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内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使用素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第3节
【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节主要有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两部分组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在学习了物体的内能知识之后,对能的概念以及能量转化与守恒做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2.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为基础。能量守恒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将不断加深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规律,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物理的重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不仅是物理学的法则,而且是一个跨越各门自然学科的统一法则。
学情分析
1.
通过实验活动的,学生明确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讲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要突出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突出转化和守恒。
2.
通过让学生讨论发生在地球上的许多能量的转化现象,以及分析乒乓球落地,不断反弹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能量守恒是指自然界所有能量总和守恒,而一种能量或几种能量在转移或转化时一般是不守恒的。
3.
在教学过程中要说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区别。同时要向学生强调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从能量角度猜想永动机永动的秘密,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理解,领略在科学发明与创新活动中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的重要性。
4.
中学生的思维开始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在一些表象的基础上加以抽象的思维。所以学生理解本节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规律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分析各种能量转化和转移的事例;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教学难点:
运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铁丝、蜡烛、火柴、弹性小球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故事导入:
新华网报道:“象山技工学校19岁学生花1.5万元,自行研制了一辆太阳能汽车,不需气,不需油,每天晒晒太阳,能开70千米”。
提问设疑:太阳能是如何驱动汽车前进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会找到答案。
了解可以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发明创造。
带着疑问学习和思考。
运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实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求知欲。
新课教学
认识能量
提问:除了太阳能,你还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说说下列物体都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拉长的橡皮筋、运动的足球、食物等)
能量的转化
根据教材的想想做做,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小实验,思考感悟其中的能量转化。
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2.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3.反复折弯一段铁丝
4.蜡烛燃烧
你还能举出一些你认为发生了能量转化的例子吗?请说出你认为发生的能量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
【想想议议】
停止发力,秋千为什么越摆越低?
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为什么越跳越低?
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同时强调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学以致用】
讲解永动机的知识,让学生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思考永动机不可能存在的原因。
答案: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总结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形式的能量。
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讨论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摩擦起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弯折铁丝做功,铁丝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蜡烛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讨论并踊跃发言,总结完善能量转化关系图。
交流讨论:
在秋千和小球的运动中,看似能量减少了,其实是在运动过程中,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例如:小球在跳动过程中会变热。
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能量
引导学生对能的概念以及各种各样的能量做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为能量的转化做铺垫。
动手操作并观察,学生亲身感受和分析每个小实验的能量转化。能够加深对能量转化的理解和认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思考,初步意识到能量是守恒的。
在大量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定律。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知识要点,便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课后练习
准备课件上的练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
在练习中巩固并应用知识。
教学评价
1.
内部评价:教师对自身的评价
(1)
课堂气氛热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比较好的发挥。
(2)
教学设计结构完整,比较合理,但在细节方面有需要改善之处,在如何更好的衔接和过渡各个环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方面,需要完善和调整。
(3)
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较为主动和自觉。
2.
外部评价:
(1)
对于新手老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提高和加强。
(2)
要灵活的把控好各个环节,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详细步骤来,否则会显得死板和不生动有趣。
(3)
另外,对课堂时间和节奏的控制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
第3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认识能量
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光能……
能量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教学反思
1.
本节注重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对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做好点拨引导,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深入理解问题实质。
2.
本节注重知识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少部分学生对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理解不好,对一个能量转化实力说不出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对能量的转化和还是能量的转移存在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