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等(word解析版含答案,共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等(word解析版含答案,共9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27 17:19:22

文档简介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8春?东城区期末)东北平原是我国的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耕地广阔,土壤肥沃
B.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C.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D.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2.(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通常“黑土地”指的是(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3.关于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及其工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煤炭产量长期居世界前列,所产煤炭全部输往外省市
B.北方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的重要产区,长庆气田通过“西气东输”供应北京等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D.东北老工业基地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和技术落后,已完全丧失了发展工业的优势
4.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是北大荒的真实景象,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是(  )
A.纬度高
B.人烟稀少
C.降水稀少
D.沼泽遍地
5.
“玉米黄、高粱红”这是下列哪个地区的风光(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东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华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
B.大豆和玉米
C.小麦和棉花
D.水稻和甘蔗
7.东北三宝是(  )
A.东北虎、金钱豹和人参
B.鹿茸、貂皮和人参
C.东北虎、松鼠、人参
D.东北虎、紫貂、人参
8.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湖众多,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B.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C.小麦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本区重要的粮棉产区
9.下列有关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纬度低,全部位于热带
B.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西的地区
C.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D.南方地区海岸线漫长而曲折,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理区域界线范围内的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分区中的 
 地区,西部主要与 
 地区相邻,东临 
 海、 
 海和 
 岛以东的 
 洋海域,南临 
 海.
(2)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多样,有位于长江流域的 
 平原,有位于长江以南的 
 等丘陵,有位于云南、贵州等省的 
 高原,还有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的 
 盆地.
(3)南方地区受 
 气候和 
 气候的影响,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品的重要产区.
(4)图中甲地为 
 三角洲,有我国目前最大的 
 性工业基地;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5)根据所学知识,请将下列地域和相应的地域特色连线.
11.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位于秦玲﹣﹣ 
 一线以南,西以青藏高原边缘为界与 
 地区相邻,东临黄海、 
 海和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域,南临 
 海.
(2)南方地区岛屿众多,我国两个面积大的岛﹣﹣ 
 岛和 
 岛都位于本区,此外,南海诸岛等岛屿都位于本区范围内.
(3)除山地外,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 
 平原、 
 盆地、 
 高原和江南丘陵.
(4)南方地区最大的河流是 
 ,位于该河流以南的三大淡水湖分别是 
 、鄱阳湖、 
 .
(5)读图,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方地区的省份有 
 省、 
 自治区、广东省、 
 省.
12.图1是“北方地区农业分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为: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单项选择)
A.地形
B.水源
C.热量
D.劳动力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版图的东北部,高山、森林、湿地、河流、黑土共同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这里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这里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图2是“东北三省”,图3是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图4是该区域自然保护区资料图。
(2)结合图2、图3,在表中写出三个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特点和与当地自然资源的关系。
工业结构
原因
大庆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为主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伊春
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
附近有煤炭资源, 
 资源丰富
鞍山
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
 
 矿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
(3)读图4,2017年与2005年相比,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生了许多变化。
变化1 
 ;变化2 
 。
资料:扎龙保护区是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可以接纳并存储过量洪水,植物茂盛,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对维持大气碳氮平衡,防风固沙起到了一定作用。湿地保留下许多古老的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4)阅读资料,列举两条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作用1 
 ;作用2 
 ;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分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解答】解: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尤其是肥沃的黑土地,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故选:A。
【点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分析】依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沃野千里,素有“黑土地”之称。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需牢记。
3.【分析】依据北方地区的自然概况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山西省的煤炭大部分运往外省市;北方地区是我国的石油天然气重要产区,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4月,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第一大油气田,目前通过西气东输工程供应北京等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发展工业的优势是交通便利。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逐一分析解答。
4.【分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解答】解:东北地区地处高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多,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其中,三江平原河流纵横,沼泽遍布;纬度高、人烟稀少、沼泽遍布等都是上世纪50年代末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的原因;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到处是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要理解记忆.
5.【分析】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解答】解:北方地区除一部分山地外,本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的分布,要牢记.
6.【分析】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玉米是我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现代主要用作饲料粮,东北平原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中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解答】解:华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等,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的名称,理解解答即可.
7.【分析】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解答】解: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也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故选:B。
【点评】考查东北地区的特产,要牢记.
8.【分析】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本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
【解答】解:A、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则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故A正确;
B、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故B正确;
C、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要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故C错误;
D、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四川盆地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要理解记忆。
9.【分析】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解答】解: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故A错误;
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故B错误;
南方地区跨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故C错误;
南方地区海岸线漫长而曲折,临黄海、东海和南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位置及特点,牢记即可。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0.【分析】南方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地形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气候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为我国的南方地区,西部主要与青藏高原地区相邻,东临黄海、东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临南海.
(2)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多样,有位于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位于长江以南的江南丘陵,有位于云南、贵州等省的云贵高原,还有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的四川盆地.
(3)南方地区受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品的重要产区.
(4)图中甲地为长江三角洲,有我国目前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5)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由于海拔高,地形崎岖,气温高,降水丰富,森林资源丰富,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珠江三角洲由于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为水果、蔬菜、花卉等商品花农业基地.
