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物教案
编号:001
章节: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课题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自我保健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收集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等知识来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
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和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卫生保健。
教学难点
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体,他们乐于探索生物奥秘,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但他们的认知能力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接受直观、动态、趣味性强的信息。
这样,从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以生物新课程三个理念为指导,进行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请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动态趣味性比较强的画面,使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准备
PPT、秒表(计时工具)
师生互助学习过程与方法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视频导入:
播放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同时播放人体组织细胞的自述。
学生观看动画,聆听组织细胞的自述。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设问:
你能说出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是依靠什么来完成的?它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展开新课:
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道图,引导学生分析,引出人体内复杂的运输网络——血管。
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联想。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一:感受血管跳动。
1、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观察和触摸,你能感知到人体的哪些血管?
什么是脉搏?请测定本小组成员的脉搏情况。
3、你知道脉搏是如何形成的吗?为什么中医可以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
展示二:观察血管的类型。
1、人体共有几种血管?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观察课本中的“人体内3种血管的模式图”,试描述这3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1、自主预习,参考本章教材,完成《伴你学》
“问题导学”部分,并将找到的内容圈画在教材上。
2、对学、群学。组内讨论学习,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提出质疑,互相解答。
三、
合作交流精彩展示
将任务分配给两个组。由组长组织组员完成。
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及时的点评。
组长将本组任务合理分配给组员,主讲、板书、串词、配合等。
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尽情的讲解出来,教师对讲的不太好的地方,及时纠正和点评,重点强调,难点点拨。
四、
精讲点拨强化重点
血管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管粗细管壁厚薄管腔弹性血流速度和方向作用
学生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并标记重点记忆,学生根据教师总结提问,学生抢答主要知识点:
五、
课堂小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在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大显身手整理知识结构吧!
六、
典例精析
教师精选《伴你学》和《补充习题》上的内容,让学生练手,教师巡视,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学生做完后,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再进行重点强调和难点点拨。
历年考试精选试题,教师可以口述让学生回答或选择。
七、
轻松尝试当堂训练
教师组织学生检测反馈和迁移运用。
巡视指导,培优补差。
布置课后作业:《补充习题》相应习题。
学生完成“检测反馈”环节,没有分歧可以继续完成“奇艺运用”。
有能力的同学当堂完成
《补充习题》。
在这个环节教师在学生的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强调。
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和同学都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或者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补差补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