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安全用电—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3 安全用电—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6 20:4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课题】安全用电
教学内容分析
安全用电是初中电学的最后部分,是学生学习了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后进一步将物理知识拓展到生活当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灵活应用欧姆定律的体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使用电的关键法则,对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让人们更加安全放心地享受电带来的便利。安全用电是从人为什么会触电讨论到生活中常见的触电事故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出安全用电法则,学生就能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比较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时常会接触到电视机之类的家用电器,对于如何安全用电有着一定认识,知道一些能够在用电时保护自己安全的用电规则,这使得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法则。
在学习安全用电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家庭电路的构成及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安全用电意识,使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九年级的学生在情感和心理的发展中,渐渐从稚嫩向成熟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从比较具体形象逐渐过渡到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与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于本节知识能够有更好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认识到人体是导体,并且能说出人体安全电压、家庭电路电压、动力电路电压与高压输电线路电压是多少;
学生能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
学生可以举例常见的触电事故并且能运用正确的处理方式;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总结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养成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学生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学生能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灵活运用安全用电法则;
触电急救的措施
难点:
学生对于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解释不同触电类型致人触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模式。
在引入课题时,由于学生对生活用电比较熟悉,但没有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故教师可以展示实际生活中用电安全警示标志,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就在身边,教师应当灵活地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在分析触电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安全用电的原则则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分析提炼出来。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灵活运用。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讨论、分析总结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应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学生课前对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作一定的调查,对安全用电常识进行一定的了解。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安全警示标志,如“高压危险”、“有电危险”等,并请学生思考: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志?
播放由电引起的火灾,触电视频,说明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课题《安全用电》
【板书课题】安全用电
学生观看用电安全警示标志,说出生活中在哪见过这些标志。
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课内容,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新课内容
电压越高越危险【板书】
师:“什么叫做触电呢?是不是我们用手碰到了电器电池就是触电了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那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就请一位同学上来做一个小实验,做完这个实验,大家再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
师:“?其实,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并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体的受伤或死亡的现象。并不是我们碰了电就是触电,触电的一个条件就是人是否受伤或者死亡。也就是说,有些电流可以致人受伤,有些则不行。那哪些电流会导致人受伤呢?有同学可以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分析吗?“
?师:“那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适当进行补充:人体的安全电压、家庭电路电压、动力电路电压与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的大小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可以适当讨论后回答:是/不是。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举手,上讲台进行实验:一位学生两手分别接触一节干电池的两极,然后提问这位学生:你有什么感觉?你感觉自己触电了吗?
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资料和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回答:“因为电池的电压很小,人体是导体,人的电阻约为~Ω,根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远小于1
mA故流过人体的电流也比较小,在比较小的电流下,人就不会受伤。
学生思考回答:“加在人体两端电压越高的情况下,流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人就越危险。”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的能力。
增强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的能力。
常见的触电事故【板书】
师:“触电对人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会造成触电事故呢?”
分析下列几幅图中,是如何造成触电事故的展示图,分析常见触电事故。
1.人站在凳子上,两只手分别接触火线与零线。
2.人站在地上,手接触火线。
人不接触导线会造成触电事故吗?
播放高压电弧触电视频。
3.人靠近高压输电线路
4.人经过掉落的高压输电线旁
思考并回答:当有较大的电流经过人体时会出现触电事故。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和讨论下列各种触电事故。
1.人站在凳子上,电流经过人体,使人体、火线、零线及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形成回路。
2.当人体接触火线时,人体就成为火线、电网中供电设备与大地的一部分,电流经过人体,会造成触电事故。
思考,先给出自己的想法
3.高压电弧触电: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即使不接触也会有触电危险,容易产生高压电弧触电。
4.跨步电压触电:当人经过掉落的高压输电线旁时也会触电,在两脚间会形成较高的跨步电压,电流从一条腿流入,另一条腿流出,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出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的结论。
通过视频使学生对生活中不常见的高压触电有所了解。
归纳总结得出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的用电原则。
安全用电原则【板书】
师:“家庭电路的电压远远高于人的安全电压,为了防范触电事故,家中一般都安装了漏电保护装置,但这也并不是绝对可靠的,也有出现故障和失灵的时候。通过前面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一些安全用电的原则吗?”
?
补充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
学生结合前面常见的触电事故,分小组讨论,总结出一些安全用电的原则: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3.不弄湿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经常维护家庭电路及用电器。
?【板书】
通过前面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总结出安全用电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注意防雷
【板书】
师:“除了确保家庭用电安全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播放雷电导致人员伤亡的视频。
“请大家说说如何避免雷电对人的伤害。“
补充说明:高大的建筑物一般都会采取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板书】等。
播放建筑防雷、高压输电线上的防雷视频。
观察视频中雷电对人的伤害
结合生活常识,说说生活中如何防雷,如雷雨天不在树下躲雨;不要打伞在空旷地;打雷时不要用手机、听耳机等。
通过视频了解防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化拓展
师:“避雷针的结构为什么能够使它达到“避雷”的效果呢?”
查阅资料,讨论,提出各自的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避雷针是针状的金属物,底部与大地相连。当云层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容易被击成为导体,这时候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接地,就可以把云层的电荷导入大地,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3.说说常见的触电事故发生场景。
4.简述安全用电的原则。
5.注意防雷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从触电的危害、触电事故发生、安全用电原则、防雷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在总结内容时,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课后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3题
2.课后调查生活中如何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提出一些措施。
按要求完成作业,课后调查需要在家长协助下完成,注意用电安全。
知识巩固,通过课外调查,增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评价
目标
水平层次
水平层次1
水平层次2
水平层次3
学生自查
电压越高越危险
学生知道人体是导体
知道人体是导体,人体的电阻约为-Ω;
能说出人体安全电压、家庭电路电压、动力电路电压与高压输电线路电压是多少
在2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当人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人就越危险
常见的触电事故
能初步掌握触电之后的急救措施
能基本掌握触电之后的急救措施;
记住触电事故大致分为高压触电和低压触电两种类型
牢记触电事故大致分为高压触电和低压触电两种类型;
能掌握并灵活运用触电之后的急救措施;
能进一步根据电路图理解高压触电的两种类型(电弧触电和跨步触电)和低压触电的两种类型(双线触电与单线触电)致人触电的原因
安全用电原则
学生能识别出安全用电原则
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贯彻做到安全用电的原则,识别出生活中危险的用电习惯并通过努力改掉这些习惯
注意避雷
学生能认识防雷原则
能贯彻做到防雷原则
学生能贯彻做到防雷原则,能够根据多媒体演示初步了解避雷针的结构能够有效避雷的原因
板书设计
安全用电
一、电压越高越危险
二、常见的触电类型:
1.低压触电:双线触电;单线触电。
2.高压触电: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三、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四、注意防雷:避雷针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感觉课堂容量有点大,学生活动相对较少。有待增加学生讨论参与时间,自己生成一些规律,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安全用电》的顺口溜或者是歌曲,小品等,印象会更深刻,更能起到安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