故答案为:
(1)南方;青藏高原;黄;东;台湾;太平;南;
(2)长江中下游;江南;云贵;四川;
(3)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4)长江;综合;上海;
(5)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读图记忆解答.
11.【分析】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
【解答】解:(1)从图中看出,南方地区位于秦玲﹣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海南岛;
(3)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
(4)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均居中国各河之首,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地处我国南方地区;位于长江以南的三大淡水湖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5)从图中看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故答案为:(1)淮河;青藏;东;南;(2)台湾;海南;(3)长江中下游;四川;云贵;(4)长江;洞庭湖;太湖;(5)云南;广西壮族;台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12.【分析】(1)受热量因素的差异,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2)大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伊春森林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鞍山铁矿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
(3)2017年与2005年相比,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多、面积增加等。
(4)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1)读图1可得,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2)由“图示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可知,大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原因在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伊春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原因在于森林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鞍山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原因在于铁矿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
(3)读图4可得,2017年与2005年相比,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生了许多变化: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增加等。
(4)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拦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故答案为:(1)冬小麦;春小麦;
C;
(2)
工业结构
原因
大庆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伊春
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
附近有煤炭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鞍山
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
铁矿资源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
(3)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增加;(4)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点评】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分布、矿产资源分布、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变化及湿地的作用,知识点较多,读图理解解答即可,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北京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北京正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与这一目标不符合的产业是(  )
A.高新技术产业
B.都市型现代农业
C.体育文化产业
D.钢铁、机械制造业
2.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中不可取的是(  )
A.治理河流的污染
B.合理利用中水、再生水
C.跨流域调水工程
D.大力开采地下水
4.下列名胜古迹不属于北京的是(  )
A.明清故宫
B.日月潭
C.颐和园
D.八达岭长城
5.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主要是因为(  )
A.北京冬季降水少,利于体育项目开展
B.北京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
C.北京冬季漫长,夏季短促
D.北京冬季风大,利于净化空气
6.(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下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中,不属于北京的是(  )
A.皇家园林
B.胡同四合院
C.京韵大鼓
D.石窟文化
7.(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北京城市的职能定位为
①政治中心
②交通中心
③文化中心
④经济中心
⑤科技创新中心
⑥国际交往中心(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8.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冀、辽
B.冀、津
C.津、辽
D.晋、鲁
9.北京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数量都居全国第一位,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经济中心
D.商业中心
10.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北京的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南北
D.东西
11.下列古建筑属于北京的是(  )
A.颐和园、天坛
B.避暑山庄、明十三陵
C.明孝陵、中山陵
D.长江三峡、秦陵兵马俑
12.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临海,交通便利
D.大学和科研单位多
13.以下在京发展的企业中,与北京的城市职能相吻合的是(  )
A.服装加工
B.家具制造
C.机器人研发
D.纺织印染
14.(2018春?东城区期末)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以(  )
A.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B.钢铁工业为主
C.石油化工为主
D.食品加工为主
15.初二年级的小明同学寒假要做一名通州区志愿者,参与在运河文化广场的导览工作,在他编写的以下有关通州乡土地理的介绍的这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通州区的面积大约是祖国面积的百万分之一
B.“一支塔影认通州”中的塔是指燃灯佛舍利塔
C.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小范围与通州区的大小范围一致
D.通州区的母亲河是北运河
16.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胡同的原因是(  )
A.旅游消费的钱较少
B.北京胡同的环境好
C.有独特的历史文化
D.北京胡同交通方便
17.读图“北京高新技术园区”,该园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它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根据资料,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的最大优势是(  )
A.知识与人才密集
B.地势平坦,气候适宜
C.市场广大,劳动力廉价
D.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18.关于北京城市交通道路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成方格状道路
B.建设成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
C.建设成高架公路网
D.建设城市环状高速公路
19.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其地势特点是(  )
A.东北高、西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西南高、东北低
D.东南高、西北低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0.(2020春?西城区期末)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的各项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读图“2022年北京冬奥竞赛场馆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冬奥会的冰上项目在北京赛区举行,这里突出的优势是 
 。(单项选择)
A.地形较平坦
B.冬季寒冷干燥
C.闲置土地多
D.基础设施完善
(2)延庆区位于北京城区的 
 
(方位)。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
年)》中被划入为 
 (
单项选择)。
A.首都功能核心区
B.生态涵养区
C.北京城市副中心
D.城市发展新区
(3)在规划中,张家口赛区主要举行滑雪项目,这是因为与北京赛区相比,张家口赛区的纬度较 
 (高/低),且地形以 
 
(地形类型)
为主,冬季气温较 
 
(高/低),降雪量大,积雪时间更 
 (长/短)。 
 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各赛区间的通勤时间。
(4)联合张家口市承办2022年冬奥会,突出了北京市作为 
 的职能。(双项选择)
A.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文化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21.【探究学习
京城飞絮】
春季的北京百花争艳、杨柳依依,但是漫天飞絮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展开了对飞絮的探究性学习,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飞絮从哪里来?
