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海南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
第06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十年真题解析
1.(2019年第10题)三个小物块分别从3条不同光滑轨道的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轨道1、轨道2、轨道3的上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均为;它们的下端水平,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如图所示。若沿轨道1、2、3下滑的小物块的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则()
A. B. C. D.
【答案】BC
2.(2018年海南物理卷第6题)某大瀑布的平均水流量为5900m3/s,水的落差为50m。已知水的密度为1.00×103kg/m3。在大瀑布水流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
A. 3×106w B.3×107 w C. 3×108 w D. 3×109 w
【解析】,,选D
【答案】D
3.(2017年第6题)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a为小球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小球上升和下降经过a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1和Ek2。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一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1,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二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Ek1=Ek2,W1=W2 B.Ek1>Ek2,W1=W2
C.Ek1Ek2,W1【解析】动能定理,,所以,但,所以Ek1>Ek2.
【答案】B
4.(2016年第3题)如图,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1,在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N1–N2的值为
A.3mg B.4mg C.5mg D.6mg
【答案】D
【解析】设小球在最低点时速度为v1,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在最低点:N1–mg=,在最高点:N2+mg=;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2R=–,联立可得:N1–N2=6mg,故选项D正确。
5.(2016年第13题)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和4m的物A和B,两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跨过轻质动滑轮与A相连,动滑轮与B相连,如图所示。初始时,绳出于水平拉直状态。若物块A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移动了距离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物块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物块A、B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2μmgs (2)
【解析】(1)物块B移动的距离是A的,所以)物块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2μmgs
(2)根据牛顿定律解得加速度。
6.(2015年第3题)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 )
A.4倍 B. 2倍 C.倍 D.倍
【解析】由题意可知:摩托艇的阻力大小与速度成正比,即:f=kv;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与阻力f相等:即F=f=kv;而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Fv,据此分析判断.
解:设阻力为f,由题知:f=kv;
速度最大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则有 P=Fv=fv=kv2.
所以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倍.
【答案】D.
7.(2015年第4题)如图,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mgR B. mgR C.mgR D.mgR
【解析】质点经过Q点时,由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运动定律求出质点经过Q点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解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质点经过Q点时,由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mg=m
由题有:N=2mg
可得:vQ=
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Wf=
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f=mgR
【答案】故选:C.
8.(2014年第10题)如图,质量相同的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跨接在同一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两侧,a在水平桌面的上方,b在水平粗糙桌面上。初始时用力压住b使a、b静止,撤去此压力后,a开始运动,在a下降的过程中,b始终未离开桌面。在此过程中
A.a的动能小于b的动能
B.两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相等
C.a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两物体总动能的增加量
D.绳的拉力对a所做的功与对b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
【答案】AD
【解析】由于,为b的拉绳与水平面的夹角,质量相同,动能,可知选项A正确;a物体下降时,a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b物体的动能增加量和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选项BC错误;绳的拉力对a所做的功等于a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绳的拉力对b所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增加和克服摩擦力做功,选项D正确。
9.(2014年第13题)一质量m=0.6kg的物体以v0=20m/s的初速度从倾角为300的斜坡底端沿斜坡向上运动。当物体向上滑到某一位置时,其动能减少了ΔEk=18J,机械能减少了ΔE=3J,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向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2)物体返回斜坡底端时的动能。
【答案】(1)6m/s2(2)80J【解析】
10.(2012年第7题)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阻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B.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C.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其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C.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答案】BC
【解析】任何情况下,重力势能的减少总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A 错;由动能定理知 B项正确;根据重力势能的产生可知,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势能的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C项正确;只有在机械能守恒或其它外力做功为 0 时,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才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D错。
11.(2012年第15题)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AB是长为R的水平直轨道,BCD是圆心为O、半径为R的3/4圆弧轨道,两轨道相切与B点。在外力作用下,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撤除外力。已知小球刚好能沿圆轨道经过最高点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小球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球从D点运动到A点所用的时间。
【解析】
12.(2011年第9题)一质量为1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2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W
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J
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
【解析】逐项判断
A.0~2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
,代入得,A正确;
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B错误;
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第1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所以C错误;
D.第1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为,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为
,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D正确。
【答案】AD
二、全国高考最新真题
13.(2020年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小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最后停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和地面平滑连接,且物块与斜面、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常数。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与水平位移x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设斜面倾角为θ,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在斜面上下滑水平距离x时根据动能定理有
整理可得
即在斜面上运动时动能与x成线性关系;当小物块在水平面运动时有
即在水平面运动时动能与x也成线性关系;综上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14.(2020年全国II卷)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等于( )
A. 20 B. 18 C. 9.0 D. 3.0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题意可知当在a点动能为E1时,有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当在a点时动能为E2时,有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
故选B。
15.(2020年天津卷)复兴号动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速度350km/h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一列质量为m的动车,初速度为,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经时间t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力F保持不变。动车在时间t内( )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加速度逐渐减小
C. 牵引力功率 D. 牵引力做功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动车的功率恒定,根据可知动车的牵引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知动车的加速度减小,所以动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错误,B正确;
C.当加速度为0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则额定功率为
C正确;
D.动车功率恒定,在时间内,牵引力做功为
根据动能定理得
D错误。
故选BC。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