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2 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2 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7 19: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学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
时间:年


课题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点;
2、激发学生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思路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几乎每个人都曾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本节课对于传染病,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传染病概念的层面上,而是希望学生用关于传染病的知识来指导自己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健康地生活。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引导学生得出:传染病给国家、社会及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要克服传染病,我们首先要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观看、思考,
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性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传染病的概念、特点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疾病调查表,区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教师展示图片,列举常见传染病,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传染病的病因,从而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将传染病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患上某种传染病的,指导学生对教材中“流感”和“甲肝”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1.流感的传播需要哪些环节?
2.甲肝的传播需要那些环节?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标记重点内容,并分析概念。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区分传染源、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引导学生讨论:
传染病流行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
完成表格,初步认识传染病。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这些传染病分别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认识传染病的不同类型
通过交流归纳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并举例说明。
标记认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进一步明确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的概念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了解学生关于传染病已有的知识,为教学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对传染病概念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设置疑问,为学生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做铺垫。
分析流感传播的三个环节,深度理解概念。
三、传染病的预防
措施
“甲流是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恐慌,可是我们这儿并没有大面积流行,为什么?
结合近期学校防止流感暴发所采取的措施?了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及具体做法。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分别是针对哪一环节进行预防?
思考回答,因为我们采取了预防措施。
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三、传染病的预防
措施
联系现实生活及热点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针对禽流感、蛔虫病和麻疹等常见传染病,与学生探讨其预防措施。
展示一些校园生活的照片,如:随地吐痰,与同学共用杯子,感冒发烧还要坚持到校上课,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引导学生分析。
认识到预防传染病时,应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评价这些不良习惯,学以致用,选择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联系实际生活及热点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HIV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它会引起什么病?
艾滋病流行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怎样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AIDS)——被称为是世界瘟疫
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回答
渗透情感教育:艾滋病的预防是全社会的问题,关爱艾滋病患者,不歧视,正确对待。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
组织、指导学生有秩序的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堂检测
1、某公司员工体检时发现有4人分别患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A.
肺结核、糖尿病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
色盲、甲型肝炎
D.
糖尿病、色盲
2、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A.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
艾滋病病毒
C.
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
流感患者
3、菜农用粪浇灌蔬菜,蛔虫卵会沾到蔬菜上传播蛔虫病。那么蛔虫、带虫卵的蔬菜分别属于(

A.
传染源、病原体
B.
传染源、传播途径
C.
病原体、传播途径
D.
病原体、传染源
4.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5、在传染病高发期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并隔离治疗。这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者
D.清除病原体
6、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疟原虫是该传染病疟疾的传染源
B.
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控制传染源
C.
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切断传播途径
D.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保护易感人群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流行性和传染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三、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呈现了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了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合理设置有层次的问题,环环相扣,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及生活实例,并结合本地传染病的现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深有感触;在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概念的同时,使自觉预防传染病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
传染病及其预防
姓名:罗小静
学校:兴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