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 常见的酸和碱——碱的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 常见的酸和碱——碱的性质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6 15: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碱的化学性质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探究实验:“碱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器材
医用注射器?三通阀?试管?塑料吸管?Ca(OH)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Na2CO3溶液?
三?实验创新要点
1.实验原型
原有实验从回忆二氧化碳的检验入手来认识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的实用价值,然后直接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再通过比较这两个反应来认识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的反应,最后讨论归纳碱的化学性质?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没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学生对此反应是否发生存在疑问,对碱的化学性质心存疑惑?
2.实验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1)添加了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实验前不用收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节约药品和时间?
(2)选用注射器和三通阀组装仪器,装置简单,气密性良好,实验现象明显?
四?实验原理
2NaOH+CO2 = Na2CO3+H2O,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观察CO2气体的减少,直观形象的证明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并掌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归纳并理解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创新,初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六?实验教学内容
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七?实验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科学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分为五个阶段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两组学生分别用塑料吸管向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没有明显现象?
(2)然后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同学们讨论提出猜想?
2.思考讨论,初步设计
(1)从学过的物理中的“压强”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气体在密闭容器中与碱溶液反应,体积减少,气压减小”?
(2)结合学过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等实验方案进行思考,他们会总结出“软塑料瓶实验?内气球实验?倒吸实验”等实验设计?
3.总结不足,拓展思路
学生交流讨论,分析总结以上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
(1)实验前要收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仪器比较复杂,组装仪器的过程中很容易漏气,往往不能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
(3)需要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对照实验?
4.改进创新,实验探究
(1)学生以上述实验设计的不足为突破口,拓展创新思维,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0007606709410(2)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探究?
①拉动注射器活塞,发现很难拉动;松开活塞,活塞迅速回到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将2毫升稀硫酸加入到3毫升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约15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③加入5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活塞上移,二氧化碳气体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
④我们知道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本实验充分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5.交流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交流讨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进一步推测出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硅的反应,最后归纳出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
八?实验效果评价
(1)这个实验以生活中的注射器?三通阀为实验器材,组装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并掌握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从而理解了碱的化学性质?
(3)发展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