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海南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
第07专题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一、十年真题解析
1. (2020年第8题)太空探测器常装配离子发动机,其基本原理是将被电离的原子从发动机尾部高速喷出,从而为探测器提供推力,若某探测器质量为490kg,离子以30km/s的速率(远大于探测器的飞行速率)向后喷出,流量为3.0×10-3g/s,则探测器获得的平均推力大小为( )
A. 1.47N B. 0.147N C. 0.09N D. 0.009N
【答案】C
【解析】对离子,根据动量定理有
而△m =3.0×10-3×10-3△t
解得F=0.09N,故探测器获得的平均推力大小为0.09N,故选C。
2. (2020年第17题)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PQ竖直放置,底端与一水平传送带相切,一质量ma=1kg的小物块a从圆弧轨道最高点P由静止释放,到最低点Q时与另一质量mb=3kg小物块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0.8m,传送带的长度L=1.25m,传送带以速度v=1m/s顺时针匀速转动,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求
(1)碰撞前瞬间小物块a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2)碰后小物块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3)小物块b从传送带的左端运动到右端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1)30N;(2)0.2m;(3)1s
【解析】(1)设小物块a下到圆弧最低点未与小物块b相碰时的速度为va,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va=4m/s
小物块a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FN=3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a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N。
(2)小物块a与小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
根据动量守恒有
根据能量守恒有
联立解得 ,
小物块a反弹,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h=0.2m
(3)小物块b滑上传送带,因,故小物块b先做匀减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a=2m/s2
则小物块b由2m/s减至1m/s,所走过的位移为
代入数据解得 x1=0.75m
运动的时间为
代入数据解得t1 =0.5s
因x1=0.75m<1.25m,故小物块b之后将做匀速运动至右端,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故小物块b从传送带的左端运动到右端所需要的时间
3.(2019年第13题)如图,用不可伸长轻绳将物块a悬挂在O点:初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现将a由静止释放,当物块a下摆至最低点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b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已知b的质量是a的3倍。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碰撞后瞬间物块b速度的大小;
(2)轻绳的长度。
【答案】(1)(2)4μs
1.
4. (2018年海南物理卷第14题)如图,光滑轨道PQO的水平段QO=,轨道在O点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从高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在O点与质量为4m的静止小物块B发生碰撞。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假设A、B间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
(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和B速度的大小;
(2) A、B均停止运动后,二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1)碰撞前A的速度,
解得,
解得碰撞后A的速度:,B的速度
(2)碰撞后A沿光滑轨道上升后又滑到O,然后向右减速滑行至停止,,解得,
B沿地面减速滑行至停止,,
因为,所以会发生第2次碰撞。
5.(2017年第1题)光滑水平桌面上有P、Q两个物块,Q的质量是P的n倍。将一轻弹簧置于P、Q之间,用外力缓慢压P、Q。撤去外力后,P、Q开始运动,P和Q的动量大小的比值为( )
A. B. C. D.1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D
6.(2016年第17(2)题)如图,物块A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下,初始时静止;从发射器(图中未画出)射出的物块B沿水平方向与A相撞,碰撞后两者粘连在一起运动;碰撞前B的速度的大小v及碰撞后A和B一起上升的高度h均可由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测得。某同学以h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直线拟合,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1.92 ×10-3 s2/m。已知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0.400 kg和mB=0.100 kg,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 m/s2。
(i)若碰撞时间极短且忽略空气阻力,求h–v2直线斜率的理论值k0;
(ii)求k值的相对误差δ(δ=×100%,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i)2.04×10–3 s2/m (ii)6%
【解析】(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得
。
(2), 。
7.(2014年第17(2)题)一静止原子核发生α衰变,生成一α粒子及一新核,α粒子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其运动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新核的质量为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求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
【解析】(2)设衰变产生的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衰变后新核的速度大小为V,衰变前后动量守恒,有
设衰变前原子核质量为M0,衰变前后能量守恒,有
解得
8.(2013年第17(2)题)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物块A、B和C,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A以一定速度与B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C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前后两次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之比。
【答案】3
【解析】
二、全国高考最新真题
9.(2020年全国I卷)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
B. 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
C. 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
D. 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安全气囊充气后,受力面积增大,故减小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故A错误;
B.有无安全气囊司机初动量和末动量均相同,所以动量的改变量也相同,故B错误;
C.因有安全气囊的存在,司机和安全气囊接触后会有一部分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不能全部转化成汽车的动能,故C错误;
D.因为安全气囊充气后面积增大,司机的受力面积也增大,在司机挤压气囊作用过程中由于气囊的缓冲故增加了作用时间,故D正确。
故选D。
10.(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
【答案】B
【解析】设该发动机在s时间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为,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在1s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故本题选B。
11.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
A.A和B都向左运动 B.A和B都向右运动
C.A静止,B向右运动 D.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
【答案】D
【解析】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知系统总动量为零,所以碰后总动量也为零,即A、B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所以D正确;A、B、C错误。
12.(2020年全国III卷)甲、乙两个物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甲追上乙,并与乙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已知甲的质量为1kg,则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为( )
A. 3 J B. 4 J C. 5 J D. 6 J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v-t图可知,碰前甲、乙的速度分别为,;碰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甲、乙两物块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得
解得
则损失的机械能为
解得
故选A。
13.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
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
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
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答案】AB
【解析】 由题目可知F=2 N,F′=-1 N,由动量定理Ft=mv1-mv0,可知t=1 s时,Ft1=mv1,代入数据可得v1== m/s=1 m/s,故A正确;t=2 s时,p=Ft2,代入数据可得p=4 kg·m/s,故B正确;t=3 s时,p=Ft2+F′(t3-t2),代入数据可得p=3 kg·m/s,故C错误;t=4 s时,由Ft2+F′(t4-t2)=mv4,代入数据可得v4== m/s=1 m/s,故D错误.
14.如图甲所示,物块A、B间拴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轻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块最初与左侧固定的挡板相接触,B物块质量为4 kg。现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后,B物块的v–t图如图乙所示,则可知
A.物块A的质量为4 kg
B.运动过程中物块A的最大速度为vm=4 m/s
C.在物块A离开挡板前,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在物块A离开挡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6 J
【答案】BD
【解析】A、弹簧伸长最长时弹力最大,B的加速度最大,此时A和B共速,由图知,AB共同速度为:v共=2 m/s,A刚离开墙时B的速度为:v0=3 m/s。在A离开挡板后,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解得mA=2 kg;故A错误。B、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的速度最大,由,,解得A的最大速度vA=4 m/s,故B正确。C、在A离开挡板前,由于挡板对A有作用力,A、B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所以系统动量不守恒;故C错误。D、分析A离开挡板后A、B的运动过程,并结合图象数据可知,弹簧伸长到最长时A、B的共同速度为v共=2m/s,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有:,;联立解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p=6J,故D正确。故选BD。
15.(2020年全国II卷)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 kg的静止物块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与挡板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
A. 48 kg B. 53 kg C. 58 kg D. 63 kg
【答案】BC
【解析】
【详解】设运动员和物块的质量分别为、规定运动员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运动员开始时静止,第一次将物块推出后,运动员和物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解得
物块与弹性挡板撞击后,运动方向与运动员同向,当运动员再次推出物块
解得
第3次推出后
解得
依次类推,第8次推出后,运动员的速度
根据题意可知
解得
第7次运动员的速度一定小于,则
解得
综上所述,运动员的质量满足
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