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三章 8 机械能与功率综合复习讲义(机构)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三章 8 机械能与功率综合复习讲义(机构)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5 18: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械能与功、功率综合复习
知识点: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做功的过程实质上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的功,就有多少的能量发生转移。
公式?W=FS=Pt 焦耳(J)
三种不做功情况
三种情况
原因
实例
有距离无力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这时没有做功
踢出去的足球,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有力无距离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即物体没有通过距离
搬石头未动,人对石头没有做功
力与距离垂直
物体受力,且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通过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垂直
提水桶水平移动一段距离,竖直提水桶的力不做功。
例题
1.下列有关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
B. 吊车吊着重物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过程中,吊车对重物做了功
C. 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内对杠铃要做很大的功
D. 用相同的力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做的功不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用手从地面竖直提起水桶,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二、功率: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P=W/t? P=Fv?(v=S/t) 瓦特(w)
三、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称
分类
动能
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
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
物体的质量(m)和高度(h)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是能越大
机械能守恒
a.? ?现实中物体往往受到阻力(f),机械能在不断的减少
b.? ?(理想状态下)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1、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转化过程中动能最大位置问题
位置
受力
速度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起点
G
0
0
最大
0
A点(绳子原长度)
G



0
B点(速度最大)
G=F
最大
最大


C点(最低处)
G<F
0
0
最小
最大
机械能
1.?(2019九上·上城期末)?周末某公园里常见孩子们用滑板滑草,偶尔也不用滑板直接滑。如图是一孩子下滑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速度相同时,使用滑板比不使用滑板整体的动能大
B .同一高度时,使用滑板和不使用滑板整体的势能一样
C .孩子的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 .孩子的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守恒
2.某同学在科技馆看到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左低右高的支架上放有一锥体,支架A端连接在一起,B端向两侧分开。将锥体从A端静止释放,锥体自动沿支架滚向较高的B端。不计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该过程锥体势能不变 B .该过程锥体动能不变
C .该过程能量不守恒 D .该过程锥体势能减小
3.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一小球由A点以度v沿轨道滚下,依次经过等高的B点和C点。下列关于小球滚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 .小球在B点的动能大于C点动能
B .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等于C点的机械能
C .小球不可能到达D点,因为轨道是粗糙的
D .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都转化为球的动能
4.?(2019九上·奉化月考)?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一小球由A点以速度v沿轨道滚下,经另一侧等高点B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关于小球滚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C
A .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 B .小球在A,B两点具有的动能相同
C .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A>VB>VC
D .小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它在C点具有的重力势能
5.?(2019九上·义乌月考)?如图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球从A点由某一速度V0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不符合实际的是(??? )D
A .a B .b????C .c D .d
6.如下左图,摆球从A点向下摆动,在由A到B的过程中将摆球换成盛沙的漏斗下边放一木板,让漏斗摆动起来,同时其中细沙匀速流出且不计阻力,如下右图所示经历一段时间后,观察木板上沙子的堆积情况,则沙堆的剖面应是下图中的( )B
7.如图所示,虚线区域内的“×”为垂直纸面的磁感线,当金属框沿光滑绝缘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到底端时,具有的动能为E1;若将金属框换成质量相同的塑料框,其他条件不变,塑料框滑到底端时,具有的动能为E2。则关于E1和E2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A .E1>E2 B .E1=E2 C .E18.如图所示,钢珠在一个光滑的竖直放置轨道上从O点由静止释放,钢珠始终没有离开轨道,则钢珠( ???)B
A .最远可以到达d点
B .通过a时的速度比通过c时大
C .在a点比在0点的重力势能大
D .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9.小明同学以一定速度将弹性球扔向地面,弹性球经地面和墙壁两次反弹,重新在同一高度用手接住,碰撞时小球能量损失不计,1处和2处是在同一高度。如果1处小球的动能大于2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1处的机械能一定大于2处
B .1处的动能一定大于4处
C .3处的动能一定大于4处
D .接到小球时的速度一定小于扔出时的速度
10.蹦床运动有“空中芭蕾”之称,运动时利用蹦床中的弹簧反弹让人在空中表演动作技巧。下列对蹦床运动员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离开蹦床后的速度是先变大后变小
B .从最高点到落到蹦床最低点速度是一直变大
C .从接触蹦床至到达最低点,只是人的动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
D .后一次比前一次“蹦”得更高,一定是做了功
11.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探究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装置,将一弹簧下端固定于带槽的斜面底端,弹簧上端处于斜面A点处;将一小球从斜面顶端释放,小球经过斜面A点后压缩弹簧,在斜面C点停止:;然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小球再向上运动到斜面的D点,接着再向下运动;如此往复几次后小球在斜面的B点静止,那么小球第一次下降经过斜面动能最大的位置是(??? )B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12如图,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右端与物块M连接,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当M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物块M拉至A处由静止释放,M向左最远可运动至B点。则物块(? )B
A .从A到O一直加速运动 B .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C .从O到B先加速后减速 D .从O到B先匀速后减速
13.?(2019九上·温岭月考)?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细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第一次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时(??? )A
A .A球的速度较大 B .B球的动能较大 C .两球的动能相等 D .两球的机械能相等
14.?原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小钢球,将钢球从O点释放,钢球运动到A点后开始向上返回,O、A两点间距离为2L,如图所示。则能反映钢球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其动能Ek随运动距离s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D
A .B .C .D .
15.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D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16.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不同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释放,到达斜面底部时的动能大小都相同
B .小球从斜面上越高处释放,物体才就被推得越运,说明动能大小与所处高度有关
C .水平面上物体A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撞击时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D .小球从斜面上释放到与物体A共同静止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7.(2018·衢州)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每次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滑下,使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直至静止,小车运动距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短,所以它消耗的机械能最少
B.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所以它消耗的动能最多
C.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获得的内能相同
D.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克服阻力所做功相同
18.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动能不变 B.上升过程中浮力变大
C.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D.水的机械能守恒
19.如图两个相同实心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分别沿着甲、乙两个光滑的弧槽运动,两弧槽弧形相同,弧长相等。甲图中小球B点和乙图中D点小球的动能________。小球通过甲弧槽的时间________小球通过乙弧槽的时间。(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相等 小于
20.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悬挂两个质量为m1、m2的物体(m1>m2),不计绳子和滑轮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同时静止释放两物,在m1向下运动一段距离h的过程中,m1动能的增加量________m2动能的增加量,m1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_m2动能的增加量。(以上空格均填“>”、“<”或“=”)> >
功与功率
1.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外出接触,社区服务人员用无人机给居家隔离人员送货。如图是一架自重5kg(含货篮)的对称臂(翼)无人机,其最大载重10kg。超市给小柯家送来10kg大米和5kg面粉,需要通过这架无人机送到10楼的小柯家(高30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无人机上升时的动力来自空气
B .无人机满载后匀速上升时,每一臂(翼)对空气的推力为25牛
C .把全部货物送到10楼小丽家,无人机至少需要做功约为6000焦
D .无人机带着货物匀速上升过程中,无人机及货物机械能一直增大
2.在台球比赛中,选手用杆推动白球,白球碰撞黑球。若白球碰撞黑球后,恰好停住,黑球向前运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A .黑球滚得越远,说明白球的势能越大
B .黑球滚得越远,说明白球的动能越大
C .黑球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球杆对它做了功
D .黑球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它做了功
3.2018年6月29日,一则题为《20秒60级台阶他抱着晕倒的女士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 岩刷屏全国。在这20s内,朱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 ) C

