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
课时:1课时
本教时:第1教时
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的第3节内容——单细胞的生物体,主要向学生介绍几种典型的单细胞生物体。通过第8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9章前2节(植物体的组成、人体的组成)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植物体的组成、人体的组成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从不同的角度对单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行了探究,了解单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如何完成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如“观察水中的小生物”、“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合理地运用教材活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单细胞生物体。
二、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
说出细胞生物体的构成。
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②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熟练使用显微镜。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有关单细胞生物体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水中的小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通过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首次涉及单细胞生物的知识,有些知识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虽然单细胞生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又因单细胞生物肉眼不可见,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既熟悉又陌生。
七年级学生乐于动手、热衷实验,但缺乏实验经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在观察实验、归纳小结等环节有一定困难。在组织“观察水中的小生物”的活动时,既要放手让学生观察体验,又要协助学生予以提示和协助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①
重点:
单细胞生物的构成,辨识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②
难点:
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餐具、池塘水、糯米、酒曲。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境导入
知识竞猜:(请学生抢答,比一比谁答得准确)
①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②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吗?
课外知识补充:
蓝鲸,蓝鲸是最大的动物,你知道它的大小吗?蓝鲸大约30米左右,体重大约150吨,相当于30只非洲象的重量。
蜂鸟是最小的鸟类,大小和蜜蜂差不多,体重2g,但不是最小的动物。教师纠正答案,最小的动物是代号为H39的原生动物,H39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直径只有0.3um,相当于1mm的1/10000。
多媒体展示图片:蓝鲸
和
H39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单细胞的生物体,了解几种典型的单细胞生物,他们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回答: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小的动物是蜂鸟。
学生浏览蓝鲸和
H39的图片。
(二)
了解单细胞生物体的概念
埋下问题:多媒体图片展示4种典型的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学生观察这4种典型的单细胞生物体,他们的细胞形状有杆状的、椭圆形的、球形的、鞋底形的,但是细胞组成数目上有什么特点?
解决问题:单细胞生物其实就是指,肉眼无法观察,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这4种生物都是由1个细胞组成的。
(三)
认识酵母菌
(三)
认识酵母菌
(三)
认识酵母菌
(三)
认识酵母菌
单细胞生物虽然微小,但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美食(面包、酸奶、红酒等等)都离不开单细胞生物的发酵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布置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和父母一起来制作一份发酵食品,请学生把发酵食品带入课堂。
活动1:游戏环节——击鼓传花:游戏规则:教师播放一段歌曲,学生一列一列的蛇形传递花,音乐停止,花在哪个同学的手中,就请这位学生拿着你的发酵食品来到讲台前,作为一名小美食家,给大家做个美食攻略,简单介绍下你制作的什么发酵食品,如何制作这个发酵食品的,用到了什么微生物来发酵?(角色体验)
通过游戏,提出问题1:大多数同学带来的发酵食品是馒头、面包和葡萄酒,在这一类的发酵食品中,你们知道是哪一类单细胞微生物起到发酵作用的?
教师明确是酵母菌的作用。
那么现在就来认识下酵母菌的结构,请学生把书打开到31页,对照书上31页的图9-11,自习,了解酵母菌从里到外有哪些细胞结构?
学生通过自习寻求答案1,通过贴纸活动,检验答案1:
教师课前准备剪纸道具,这些剪纸分别代表酵母菌的某一个细胞结构,请一个学生用这些剪纸来组装酵母菌细胞,把它贴到黑板上。并且说明这些剪纸分别代表酵母菌的什么细胞结构。
教师总结: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学生观看美食图片。
学生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选出美食家,并角色体验:1号小美食家说出发酵食品酸奶是用乳酸菌制作;2号美食家说出面包是由酵母菌制作;3号美食家说出葡萄酒是由酵母菌在制作。
学生回答:酵母菌。
学生把书本打开到31页,自习书本知识,寻求答案。
学生组装酵母菌细胞。并且说出酵母菌细胞从外到里,依次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活动2:动手DIY制作米酒。利用酵母菌DIY一份米酒,请一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
原料:糯米饭和含有酵母菌的酒曲。
第一步,将酒曲洒在温热的糯米饭上,搅拌均匀。第二步,用饭勺将糯米饭压平,盖上盖子,注意饭盒的气密性。第三步,酒曲的发酵最好温度是35度,最好将饭盒放进被窝里发酵2天左右,周围放个热水袋。2天之后闻到酒味就可以实用了。实验室条件简陋,就用毛巾包裹饭盒,等待其发酵。
通过DIY活动提出问题2:为什么酵母菌可以制作米酒?
