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400103378005.1 相交线 同步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0分 , )
1. 下列四个图形中,能推出∠1与∠2相等的是( )
A. B.
C. D.
2. 如图,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直线l,在l外任取一点Q,并折出过点Q且与l垂直的直线,能折出这样的直线的条数为( )
A.0条 B.1条 C.2条 D.无数条
?3. 若直线l上一点P和直线l外一点Q的距离为8cm,则点Q到直线l的距离是( )
A.等于8cm B.小于或等于8cm
C.大于8cm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4. 如图,点O在直线AB上,且OD⊥OE,垂足为O,若∠AOD=32?,则∠BOE的度数是(? ? ? ??)
?
A.58? B.64? C.68? D.74?
?5. 对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③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④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以上都不对
?6.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B⊥CD,若∠BOE=31?,则∠FOD的度数为( )
A.31? B.149? C.59? D.无法确定?
7. 若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7cm,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3cm,则线段AB的长度为( )
A.4cm B.不小于4cm C.10cm D.10cm或4cm?
8. 如图,已知ON⊥l,OM⊥l,所以OM与ON重合,这个推理的根据是( )
A.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B.过两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C.垂线段最短
D.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9. 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B.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C.相等的角是平行线的内错角
D.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
10. 如图所示,右AB=10,AC=6,BC=8,则下列说法正确个数为( )?
①A到BC的距离为6;②B到AC的距离为8;③C到AB的距离为4.8;
④A到BC的距离为8.
A.3 B.2 C.1 D.0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27分 , ) ?
11.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有________对同旁内角. ?
12. 平面上5条直线两两相交,但无3条相交于一点.这些直线将平面分成________部分. ?
13. 如图,点A、B、C在直线l上,点P在直线l外,PB⊥l于点B,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_的长度. ?
14. ∠1?的对顶角是∠2,∠2的邻补角是∠3,若∠3=35?,那么∠1=________度. ?
15.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若∠EOC=60?,则∠BOD度数是________.
?
16.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B平分∠DOE,若∠DOE=60?,则∠BOE的度数是________.∠AOC的度数是________.
?
17. 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B,EF是经过B点的一条直线,∠EBD=145?,则∠ABF的度数为________. ?
18.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面CC1D1D垂直的棱有________. ?
19. 如图,如果∠1=40?,∠2=100?,∠3的同旁内角等于________.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共计60分 , ) ?
20. 如图,∠1=20?,AO⊥CO,点B,O,D在同一直线上,求∠2的度数.
?
21. 如图,在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同学们的跳远成绩的?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
?22. 如图,两条直线a,b相交.
(1)如果∠1=50?,求∠2,∠3的度数;
(2)如果∠2=3∠1,求∠3,∠4的度数.
?
23. 如图所示,BF、DE相交于点A,BG交BF于点B,交AC于点C.
(1)指出ED、BC被BF所截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指出ED、BC被AC所截的内错角,同旁内角;
(3)指出FB、BC被AC所截的内错角,同旁内角.
?
24.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OE:∠COE:∠BOC=1:1:2,求∠AOD.
?
25. (1)1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个部分;
(2)2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4个部分;
(3)3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________个部分;
(4)4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________个部分;
(5)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________个部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0分 )
1.
【答案】
D
【解答】
A、不能确定∠1=∠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不能确定∠1=∠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不能确定∠1=∠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能确定∠1=∠2,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2.
【答案】
B
【解答】
解:根据垂线的性质,这样的直线只能作一条.
故选B.
3.
【答案】
B
【解答】
根据题意,点P到I的距离为P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垂足是P到直线!上所有点中距离最小的点;
而不能明确PQ与I是否垂直,则点P到I的距离应小于等于PQ的长度,即不大于8cm.
故选B.
4.
【答案】
A
【解答】
解:∵ OD⊥OE,
∴ ∠DOE=90?,
已知∠AOD=32?,
∴ ∠BOE=180?-∠DOE-∠AOD
=180?-90?-32?
