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真菌》
学科
生物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页码
75-78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
八年级
册
次
八年级上册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三节《真菌》的教学内容。
在第一节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特征等,对真菌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真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真菌的类型、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真菌的基本知识。
本课的重难点是真菌的结构及生殖方式,因为肉眼看不着,可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真菌与动植物细胞及细菌的区别,描述出真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根据结构特点,在讨论中对“真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方式”作出推测。
(二)学情分析
第一节能够看见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宏观),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到本节的电子显微镜下的酵母菌和青霉的图片(微观),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真菌细胞的结构特点。
2、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显微镜下的酵母菌”微课视频;“孢子印”的微课视频
3、银耳、木耳、蘑菇、发霉的桔子和馒头等实验材料。
4、
学案
(二)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
2、制作“探究菌褶里面有什么?”的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准备好发霉的桔子和正常的桔子;
2、设疑导入:这两个桔子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找出发霉桔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
二、
真菌的类型
1、要求学生4人1组,按照形态结构对真菌分类
2、仔细看发酵瓶内的物质组成
讨论交流并分类。
1、通过体验分类,使学生对常见的真菌有较直观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酵母菌的结构
1、播放“显微镜下的酵母菌”微课。
课件展出酵母菌的图片。
3、总结归纳酵母菌的结构
1、认真观看视频
2、阅读教材第77页。
3、根据课件模式图,同桌讨论识别结构
1、通过视频,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分析图片、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课件展示酵母菌细胞、植物细胞结构。
再看发酵瓶,明确唯一生物是酵母菌,为它提供了白糖;打开气球闻一闻有什么味道?
1、找出植物细胞和酵母菌细胞的区别。
2、根据“无叶绿体”推测酵母菌异养。
3、闻发酵瓶验证酵母菌利用白糖异养。
1、通过比较结构,从理论上认知酵母菌营养方式。
2、通过“闻发酵瓶”,用小实验验证理论推测。
四、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口头讲述酵母菌通常采用“孢子生殖”。
2、动画展示“出芽生殖”
观看动画,推测什么时候进行“出芽生殖”
通过动画,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
五、霉菌的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
1、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学案。
2、投影霉菌实物,并找到直立菌丝和孢子。明确生长在营养物质表面,顶端着生有孢子的是直立菌丝。
3、将模式图贴在黑板上,对照实物,总结归纳营养菌丝的位置及作用。
4、课件展示菌丝的放大结构,即菌丝由细胞构成。
1、4人1组观察讨论,完成学案1-5题。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2、通过着生“孢子”,总结霉菌的生殖方式。
3、讨论“根”和“营养菌丝”的主要区别。推测霉菌的营养方式。
4、预习教材77页,结合课件。总结霉菌由菌丝构成,菌丝由细胞构成。
1、利用已有知识储备解决本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六、大型真菌的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
1、展示蘑菇模式图。
2、展示蘑菇的营养菌丝。
3、播放探究实验“菌褶里面有什么?”微课视频。
4、总结蘑菇的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1、从宏观上认识蘑菇的结构。
2、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蘑菇通过孢子生殖,且蘑菇中的孢子数量多;
(2)蘑菇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3)蘑菇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且菌丝数量多,所以个体大。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七、整体建构
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1、根据板书的表格,找出霉菌、酵母菌、大型真菌的共性。
2、谈收获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真菌
类型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酵母菌单(壁、膜、质、核、液)异养孢子、出芽霉菌菌丝(壁、膜、质、核)异养孢子大型真菌菌丝(壁、膜、质、核)异养孢子
六、教学反思
在生物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课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1、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例如:通过学生微课“菌褶里面有什么?”的探究实验,讨论总结出新知识等等。
2、注重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融会贯通。借助孢子植物的教学中对孢子的认识使学生能明确真菌的生殖方式;根据细菌教学中原核生物的认识使学生明确真核生物的定义。
3、使用先进的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达到了优化教学的效果。本节教学内容——真菌,从宏观到微观的细胞结构,人的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但是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弥补无法完成实验教学的不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5、注重新知的推理及形成过程。通过学生合作讨论,形成了新知的形成链条,即:出现错误→探究自纠错误→新知形成
以上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点滴经验,很不成熟。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调整和改进:
1、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2、在评价问题上,除老师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3、在大班额现有条件下,进一步研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