同学们查阅到了图“杨柳絮家族成员介绍示意图”,经过研究分析,对飞絮情况做了如下总结。
飞絮是杨絮和柳絮等飘飞的自然现象,一年中柳树飞絮一般发生在惊蛰到春分前后,杨絮比柳絮飘飞得晚一些。一天中飞絮最严重的时间段在10点到16点之间,这是因为该时段气温低,飞絮较多阴雨天比晴天飞絮也会严重些。
(1)请你挑出总结中的一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原文:一年中柳树飞絮一般发生在惊蛰到春分前后
改正:一年中柳树飞絮累一般发生在谷雨到立夏前后
 
 
探究问题二:北京不同地区飞絮的时间有差异吗?
同学们查阅了图“北京市杨树飞絮时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2)同学们是从树种和 
 等角度对飞絮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3)密云杨树飞絮时间为 
 。
(4)同学们读图归纳了北京市杨树飞絮时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探究问题三:如何有效应对杨柳飞絮带来的烦恼?
杨柳飞絮影响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导致易过敏人群皮肤过敏、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5)请你分别对园林部门有效治理飞絮和对易过敏人群应对飞絮,各提出一条建议。 
 。
22.【魅力中国之世园会】
图1为延庆区及周边地图、图2为“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清洁能源系统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2019年4月29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市延庆区盛大开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中国馆是世界园艺博览会里最大的建筑场馆,也是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1)世园会会址地处 
 河沿岸,位于延庆城区的 
 方向,延庆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是全市唯一一个全境域都是水源保护地的区域,森林覆盖率30年间从30%提升到74.5%,空气质量位列北京市各区第一,请列举延庆区大力植树造林对北京中心城区的重要性 
 。
(2)中国馆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 
 ,中国馆水资源的来源为 
 。
23.某校组织学生“爱北京,就从读懂北京文脉﹣﹣﹣﹣中轴线开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北京中轴线的实践考察,体验了中轴文化的无限魅力,了解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格局。小阳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他的活动记录。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行前准备:小阳设计考察路线使用① 
 (地图类型),既可以查询路线和距离,还可以通过操作鼠标“放大”或“缩小”地图,查询到更多信息。
② 
 ;③ 
 ;④ 
 ;⑤ 
 。
(1)永定门作为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南起点,凸显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⑥ 
 (政治/经济)中心。
(2)小阳绘制了现在的永定门广场平面图(如图2),从地图要素的规范性看,该图还缺少⑦ 
 。
(3)图a拍照地可能位于图b中的⑧ 
 (甲/乙/丙/丁)地。
(4)小阳对比图b和图d,发现图b比图d中的河道⑨ 
 (变直/变弯),交通线⑩ 
 (增加/减少),故瓮城和箭楼未复建。
(5)北京中轴线是人类共同的瑰宝。请结合自身谈谈你对保护中轴文化的认识:? 
 (至少答出两项)。
24.(2019春?朝阳区期末)我的家乡﹣北京
三千年前,北京出现了第一个古城﹣蓟。1949年10月1日北京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至今70年。历史的长河中,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1为北京市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建城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2)图2为2019年4、5月在京举办的
部分活动示意图,这些活动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有 
 。
2017年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正式颁布。其中要点有:①确定北京市战略定位;②疏解非首都功能,设立北京市城市副中心;③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在京资源向河北雄安新区转移疏解等,并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3)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一副”指将通州设立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副中心的设立对首都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工业发展②明确城市职能③改善城市环境④增加城市用水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4)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一区”是指在西部、北部山区建立生态涵养区,该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请列举在生态涵养区大力植树造林对北京中心城区的生态改善作用。 
 。
(5)雄安新区主要接纳高校、科研机构和信息技术产业。下列产业中最可能落户雄安新区的是 
 (双选)
A.互联网企业B.石油化工工业
C.钢铁企业D.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北京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分析】为了促进宜居城市的建设,北京正在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解答】解:北京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于这一目标不符合的产业是钢铁、机械制造业,该产业污染环境。
故选:D。
【点评】考查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主要的发展部门,要理解记忆。
2.【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解答】解: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年平均气温10~1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故选:C。
【点评】考查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3.【分析】当今,全球有约60%的地区水资源紧张。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自来水量只有18亿吨。这是北京地区每个人面临的严峻现实。
【解答】解: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治理河流的污染;合理利用中水、再生水;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节约用水,如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4.【分析】北京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旅游资源丰富。
【解答】解: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等;而日月潭位于台湾省。结合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的名胜古迹。
5.【分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答】解: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主要是因为北京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该城市冬季寒冷干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市的气候,理解解答即可。
6.【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解答】解: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雄伟的皇家园林,特色的胡同四合院、优美的京韵大鼓,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而石窟文化主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
故选:D。
【点评】考查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要理解记忆。
7.【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现为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
【解答】解:北京城市的职能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对首都北京地理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8.【分析】首先结合地图找出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然后判断其简称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读图可知,北京市东临天津市,两市被河北省环抱。天津市简称津,河北省简称冀。
故选:B。
【点评】题目把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位置结合起来考查,对学生要求较高.
9.【分析】依据北京的城市职能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往中心,其中北京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数量都居全国第一位,体现的是北京当之无愧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北京的城市职能,常见于中考选择题中.
10.【分析】北京的西、北是西山和军都山,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
【解答】解:北京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市的河流受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影响,大多从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渤海。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的地势.
11.【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
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解答】解: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它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故选:A。
【点评】考查北京的旅游资源,要理解记忆.
