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形成植被的整体概念,能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析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源,能认识到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3.通过参与“爱绿护绿环保标语”的创作活动,自觉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源,了解我国的植被状况
2.通过参与“爱绿护绿环保标语”的创作活动,自觉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二、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对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比较世界各国的森林资源状况,分析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的学习,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状况以及草原退化状况等的调查了解,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三、重难点
重点:1.形成植被的整体概念,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难点:1.形成植被的整体概念,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2、自觉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绿色是清新的色彩,它代表着健康,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我们的环境质量与绿色植物息息相关。本册书的第三单元我们主要认识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起来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癣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蒸腾作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光合作用)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起来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形成植被的整体概念,能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析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源,能认识到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3.通过参与“爱绿护绿环保标语”的创作活动,自觉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目标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教师引导: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长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气候、土壤的要求条件不同,因此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和冰天雪地的北方,在高山和平原,植物的种类差别很大。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我们需要对我国的植物分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想同学们能真正走出去看一看的并不多,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不同植被的特点,注意要从视频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补充:教师播放我国主要植被类型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视频,并初步认识我国主要植被的类型和特点。
教师引导:分开来了解一下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回答问题:
1.草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呈现暗绿色,冬季变得枯黄,花期时则万紫千红,草原动物多有冬眠、迁徙或储藏食物等现象。草原是善于奔跑的大型有蹄类动物家乡。
2.在这里顽强生活着藏羚羊,牦牛等动物。近年来,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正在遭受人类灭绝性的屠杀!
3.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所以称为热带雨林。雨林中的树林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
4.落叶阔叶林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它在水土保持上有重要的意义。
5.常绿阔叶林区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许多树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
6.由于干旱缺水,树木的叶子被迫从展开的片状变成了针状,以减少蒸腾作用。
补充:教师展示“我国植被分布图”,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分布,形成由局部到整体的认知。
我来动手:学生通过粘贴活动,进一步认识我国的植被分布。从上到下,自北向南,降雨量逐渐减少,以秦岭淮河分届,淮河以南以热带雨林和长绿阔叶林为主,淮河以北主要是落叶阔叶林、草原、针叶林;西北主要是荒漠,西南是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教师提问:根据我们刚刚了解的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请同学们推断出郑州的植被属哪一类型?有何特点?
说明:本部分主要采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因为本节课重点不是知识目标,而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始终注意挖掘本节情感点,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家乡。
目标二: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前面我们讲过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被我们“绿色水库”,“地球之肺”。其实森林的作用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森林的作用。水利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的水库;医学家说:森林是疾病的疫苗;银行家说:森林是巨大的资产;人类学家说:森林是人类的战友;生物学家说:森林是......是生命的摇篮。
学生认识:
1森林是天然的蓄水库。地球的水循环是海洋—大气—陆地(河流)—海洋的循环过程。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既留住了水,也保住了土。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总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公顷的绿色植物,一天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产生750千克氧气。一个成年人每天约需要0.75千克氧气。因此,一个人约需要10平方米的绿色面积,才能保证有足够清新的空气。
3、植物对灰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茂密的树叶,可以粘附大量飘尘,遇到降雨时被冲洗,之后又可以重新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每公顷树林一年滞尘总量可达到341吨。4、树木能够遮阴、降温、调节气候。夏天,树叶能将70%以上的阳光吸收,将13%的阳光反射,只有约10%阳光透到地面,所以林区的太阳辐射量只有非林区的66%;冬天,树木吸收日光的热量散发得慢,林区又比非林区温度高0.5—2°C。
5、森林能起到抵挡风沙、防灾减灾的作用。当风暴入森林内30—50米时,风速可减低30%—40%。
目标三、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师引导: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出示五国森林分布数据图,比较分析下表:
依据表格,分析我国和其他四国森林森林覆盖率的差距。分析我国和其他四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的差距。分析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问题: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乱砍滥伐,伐优留劣,使森林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一些荒山。草原问题: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的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说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动脑思考、搞调查研究,自己去发现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情感得到升华,由量变到质变,由意识提高向行为转变。
目标四: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教师引导:目前我国植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幸运的是,这一问题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
视。
1.我国先后于1984年和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3年《退耕还林条例》。
2.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建造防风治沙的“颁布了绿色长城”,我国于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3.截止2019年3月中国人工造林达11.8亿亩(7860多万公顷),是全世界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美国航天局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世界绿色增加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植树造林占到42%。总体来看,中国的造林绿化成绩显著。
4.只要大家都爱护植被,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绿意盎然!中国近年来的森林覆盖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小手拉大手,从身边做起”为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
1.如何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爱绿护绿的行动中来?蚂蚁森林,低碳行动。
2.爱绿护绿、保护花草树木的提示标语的创作活动。
说明: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未来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例如爱绿护绿的实际行动,可以是和家人一起参加植树活动;可以是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是节日里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可以是外出旅游时,保护环境,不破坏树木等等。
五、课堂小结
结束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就是美丽,青山就是幸福。让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环境,想保护家园一样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为了山青、水绿、天蓝的美好家
园共同努力!
课后作业,完成检测单。
六、教学预期效果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突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使学习更有趣、更有效。
2、注重培养学生爱护植被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情感,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