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鸡的新品种形成的原因为例,描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说出曼彻斯特地区两种体色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原因,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原鸡的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现象的事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概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难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人工选择的启示
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出示“恐龙灭绝”,“各品种鸡的形成”和“生物进化树”三组图片。
提出问题: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简介: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
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
的问题。著有《物种起源》一书。
(3)观察研究人工选择。
(4)提出自然选择理论。
1、分析几个品种的鸡的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看图P32,阅读P40相关内容,讨论:
(1)这些品种的鸡是怎样产生的?
(2)几个品种的鸡和原鸡相比,它们分别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这些差异是怎样产生的?
总结:人工选择形成了新的品种的鸡。
2、人工选择的概念
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地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应用:现在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绝大多数是通过人工选择方法培育成的。
应用
列举人工选择的例子(金鱼的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品种、高产奶牛)
达尔文由人工选择的实例联想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的形成。在自然界中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是什么起着选择作用呢?
1、分析桦尺蛾的体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讨论:
1、从1890年到1960年,黑色桦尺蛾数量怎样变化的?浅色桦尺蛾数量怎样变化?
2、是什么原因使两者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3、假如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的数量还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4、要想恢复到100年前的浅色桦尺蛾占多数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总结:由于环境的变化,两类桦尺蛾中具有保护色的个体得以生存,反之则淘汰。经过100年的选择和不断积累,产生了如此变化结果。这就是自然选择。
2、自然选择
(l)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这种的现象称为过度繁殖。
提问:过度繁殖会带来什么问题?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要保证生物必需的生存食物和生存空间。生物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
提问:为了生存,生物在这个有限的生存条件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物之间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的斗争,称为生存竞争。
生存竞争总有胜败。怎样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容易生存下来?怎样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容易被淘汰?
实例:长颈鹿的进化。
生物界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即适者生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即不适者被淘汰。
小结: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否已经完成?如果还在进行,我们为什么不易发现生物的进化?
自然选择的进程十分缓慢。生物界的丰富多彩是经过许多亿年的选择形成的。
3、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环境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原因
1、人工选择
2、自然选择
3、生物进化的原因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环境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资料,以鸡的新品种形成的原因为例,描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通过观察原鸡的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图表,说出曼彻斯特地区两种体色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原因
通过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现象的事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整体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