=58?,
故选A.
5.
【答案】
C
【解答】
①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说法正确;
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说法错误;
③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说法错误;
④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说法正确;
6.
【答案】
C
【解答】
解:∵ AB⊥CD,
∴ ∠BCO=90?,
∵ ∠BOE=31?,
∴ ∠COE=90?-31?=59?,
∵ ∠FOD=∠COE,
∴ ∠FOD=59?,
故选C.
7.
【答案】
B
【解答】
解:从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点,
当A,B,C三点共线时,
线段AB的长为7-3=4cm,
其它情况下大于4cm,
故选B.
8.
【答案】
D
【解答】
解:由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可知D选项正确.
故选:D.
9.
【答案】
B
【解答】
解:A、平行线形成的同旁内角才互补,错误,不合题意;
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角定义可得正确,符合题意;
C、相等的角有很多种,错误,不合题意;
D、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10.
【答案】
A
【解答】
解:A到BC的距离为6,B到AC的距离为8,
过C作CD⊥AB于D,
∵ 由勾股定理得:AB=62+82=10,
∴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6×8=12×10×CD,
∴ CD=4.8,
∴ C到AB的距离为4.8,
∴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A.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27分 )
11.
【答案】
3
【解答】
解:如图所示:
∠A与∠B,∠B与∠C,∠C与∠A都是同旁内角,
故答案为:3.
12.
【答案】
16
【解答】
解:图中共有16个平面.
故答案为16.
13.
【答案】
PB
【解答】
解:∵ PB⊥l,
∴ 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线段PB的长度.
故答案为:PB.
14.
【答案】
145.
【解答】
解:已知∠1的对顶角是∠2,
∠2的邻补角是∠3,
若∠3=35°,
则∠2=180°-∠3=145°
∴ ∠1=∠2=145°,
故答案为145.
15.
【答案】
30?
【解答】
∵ OE⊥AB于点O,
∴ ∠AOE=90?,
∵ ∠EOC=60?,
∴ ∠AOC=∠BOD=30?.
16.
【答案】
30?,30?
【解答】
解:∵ OB平分∠DOE,∠DOE=60?,
∴ ∠BOE=∠BOD=12∠DOE=30?,
∴ ∠AOC=∠BOD=30?.
故答案为:30?;30?.
17.
【答案】
55?
【解答】
解:∵ ∠CBE+∠EBD=180?,∠EBD=145?,
∴ ∠CBE=180?-∠EBD=35?,
∵ ∠CBE与∠DBF是对顶角,
∴ ∠DBF=∠CBE=35?,
∵ AB⊥CD,
∴ ∠ABF=90?-∠DBF=55?.
故答案为:55?.
18.
【答案】
A1D1、B1C1、AD、BC
【解答】
解: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面CC1D1D垂直的棱有A1D1、B1C1、AD、BC.
19.
【答案】
100?
【解答】
解:∵ ∠2=100?,
∴ ∠2的对顶角=100?,
∴ ∠3的同旁内角为100?.
故答案为:100?.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60分 )
20.
【答案】
∵ AO⊥OC,
∴ ∠AOC=90?,
∵ ∠1=20?,
∴ ∠BOC=90?-20?=70?,
∴ ∠2=180?-70?=110?.
【解答】
∵ AO⊥OC,
∴ ∠AOC=90?,
∵ ∠1=20?,
∴ ∠BOC=90?-20?=70?,
∴ ∠2=180?-70?=110?.
21.
【答案】
解:老师应以BN的长为跳远成绩,理由是
体育的测量方法是,以最近的较为准,的BN或CN,
由垂线段最短,得BN.
【解答】
解:老师应以BN的长为跳远成绩,理由是
体育的测量方法是,以最近的较为准,的BN或CN,
由垂线段最短,得BN.
22.
【答案】
解:(1)∵ ∠1=50?,∠1+∠2=180?,
∴ ∠2=180?-50?=130?.
∵ ∠3与∠1是对顶角,
∴ ∠3=∠1=50?.