12.【分析】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解答】解:北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众多的高等院校,人才集中,所以北京的中关村发展成为我国高科技中心,这也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故选:D。
【点评】考查了我国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要理解记忆。
13.【分析】北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解答】解:北京的发展趋势是淘汰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部门,如服装加工、家具制造及纺织印染等。积极发展新型产业部门,而机器人研发是高技术工业部门,会在北京得到发展。
故选:C。
【点评】考查北京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14.【分析】北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这里不仅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而且荟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所以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解答】解: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新技术科技园区。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的地理概况。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15.【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提供的信息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通州的面积是907平方公里,大约是祖国面积的百万分之一;“一支塔影认通州”中的塔是指燃灯佛舍利塔;北京城市副中心大约是155平方公里,远小于通州区的面积;通州区的母亲河是北运河。
故选:C。
【点评】考查北京市通州区的地理知识,认真分析解答。
16.【分析】北京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了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
【解答】解:北京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密度最大的都会之一,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职能众多,古迹丰富。其中北京的胡同已经成为一种特色文化,北京的胡同是和老北京的建筑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久远的历史产物,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看到,所以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北京独具特色的胡同文化的魅力,要理解记忆。
17.【分析】依据北京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如图北京的中关村聚集了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院校的人才,并且各高校的实验室成为最方便的可利用、可合作资源,由此可见北京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人才密集、技术优势。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北京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常见的基础考查题。
18.【分析】北京交通格局的特点是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解答】解:北京现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将城区各个部分以及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交通的格局,查找相关地图,理解解答较简单.
19.【分析】依据北京的地势特点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太行山、燕山分别分布于北京的西部和西北部,由此可见北京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北京的地势特点,这是学生应该熟记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0.【分析】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年平均气温10~1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解答】解:(1)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基础设施完善,适于举办冰上项目;
(2)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以山地为主,是冬季西北风进入北京的重要通道,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被《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划定为生态涵养区;
(3)张家口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造成张家口冬季平均气温较低,降雪量大,积雪时间更长,京张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各赛区间的通勤时间;
(4)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北京一张家口将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比赛,张家口市承办雪上项目比赛,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体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故答案为:
(1)D;
(2)西北;B;
(3)高;山地;低;长;京张高铁;
(4)BC。
【点评】考查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气候、张家口的地形、所处的纬度等等,结合北京的地理概况,认真分析解答。
21.【分析】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温暖干燥、阳光充足、风力较大的天气有利于飞絮飘散。飞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
【解答】解:(1)错误1.原文:杨絮比柳絮飘飞得晚一些。
改正:杨絮比柳絮飘飞得早一些;错误2.原文:该时段气温低。
改正:该时段气温高;
错误3.原文:阴雨天比晴天飞絮也会严重些。
改正:晴天比阴雨天飞絮也会严重些。
(2)读材料可知,同学们是从树种和发生季节等角度对飞絮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3)密云杨树飞絮时间为大部分地区4月14日﹣4月26日。
(4)同学们读图归纳了北京市杨树飞絮时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城区比郊区杨树飞絮早、郊区杨树飞絮时间自东南向西北推迟。
(5)针对杨柳飞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对园林部门提的建议是:利用嫁接技术改良性状、减少种植的雌性植株数量等,以最大限度减少飞絮;对易过敏人群提出的建议是:出门佩戴口罩等防护品,减少和飞絮的接触。
故答案为:
(1)原文:杨絮比柳絮飘飞得晚一些。
改正:杨絮比柳絮飘飞得早一些;
(2)发生季节;
(3)大部分地区4月14日﹣4月26日;
(4)城区比郊区杨树飞絮早;郊区杨树飞絮时间自东南向西北推迟;
(5)利用嫁接技术改良性状、减少种植的雌性植株数量等,以最大限度减少飞絮;出门佩戴口罩等防护品,减少和飞絮的接触。
【点评】本题以漫天飞舞的杨柳飞絮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2.【分析】(1)世园会会址地处妫水河沿岸,位于延庆城区的西南方向。延庆区大力植树造林会阻挡冬季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等;
(2)中国馆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太阳能,中国馆位于外流区,据此解答。
【解答】解:(1)读图可得,世园会会址地处妫水河沿岸,位于延庆城区的西南方向。延庆区大力植树造林对北京中心城区的重要性是:阻挡冬季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城区大气质量、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城区水质。
(2)中国馆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太阳能,中国馆水资源的来源为雨水,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
故答案为:
(1)妫水;西南;阻挡冬季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城区大气质量、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城区水质;(2)太阳能;雨水。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市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属于中等题。
23.【分析】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答】故答案为:
行前准备:①电子地图
行中实践:第一站:②下午;第二站:③公转;④自转;⑤旱涝灾害(干旱、洪涝);
第三站:
(1)⑥政治中心;(2)⑦比例尺;(3)⑧丁;(4)⑨变直;⑩增加;
(5)?积极宣传保护文化遗传,参观者做到只欣赏不毁坏,不破坏周围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市的概况,熟记教材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也是常考题。
24.【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现为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北京建城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等。
(2)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图2中在北京举办的活动,体现了北京城市职能有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3)由材料信息可知,副中心的设立对首都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明确城市职能,改善城市环境。
(4)在生态涵养区大力植树造林对北京中心城区的生态改善作用在于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河流含沙量等。
(5)雄安新区主要接纳高校、科研机构和信息技术产业。由此可知,互联网企业、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最可能落户雄安新区。
故答案为:(1)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等;(2)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3)D;(4)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河流含沙量等;(5)A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及雄安新区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地方文化特色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气候对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冬季寒冷,居民喜欢吃火锅
