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本次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除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病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和身边的传染病人,能够提高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更加地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三、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难点: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
六、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午在学校就餐的同学,要求饭前认真洗手,同学们,为什么学校要求这么做?
(学生回答:为了预防一些传染病。)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二)导学点拨,探究新知活动
1:建构传染病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曾经得过的或者知道的一些疾病,进行判断哪些是传染的,接着就同是眼睛的疾病结膜炎和近视,展示图片,联系以前所学,分析两种病的病因,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再一一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尝试说出下列几种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从而对病原体有所认识,并加以概括。然后试着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及主要性质。采用图片等展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导致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病原体。那么我们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细菌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呢?由寄生虫引起的呢?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道传染病的分类。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构传染病的概念、病原体的概念及传染病的突出特点:传染性与流行性。教师有机过渡,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活动2: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是如何传染的?)活动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课件展示活动任务及思考题,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表达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同时积极肯定合作学习的意义。
(3)尝试总结并分析流感和甲肝传播的共同点,明确传染病的三个流行环节,举例理解传染源等的概念。
(4)易混点:区别两个概念传染源与病原体
(5)学以致用。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构以下下知识、加强区别理解、增进如下能力: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3)培养学生对重要的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理解能力。教师导学过渡:通过“出谋划策”,教师引导“既然传染病的流行要同时具备这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这是不是给我们预防传染病以启示呢?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预防传染病呢?”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活动3:探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活动方法:展示图片,让学生诊断,图中的措施是针对哪个流行环节进行。引导学生结合实例知道只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战胜的。
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并且知道针对三个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传染病。教师导学,有机过渡:通过学习,我们对传染病相关知识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4: 知识梳理活动方法:以知识树的形式对本节所学进行梳理总结。活动目的:课堂小结,使学生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活动5:课堂检测活动目的:知识反馈,当堂任务当堂清。
活动6:链接中考活动方法:实物投影传染病有关的资料分析题,指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找重要信息回答问题。活动目的:答题技巧培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7:社会热点链接经过此环节的学习,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教育。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