(2)∵ ∠2=3∠1,∠1+∠2=180?,
∴ ∠1+3∠1=180?,
∴ 4∠1=180?,
∴ ∠1=45?,
∴ ∠3=∠1=45?.
∵ ∠1+∠4=180?,
∴ ∠4=180?-∠1=180?-45?=135?.
【解答】
解:(1)∵ ∠1=50?,∠1+∠2=180?,
∴ ∠2=180?-50?=130?.
∵ ∠3与∠1是对顶角,
∴ ∠3=∠1=50?.
(2)∵ ∠2=3∠1,∠1+∠2=180?,
∴ ∠1+3∠1=180?,
∴ 4∠1=180?,
∴ ∠1=45?,
∴ ∠3=∠1=45?.
∵ ∠1+∠4=180?,
∴ ∠4=180?-∠1=180?-45?=135?.
23.
【答案】
解:(1)同位角:∠FAE和∠B;
内错角:∠B和∠DAB;
同旁内角:∠EAB和∠B;
(2)内错角:∠EAC和∠BCA,∠DAC和∠ACG;
同旁内角:∠EAC和∠ACG,∠DAC和∠BCA;
(3)内错角:∠BAC和∠ACG,∠FAC和∠BCA;
同旁内角:∠BAC和∠BCA,∠FAC和∠ACG.
【解答】
解:(1)同位角:∠FAE和∠B;
内错角:∠B和∠DAB;
同旁内角:∠EAB和∠B;
(2)内错角:∠EAC和∠BCA,∠DAC和∠ACG;
同旁内角:∠EAC和∠ACG,∠DAC和∠BCA;
(3)内错角:∠BAC和∠ACG,∠FAC和∠BCA;
同旁内角:∠BAC和∠BCA,∠FAC和∠ACG.
24.
【答案】
解:∵ ∠AOE+∠COE+∠BOC=180?,且∠AOE:∠COE:∠BOC=1:1:2,
∴ 设∠AOE、∠COE、∠BOC的度数分别为x、x、2x,
x+x+2x=180
解得x=45?,
∴ ∠BOC=2x=90?,
∴ ∠AOD=∠BOC=90?.
【解答】
解:∵ ∠AOE+∠COE+∠BOC=180?,且∠AOE:∠COE:∠BOC=1:1:2,
∴ 设∠AOE、∠COE、∠BOC的度数分别为x、x、2x,
x+x+2x=180
解得x=45?,
∴ ∠BOC=2x=90?,
∴ ∠AOD=∠BOC=90?.
25.
【答案】
解:1条直线,将平面分为两个区域;
2条直线,较之前增加1条直线,增加1个交点,增加了2个平面区域;
3条直线,与之前两条直线均相交,增加2个交点,增加了3个平面区域;
4条直线,与之前三条直线均相交,增加3个交点,增加了4个平面区域;
…
n条直线,与之前n-1条直线均相交,增加n-1个交点,增加n个平面区域;
所以n条直线分平面的总数为1+(1+2+3+4+5+6+7+8+...n)=1+n(n+1)2=n2+n+22,(1)3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7个部分,
(2)4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4=11个部分,
(3)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4+...+n=n(n+1)2+1=n2+n+22个部分.
故应填7,11,n2+n+22.
【解答】
解:1条直线,将平面分为两个区域;
2条直线,较之前增加1条直线,增加1个交点,增加了2个平面区域;
3条直线,与之前两条直线均相交,增加2个交点,增加了3个平面区域;
4条直线,与之前三条直线均相交,增加3个交点,增加了4个平面区域;
…
n条直线,与之前n-1条直线均相交,增加n-1个交点,增加n个平面区域;
所以n条直线分平面的总数为1+(1+2+3+4+5+6+7+8+...n)=1+n(n+1)2=n2+n+22,(1)3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7个部分,
(2)4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4=11个部分,
(3)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4+...+n=n(n+1)2+1=n2+n+22个部分.
故应填7,11,n2+n+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