A.?? 5.5W?????????????????????????????????B.?55W?????????????????????????????????C.?550W?????????????????????????????????D.?5500W
4.小明对四位同学做功情况各测量了一次,把四位同学做功W和所用时间t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这四个同学中做功功率相同的是( ???)B
A .甲和乙 B .丙和乙 C .甲和丙 D .甲和丁
5.如图,重物P放在一长木板OA上,将长木板绕O端匀速缓慢转动一定角度,重物P相对于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匀速转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外力对木板做了功 B .木板对重物P做了功
C .重物P的机械能不断变大 D .长木板和重物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在第10s时已行驶了150m,速度达到了20m/s,随后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200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 .在0-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m/s B .在0-10s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000N
C .在10-20s内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为4×105J D .在10-20s内汽车的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4×105W
7.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分别做图甲、乙、丙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运动的速度V1<V2<V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 .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A的重力
B .乙图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最大
C .丙图中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的动能最小
D .甲、乙、丙三图中物体A的机械能均增加
8.有一圆柱铁块,想用如上甲乙两种方法使它倒下成丙图状。比较两种方法力和做功大小正确的是(??? )D
A .F1>F2? W1>W2 B .F17. 如图所示,斜面长 s=1.5m,高h=0.3m。建筑工人将重G=500N的货物箱,用绳子从地面匀速拉到顶端时,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50N。忽略绳子重力。求该过程拉力F做的功________J;货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N。
★8.悠悠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由轮与轴(含绕轴上的线)两部分组成(如图甲)。一悠悠球,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线为细线,小灵玩溜溜球时,如图乙所示,使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用拉力F使球匀速滚动距离s,则(a)(b)两种不同方式做功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9.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下表面通过一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容器足够高)。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木块位置随加水深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用F浮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细线长为20厘米,则图乙可以正确描述F浮随深度h变化的图象 。(g取10N/kg)(整个过程木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焦。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