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5 18: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体验到化学变化的其妙和乐趣。当学生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嗞字声,由于小苏打包含碳酸氢根,当小苏打和白醋反应时,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对于二氧化碳的确定,不采用直接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一些特性,从而初步判断,结合书中提出的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两种物质的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的更少。因此,学生对于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并无经验。
教学目标:
认识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体验到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知道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重点:
体会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难点:
学会用间接的实验来验证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气体的特性,,结合资料来确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袋小苏打,白醋,集气瓶,毛玻璃片,蜡烛,小木棒。
教师准备:小苏打,白醋,紫甘蓝液,小木棒,火柴,毛玻璃片,集气瓶,烧杯,气球,瓶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与学生进行交流,看看学生的状态,相信大家都喜欢探索一些有趣的东西,今天柴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奇特的的化学世界,大家准备好了吗?
魔术显色反应:
提问:老师手里有一个烧杯,它里面装的是小苏打水,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偏碱性;另外一杯里面装的是什么,老师让学生来闻一闻。
预设:学生闻到酸味,猜测到是白醋。
教师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教师接下来进行表演,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加入紫甘蓝液后,小苏打水变成绿色,白醋变成了红色了。紫甘蓝液含有受酸碱影响的染料,遇碱变绿,遇酸变红。它们发生了变化,那是什么变化呢?
预设:化学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新课
活动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刚才神奇的魔术让我们发现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变化,与原来不一样了,那它们原来是什么样的?
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小苏打看着不一样是不是,前面是老师把它溶解在水中得到的,它变成溶液了;而白醋没变化。从看、闻来观察他们的特性,但是同学们如何去闻它们的气味?用科学的方法,扇鼻法。
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提醒:不知物质莫要尝,观察仔细方法当;
填写报告单表1
小苏打的特点
白色 粉末状 无气味 固体
白醋的特点
无色 透明 酸味 液体
完成记录就汇报交流,让学生对照自己组内填写的报告与教师总结的特点相对照。
活动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实验现象
教师谈话:大家观察清楚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性,大家接下来想怎么做?
科学家都有很多异想天开的想法,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就想呀,把它们混合后会有什么奇特的反应呢?
小故事的警醒:发生爆炸率最高的也是化学楼,在所有研究化学的领域中,最不怕死的就是我们中国人,为了得到更多新发现,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区新发现,教师认为这是对自我本身的不负责,自己的安全最为重要。大家在实验时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
实验要求:
小心地并慢慢地将小苏打加入装有白醋的集气瓶中混合,并在集气瓶上盖上玻璃片;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从听、看、摸、闻四个方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完成科学实验报告单的表2;
时间是5分钟,最后30秒音乐提醒,完成所有任务的小组将材料放好,准备汇报。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实验现象
冒气泡,发出嗞嗞声,产生大量的气体;
玻璃瓶的外壁,感觉到比原来凉;
瓶子底部有白色沉淀,同时液体酸味减弱。
白板中教师总结的实验现象,以刮奖的形式来揭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板书:气体? 白色沉淀? 未知的液体?)
活动三: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泡,气泡破裂释放出大量的气体,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下面通过两个实验来验证。
实验一:将点燃的小木棍分别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集气瓶和空的集气瓶,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教师演示)
学生集体回答看到的实验现象,木棍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集气瓶内熄灭了,在空集气瓶内依然可以燃烧。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这种气体具有什么特点呢?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而空瓶子里有什么,充满空气,里面的氧气可以让木棍一直燃烧。
实验二:像倒水一样,把集气瓶内的提起倒在点燃的蜡烛上,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
学生明显地观察到蜡烛熄灭了。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它比空气轻还是重呢?(学生可能的回答,比空气重)。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感受气体的特点。
教师解释:经科学家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我们前面做的两个实验不足以证明它是二氧化碳,只能证明它具有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重的特点。(板书: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很常见,二氧化碳灭火器就是运用其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来制作的。说明其他气体的特点。
活动四:确认白色沉淀和未知液体
思考:瓶中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新物质还是小苏打?未知的溶液还是白醋吗?
播放小视频寻找答案。
向瓶中加入白醋,发现又产生了大量气体,说明白色沉淀是小苏打;
在瓶中小苏打未反应,证明产生的位置液体并非白醋,而是新的物质。
总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
板书设计: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4401574295混合
混合
小苏打 气体? 二氧化碳 新物质
1644015148590吸热
吸热
1598930104140 + 白色沉淀? 小苏打
白醋 未知液体? 非白醋 新物质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完整,结构层次明确。课堂导入部分过长,课题引入一开始过于生硬,经过更改将气球比赛这一部分取消,课题引入简单明了。各部分环节过渡不够自然,修改过会后,整堂课更加流畅。
课程的生成过程,时间把控力度不足,结束过于仓促,总结以及板书没时间整理;实验课学生异常兴奋以至于忘记这是在上课,每个小组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实验材料上,忽略了真正所要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要求必须明确,学生在进行汇报时要进行及时的评价,不要怕出错,抓住学生的错误来加强记忆。
遇到实验的突发情况不可以慌张,要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