B.冬季的广州是欣赏雾凇的绝佳地点
C.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合香蕉等多种水果的生长
D.青藏高原地区的居民一年到头都穿皮袄
2.对下列诗歌和谚语的地理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旱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候随海拔的垂直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而不是气候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3.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文化的地理差异
B.服饰的地理差异
C.体育的地理差异
D.饮食的地理差异
4.某地区房屋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炕,窗小且装有双层玻璃.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
A.炎热多雨地区
B.寒冷多雪地区
C.温暖多雨地区
D.干旱缺水地区
5.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回答:对诗歌或谚语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的反映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形象的反映了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的反映了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形象的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
6.(2018春?延庆区期末)延庆小吃是“火勺”,云南小吃有“过桥米线”。导致两种小吃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7.不属于四川盆地的特色文化是(  )
A.福宝古镇
B.变脸
C.梅林戏
D.藏族转山会
8.(2018春?延庆区期末)北方房屋墙体厚,南方房屋墙体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美观
B.降水
C.气温
D.湿度
9.我国在建筑上呈现南尖北平的形式,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降水的多少
B.地势的不同
C.气温的高低
D.植被的不同
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南亚地区聚落结构是(  )
A.竹楼或木楼
B.四合院
C.窑洞
D.碉堡屋
11.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假期旅游见闻,其中情况真实可信的是(  )
A.哈尔滨的寒假比北京长,因为哈尔滨冬季降水量集中
B.春节去广州能看到冰雕展,因为我国冬季普遍低温
C.暑假去吐鲁番玩,能避暑,因为那里纬度高,气温低
D.暑假去拉萨玩,能避暑,因为那里海拔高,气温低
12.下列服饰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是(  )
A.西双版纳﹣﹣妇女穿短衣和筒裙
B.东北地区﹣﹣四季均穿单薄的衣服
C.西北地区﹣﹣藏袍
D.江南地区﹣﹣妇女出门爱带头巾或面纱
13.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  )
A.屋顶的陡缓
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
D.房屋的朝向
14.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图中1元人民币、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分别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15.春节,贝贝和家人到海南游玩,看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许多游客带着厚实的棉帽
B.许多游客从椰子树上采摘椰子
C.许多小孩湖面上滑冰
D.柑橘树上结满果实
16.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  )
A.我国北方的乡村聚落
B.我国南方的乡村聚落
C.我国西北的乡村聚落
D.我国的城市聚落
17.传统的民居建筑往往会留有自然环境的烙印.下列组合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窑洞﹣﹣黄土高原
B.蒙古包﹣﹣内蒙古草原
C.冰屋﹣﹣北极地区
D.吊脚楼﹣﹣非洲沙漠地区
18.下列民居中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组是(  )
A.竹楼和吊脚楼
B.土楼和窑洞
C.吊脚楼和蒙古包
D.四合院和窑洞
19.关于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的民居主要考虑冬季御寒,故追求厚重,以当地易取的砖瓦泥土为原料
B.南方地区的民居主要考虑夏季通风,故追求宽敞通透,以当地易取的竹木为原料
C.传统藏袍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适应了当地气候的特点
D.饮食文化只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与自然环境无关
20.
“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这是下列哪一地区的风光(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地方文化特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环境,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自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解答】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人们喜欢吃火锅;冬季的北方地区是欣赏雾凇的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香蕉属于热带水果;青藏高原的居民冬季穿皮袄。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2.【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所以A选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故选:A。
【点评】很多诗句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3.【分析】依据我国各地由于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不同饮食习惯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湿热,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体内湿气。故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居民生活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解答】解:寒冷多雪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小且装有双层玻璃。
故选:B。
【点评】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5.【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的反映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故A正确;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形象的反映了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故B正确;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故C错误;
“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形象的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很多诗句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6.【分析】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北京延庆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因此当地著名小吃有“火勺”,云南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因而当地有“过桥米线”。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北方的差异。
7.【分析】依据四川盆地的主要文化特色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福宝古镇
距四川省合江县城42km,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的门户;变脸是川剧,属于四川省的地方剧种;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藏族转山会是四川民俗风情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
故选:C。
【点评】考查四川省的人文景观,要熟悉不同地区的地方剧种,认真分析解答。
8.【分析】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北方房屋墙体厚,南方房屋墙体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北方房屋墙体厚有利于保温,南方房屋墙体薄有利于散热。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9.【分析】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解答】解:民居特点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房屋建筑不用考虑排水,屋顶多以平顶房为主,由于冬季严寒,房屋墙体较厚注重了防寒保温,可见我国传统居民建筑呈现“南尖北平”的特点,其影响主要是降水的因素。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性题目,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得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可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
10.【分析】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东南亚地区地处热带,为炎热多雨区,人们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11.【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解:哈尔滨的寒假比北京长,因为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故A不可信;
春节去哈尔滨能看到冰雕展,因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故B不可信;
暑假去吐鲁番玩,不能避暑,因为那里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故C不可信;
暑假去拉萨玩,能避暑,因为那里海拔高,气温低,故D可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理解答题即可。
12.【分析】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西双版纳妇女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云南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男子爱穿无领小袖衫,宽松的短裤,陕西省的妇女们为了防风沙,出门爱戴头巾,印度的妇女们出门爱戴面纱,东北地区的人们冬气季气温低,穿很厚的衣服.
