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功率》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电功率和电热,
它是初中物理电学金字塔结构中的最上层部分。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具有新概念多、公式多、计算量大、综合性强,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章可以认为是整个初中物理中最难的一章,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之一。
另外,熟练运用各种电学公式求解各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不仅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因此本章也是初中物理中考的一大热点,在大纲中属于理解级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往往会误认为用电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把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所以对电功率概念的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电功率是电功与时间的比值,根据定义得出功率的计算式为P=W/t,结合电功的计算可以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式为P=UI,还可以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出其它几个公式,在电功率计算中要根据题意对公式进行变形,所以电功率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不同的用电器有不同的电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所显示的是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它是用电器的重要参数。但用电器接在不同电路中,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不同,只有当实际电压等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所以对于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分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尤其是实际功率的计算学生会感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电功率的概念,指明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辨认电功率的单位是瓦和千瓦时,能说出电能单位千瓦时的由来。
3、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4、识别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检电能表表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
3、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电功率概念的掌握及计算。
难点:对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及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目标的确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345”高效教学模式。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习小组自主互助合作的345高效教学模式。
六、教学资源
家庭电路演示板(含电能表)、功率不同的用电器(如电吹风机和白炽灯)、电源、开关、导线、规格已知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提问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总结
布置作业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2分钟)
1.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
2.家庭电路中测量电能的工具是什么?测出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3.1kW﹒h的电能给灯和空调使用,哪个用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
?
学生按要求回忆,回答。
为本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逐步进入物理思维。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5分钟)
1.演示:把电吹风机和白炽灯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电能表转动快慢。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2.多媒体展示电吹风机的铭牌(220V
800W)和白炽灯的铭牌(220V
40W),这些物理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不同,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可以利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比较哪个电器消耗的电能快?
?学生讨论回答:
?电能表转盘转动越快,相同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越多。
?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与用电器的参数有关,了解不同用电器参数不同,对本节课研究的物理量有初步认识。??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
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28分钟)
对比力学中的功率,思考: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2.电功率的单位,单位间是如何换算的。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用电器的功率有多大呢?
?思考:
?1.电功率的定义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可以利用W=UIt进行计算,代入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例题:教室一盏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18A,则此日光灯的电功率约为多少?
学生思考回答:
?1.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还有“kW”和“mW”
?1kW=103W
?1W=103mW
?学生阅读课本P92的小资料,了解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学生可以与力学功率类比:
?1.电功率等于电功与时间之比
?2.计算公式
?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P=UI=220V×0.18A=39.6W
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单位。通过了解用电器的电功率,提高学习兴趣。
?
?
?
???
利用比值定义法给电功率下定义
???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千瓦时”的来历
1.?回忆电能表测出电路中消耗电能得到的单位是什么?它的从何而来的?
?
?2.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1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算)
?
?电功的大小与用电器的功率与通电时间都有关,用电器的功率越大,通过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越多。
?3.阅读课本P93的“想想议议”,相互讨论一下,该记者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思考:
?根据单位的组成“千瓦时”是由千瓦和小时两个单位组成的。千瓦是功率(P)的单位,小时是时间(t)的单位,千瓦时是由P、t这两个物理量相乘得到的组合单位。即它是由公式变形为W=Pt得到的。
?学生利用电功率公式变形进行计算。
?由得W=Pt=0.15kW×30×3h=13.5kW﹒h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发现:
?电功与电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电5000kWh是指少消耗的电能,而电吹风的0.5kW是指功率。
加强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
?
?
?
??为下面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作铺垫。
?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展示一个实验室用小灯泡,上面标有“2.5V
0.5W”的字样,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把它接到不同电压两端,它的功率会变化吗?
?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的电压下,其实际的电功率会随着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说出一电吹风机的铭牌“220V?
800W”表示的意思。
?根据此电吹风机的铭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
如果电吹风机两端电压低于220V,它的功率就小于1000W,此时它的功率就是实际功率,但额定功率仍为1000W。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是用电器的参数,它的大小是不变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是指把用电器接在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它的实际功率大小与实际电压有关。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可能相等吗?
学生把“2.5V
0.5W”的小灯泡接在2.8V、2.5V和1.5V的电压下,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越来越暗。说明灯泡的功率在减小。
?
。
?
?
220V表示此电吹风机的额定电压为220V;800W表示它的额定功率为800W
学生讨论回答:
?1.可以算出电吹风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2.可以算出电吹风机的发热电阻的阻值。
?
学生讨论:
?当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就等于额定功率。
?当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不能正常工作;当实际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它的实际功率就高于额定功率,用电器可能会被损坏。
?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通过实验比较直观的反映出不同电压下灯的电功率,对实际功率有感性认识。
?
?
?
?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认识用电器的铭牌。
???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熟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增加欧姆定律与电功率的联系。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电功率的测量
?展示一个正在发光的灯泡,提出问题:你如何测出此时灯泡的功率?
?思考:
?1.实验原理
?2.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3.画出此实验电路图
?具体的测量方法在下节课我们再详细研究。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可以根据P=UI来测量
?2.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灯泡等。
?3.实验原理图
?
?
??
?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P=UI测功率。
总结
(5分钟)
通过这节课我们到了哪些内容呢?回忆并回答: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单位。
?2.“千瓦时”的来历。
?3.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的区别,用电器铭牌上标的电压和功率是什么意思。
?4.电功率的测量原理、原理图等。
?
??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学生根据问题逐个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
?
?
?利用问题引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布置作业
1.课本P95的“想想议议”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调查了解家中用电器铭牌(至少两个)
?
?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按时完成。
巩固本课学习内容,同时增加课外调查的作业,使物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九、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评估与交流能力。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培养了学生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并从评估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评估,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整个学习过程密切联系实际,自始至终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各种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学生的观察、理解、反思、创新等活动中获得。同时,本节课的小组评价利用的很好,小组活动非常丰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锻炼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整节课课堂充实、气氛活跃。
十、板书设计
电功率
1.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2.公式:P=UI
3.功率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瓦(W),常用的还有千瓦(KW)
4.电功率表示的意义:用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U实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大电流烧毁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发挥其额定功率
灯炮亮度由灯泡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灯泡的亮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这部分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数又不好计算,把学生弄得是云里雾里,对于部分学生甚至是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中如何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我采用直观的方法利用电能表直接演示不同用电器接入电能表上,学生观察其铝盘转动的快慢,使学生更直观认识电能表的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类比小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去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克服了学生只能从书上找到的两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对于中下等学生对计算感到有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各物理量找不准,公式记不住,不会用还乱用。在教学预习时强调学生重视书中的例题,通过例题加深对各量的理解,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一个物理量和单位,加深识记和理解。同时在每天上课前对公式进行一下默写,还有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处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由于以后有一节课专门讲计算,因此本节课的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