通过DIY活动提出问题3:为什么制作米酒时要盖紧饭盒,注意气密性?
带着问题,学习酵母菌发酵的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和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都能够呼吸,在有氧气的情况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填充在面团内部,就会使馒头松软。
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这就是葡萄酒的制作原理。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寻求答案2: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这就是制作米酒的原理。
学生自主讨论,寻求答案3:制作米酒盖紧饭盒,是为了保证无氧气的环境,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学生动手制作米酒,教师在旁边指导。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教师介绍的流程,回家制作米酒。
学生2人一组,自主讨论,解决问题。
(四)
认识草履虫,了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四)
认识草履虫,了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单细胞的生物除了酵母菌,还有草履虫。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让5个学生为一小组,收集资料,可以制作ppt,也可以制作模型,也可以收集视频,或者扮演草履虫的方式,来了解草履虫。
活动3:学生风采展示:请每个小组向大家展示下你们组的合作成果,也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组所了解的草履虫是怎样的。小组和小组之间呢,进行pk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展示最精彩
小组1展示草履虫模型:对照模型,介绍草履虫的结构。
小组2制作PPT,汇报草履虫的生活环境。
小组3角色扮演,两位同学扮演草履虫,进行角色扮演,两只“草履虫”对话,介绍草履虫的食量。
小组4播放视频,介绍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小组5制作PPT,介绍草履虫的结构,草履虫的作用。
小组6制作PPT,介绍草履虫的繁殖。
评选优胜小组:教师随机委派了10位同学做评委,每位评委手上有1朵小红花。根据6个小组的表现,把小红花投给你们觉得表现最好的小组,看看哪个组获胜。
教师总结:
草履虫是生活在池塘中的单细胞动物,身体像一只倒置的草鞋。
草履虫的结构有纤毛(依靠纤毛运动)、表膜(通过表膜进行呼吸)、细胞质、口沟(进食)、胞肛(排泄)、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吸收)、收集管和伸缩炮(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细胞外)、细胞核(两个核,1个大核、1个小核)。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提出问题,课后解决:单细胞生物体能够像多细胞生物体一样,进行运动、呼吸、消化、生殖等多项生命活动吗?
学生每一个小组派1位学生,或者2~3位学生一起向全班学生汇报成果。
1位学生模型展示。
3位学生汇报PPT。
2位学生角色扮演。
1位学生视频播放。
2位学生PPT汇报。
1位学生PPT汇报。
学生课后思考。
(五)
观察水中的小生物
课前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池塘水等。
方法:
用滴管取一滴池塘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夹取几缕水绵放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把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的时候可换高倍镜观察。
参考PPT中的图,找一找,显微镜下有没有和图中相似的生物?
学生动手实验,制作临时装片。并且思考:这些水中观察到的小生物是否是单细胞生物。
七、板书设计:
第9章
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
1、概念:
单细胞生物其实就是指,肉眼无法观察,只由
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2、酵母菌:
单细胞
生物体
3、草履虫: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有一些闪光点,比如教学形式多样,有游戏、角色表演,有实验等。在引导学生分析草履虫时,巧妙的引领学生收集资料、制作PPT,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草履虫的结构。但是这节课还是有一定的问题,课堂中习题演练较少,在带领学生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时,实验环节不够,有待提高。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