【解答】解: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西双版纳妇女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故A正确;
东北地区的人们冬气季气温低,穿很厚的衣服,故B错误;
藏袍是青藏地区居民的服饰,故C错误;
西亚的妇女们出门爱戴面纱,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13.【分析】依据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其房屋建筑不用考虑排水问题,因此其房屋屋顶多为平顶;湿润地区,降水丰沛,为了利于雨水顺畅流淌,减少其停留时间和积水,所建房顶坡度很大、墙体较高。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差别,结合当地气候进行分析,常见的选择题.
14.【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一元人民币背面是杭州的三潭印月,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50元人民币上景观是拉萨的布达拉宫,位于青藏地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景观,理解答题即可.
15.【分析】依据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解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知:春节,贝贝和家人到海南游玩,海南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较温和,河流不结冰,人们可以身着较薄的衣帽;椰子是热带地区的水果;柑橘结果的时间不在冬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
16.【分析】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是我国南方地区.
【解答】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形成了河渠如网、水田成片的江南水乡风貌,人们喜欢临水而居,就形成了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风韵。
故选:B。
【点评】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独特地自然风貌,比较常见的选择题.
17.【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吊脚楼适宜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非洲沙漠地区终年高温少雨,选项D对应错误,符合题意,选项ABC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民居,比较记忆即可.
18.【分析】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
【解答】解: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方民居的特点,常见的基础题.
19.【分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解答】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的民居主要考虑冬季御寒,故追求厚重,南方地区的民居主要考虑夏季通风,故追求宽敞通透,藏袍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适应了当地气候的特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冬季有结冰现象,降水较少,所以北方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人们以面食为主;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冬季有无结冰现象,降水较多,所以北方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人们以米饭为主。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理条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20.【分析】北方地区除一部分山地外,本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
【解答】解: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以旱地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是我国大豆、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因此有“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的典型景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熟记我国各粮食主产区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牢固掌握.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港澳台地区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0春?延庆区期末)下列关于香港经济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②经济以旅游业为主,没有其他产业
③出口加工业占主导
④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位于台湾的风景名胜是(  )
A.三峡风光、西湖美景
B.黄果树瀑布
C.玉山云海、日月潭
D.天涯海角、鹿回头
3.(2020春?延庆区期末)澳门标志性城市景观是(  )
A.大三巴牌坊
B.迪斯尼乐园
C.维多利亚港
D.海洋公园
4.下列属于台湾经济特点的是(  )
A.“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B.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C.轻重工业并重的工业体系
D.内向型经济为主
5.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其中香港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的劳动力
B.丰富的自然资源
C.雄厚的工农业基础
D.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6.(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紫荆花是(  )
A.广州市花
B.台北市花
C.澳门市花
D.香港市花
7.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组成
B.澳门于1997
年7月1日回归祖国
C.澳门以商业为经济支柱,被誉为购物天堂
D.香港海岸线平直,地形以平原为主
8.(2018春?延庆区期末)下列关于香港的正确叙述是(  )
A.重要的政治中心
B.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旅游中心
C.农业十分发达
D.各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9.台湾岛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岛上树种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
B.河流水量大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农业技术水平高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0.(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台湾省居民中, 
 
族约占98%,主要是 
 、 
 两省移民的后代。
三.判断题(共1小题)
11.(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对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判断对错).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2.(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读“台湾省填充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 
 岛,它是我国第 
 大岛,④ 
 海峡;⑤ 
 山脉;⑨ 
 洋;
⑩ 
 海
(2)台湾省 
 树世界著名, 
 产量居世界第
一。
(3)被称为“台湾硅谷”的城市是 
 。
(4)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 
 。
A.西部平原地区
B.北部沿海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5)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 
 。
A.大量受过教育培训的劳工
B.海岛多港口
C.大量吸收外国资本
D.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13.(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结合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湾岛约有为山地。山脉隆起
的年代较晚,山势巍峨,群峰挺秀。台湾中部的山区,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西部有较宽阔的平原。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为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日月潭是本岛最大的湖泊,为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材料二: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开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纪元,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解、对话、和平和双赢开启了历史性的契机…
(1)台湾岛为我国第 
 大岛,与祖国大陆上的 
 省相距最近。
(2)台湾岛地形以 
 为主,台湾山脉呈 
 走向,岛上最长的河流是 
 ,最大的湖泊是 
 。
(3)台湾岛位于 
 洋西岸,因 
 线从岛的中南部穿过,故兼跨热带和亚热带。
(4)材料中提到的“海峡两岸”中的海峡是指 
 。
(5)台湾岛西部地区的地形以 
 为主,因盛产 
 ,有“东方甜岛”之称。
(6)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请你就台湾回归问题向台湾同胞说一句话: 
 。
(7)台湾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14.(2018春?海淀区期末)读图1、图2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曾让无数中国人落泪;台湾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于右任创作的《望大陆》同样表达了其怀乡思国之情。中学生王明在阅读了《乡愁》、《望大陆》之后,对台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利用2018年寒假到台湾旅游。
(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提到的海峡指的是 
 ,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一份情怀,并在祖国大陆引起强烈共鸣,这说明 
 。(选择填空)①海峡风浪滔天,行船困难②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③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④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祖国与台湾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后人根据《望大陆》中提及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分,望我故乡”,把于右任遗体安葬在台湾山脉的最高峰
 
 ,了却他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该山脉的走向是 
 。
(3)台湾全岛的交通线呈环状分布,这一特点主要受到其 
 (自然因素)的影响。途中,王明领略了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 
 族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还遭遇了发生在花莲的6.5级地震,这让王明不禁感叹:台湾真是一个地震多发区,这是因为台湾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4)旅途中,王明品尝了释迦、芭乐、莲雾等水果,购买了特产牛扎糖、凤梨酥、樟脑皂…台湾不愧为我国的“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植物王国”!请任选一个美誉,说明其含义及与台湾地理位置或自然条件的关系。 
 。
15.寒假即将到来,家住北京的丁一全家计划去宝岛台湾旅游。结合图1和图2,完成以下问题。
(1)丁一一家人前往台湾岛的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2)丁一计划带齐短袖、春秋装、棉服等四季服装,你认为丁一做如此决定是依据了图1中的 
 、 
 等信息。
(3)在丁一搜集的若干资料中,有一幅台湾岛的交通图,如图2所示。请你根据此图概括出两条台湾岛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特点① 
 、② 
 。
(4)丁一打算旅游归来时带以下四种当地的特产给亲朋好友。请你任选一种特产,说出该特产源自当地何种农产品,并从地理位置或气候或地形角度,说明当地适宜发展该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你选择的特产: 
 ;该特产源自当地农产品: 
 ;当地适宜发展该农业的主要条件: 
 。
(5)起初,丁一通过查阅地图,发现厦门鼓浪屿与台湾岛隔台湾海峡相望、纬度位置相近,犹豫是否将鼓浪屿作为旅游归途中的中转站。但当他查阅到下面资料后,下定决心前往游览。请你分别推断丁一犹豫前往、后又决定前往鼓浪屿游览的理由。
犹豫前往的理由:由于鼓浪屿和台湾岛 
 ,所以旅游资源相似。
后又决定前往的理由:鼓浪屿 
 ,所以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港澳台地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分析】香港是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香港凭借背倚祖国大陆和面向国际大市场的优势,以及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解答】解:香港的工业以对外贸易为主导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香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发达。香港旅游业发达。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香港的经济发展状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香港的位置优势,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分析】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解答】解:台湾的风景名胜较多,如:日月潭、玉山、阿里山、浊水溪等;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省的风景名胜,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3.【分析】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解答】解: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原为圣禄教堂的前壁,1835年该教堂毁坏后,仅剩下这堵墙壁,但其上的雕塑、装饰十分精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澳门的旅游业,属基础题。
4.【分析】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答】解: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导向型经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工业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分析】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解答】解: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的经济优势,理解解答即可。
6.【分析】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有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组成,是我国著名的自由贸易港。
【解答】解: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航运中心。市花是洋紫荆花。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香港的市花,分析解答即可。
7.【分析】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然海港之一;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和金融中心之一。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氹仔岛、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三部分组成,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加工工业、建筑业等。
【解答】解: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故A正确;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故B错误;
香港以商业为主要经济支柱,被誉为“购物天堂”,故C错误;
香港海岸线曲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和澳门的相关知识点,牢记即可。
8.【分析】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
【解答】解:我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故A错误;
香港地平位置十分优越,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城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运输中心和旅游中心,故B正确;
香港地域面积狭小,农业不发达,故C错误;
香港矿产资源缺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的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9.【分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解答】解:读图可知,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形复杂,植被垂直变化大,森林树种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所以台湾岛被称为“宝岛”。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台湾的地形、位置,结合地图识记即可。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0.【分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平均水深60米,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
【解答】解: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8%,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和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故答案为:汉;广东;福建。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省的居民,理解解答即可。
三.判断题(共1小题)
11.【分析】“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将保持50年不变.
【解答】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上获得了成功,“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指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和澳门的制度,牢记即可.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2.【分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平均水深60米,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①为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④为台湾海峡,位于台湾岛和福建省之间;⑤为台湾山脉;⑨为太平洋;
⑩为南海
(2)台湾的森林覆盖率达55%,有“森林宝库”之称,其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3)新竹是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被称为“台湾硅谷”。
(4)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其原因是开发历史悠久,地形多为平原,人口较稠密,多海港,交通便利。
(5)台湾的工业以进口原料,在岛内加工制造业,大量的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劳动力资源丰富,海岛多优良海港,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吸收外国资本等。
故答案为:
(1)台湾;一;台湾;台湾;太平;南;(2)樟;樟脑;(3)新竹;(4)A;(5)ABCD。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岛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3.【分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解答】解:读图及材料可知:
(1)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岛上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3)台湾岛位于太平洋西岸,因北回归线从岛的中南部穿过,故兼跨热带和亚热带;
(4)“海峡两岸”中的海峡是指台湾海峡;
(5)台湾岛西部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因盛产甘蔗,有“东方甜岛”之称;
(6)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请你就台湾回归问题向台湾同胞说一句话:归来吧,我们期盼着;
(7)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台湾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故答案为:(1)一;福建;(2)山地;东北﹣﹣西南;浊水溪;日月潭;(3)太平;北回归;(4)台湾海峡;(5)平原;甘蔗;(6)归来吧,我们期盼着;(7)高山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湾省的概况,属于基础题,熟记教材知识点解答即可。
14.【分析】台湾省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部,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钓鱼岛、澎湖列岛等许多岛屿组成。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未能统一,余光中的《乡愁》反映了作者盼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B符合题意。
(2)台湾省的最高峰是玉山,其走向是东北﹣西南。
(3)台湾全岛的交通线呈环状分布,这一特点主要受到其地形的影响。途中,王明领略了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高山族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还遭遇了发生在花莲的6.5级地震,这让王明不禁感叹:台湾真是一个地震多发区,这是因为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4)台湾岛因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宝岛”,盛产甘蔗,有“东方甜岛”的美称。其原因是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1)台湾海峡;B;(2)玉山;东北﹣西南;(3)地形;高山;太平洋;亚欧;(4)东方甜岛;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省的概况,结合教材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15.【分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很多,其中,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因此丁一一家人前往台湾岛的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家住北京的丁一全家计划去宝岛台湾旅游,丁一计划带齐短袖、春秋装、棉服等四季服装,丁一做如此决定是依据了图1中的纬度位置、海拔等信息。
(3)从图2所示信息可知,台湾岛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特点是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环岛分布、西部密集东部稀疏等。
(4)任选一种特产,说出该特产源自当地何种农产品,并从地理位置或气候或地形角度,说明当地适宜发展该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即可。如我选择的特产是台湾黑糖,该特产源自当地农产品甘蔗;当地适宜发展该农业的主要条件是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5)丁一犹豫前往的理由是:鼓浪屿和台湾岛纬度位置相近、都临海,旅游资源相似。后又决定前往的理由是: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知名度高,所以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
故答案为:(1)航空运输;(2)纬度位置;海拔;(3)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环岛分布;(4)台湾黑糖;甘蔗;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充足;(5)纬度位置相近、都临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知名度高。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省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青藏地区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是因为(  )
A.光照强
B.气温低
C.地势高
D.冰川广
2.青藏地区在农区和城镇的代表建筑及主要材料组合正确的是(  )
A.平顶碉房﹣木料
B.帐篷﹣牛毛毡
C.平顶碉房﹣石块
D.帐篷﹣丝绸
3.青藏地区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夏季凉爽,冬季严寒
B.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C.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D.生长期短
4.青藏高原上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它是(  )
A.青海湖
B.纳木错
C.洞庭湖
D.鄱阳湖
5.下列牲畜中,最能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的是(  )
A.骆驼
B.牦牛
C.山羊
D.绵羊
6.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
A.耕作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7.有关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
B.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C.主要牲畜有羊、牛、马
D.大量种植水稻
8.西北地区的城镇主要呈带状或点状分布的原因是(  )
A.资源是带状或点状分布
B.兰新铁路贯穿了西北地区的大部分
C.气候干旱,人们生活在有水源的河流或绿洲地区
D.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较差,不适合人们居住
9.青藏高原面积占我国的25%,人口数量却不足1%,因此被称为(  )
A.西南边陲
B.世界屋脊
C.地广人稀
D.聚宝盆
10.藏民的主食是(  )
A.稻米
B.糌粑
C.小麦
D.牛羊肉
11.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拉萨
B.青海
C.昆明
D.武汉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2.(2020春?西城区期末)2020
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目前国际上对“2015年尼泊尔地震对珠峰高程是否产生影响”存在争议,中国测绘科学家将给世界一个答案。5月27日,队员们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随后展开测量。读图1“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地区处于我国的 
 (方位)
部,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其边界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 
 山脉和 
 山脉等山脉组成。可见,划定青藏地区范围的主导因素为 
 。
(2)珠穆朗玛峰为 
 山脉的主峰,处于我国和 
 (国家名称)
边境上。我国上一次测量珠峰高度是在2005年,当年测量其高度为 
 米。本次展开对其高度再次测量的目的之一是 
 。
(3)为顺利完成此次任务,队员们从1月就开始了高强度集训。登珠峰前,队员们首先来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适应这里 
 、 
 
等恶劣环境。图2为登山装备,请你任选其二说明其作用:
装备一 
 (填图中物品)作用是 
 ;装备二(填图中物品) 
 作用是 
 。
按照降水量、气温、风向及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珠峰北坡大体上可分为干季(又称风季,11月~次年3月)和雨季(6~9
月)。
(4)测量任务定在4~5月进行,原因是该时段珠峰风雪天气相对 
 
(较多/较少)。但队员们还会时常遭遇到 
 (双项选择)等天气,时时会威胁队员们的生命和健康。
A.狂风
B.沙尘
C.降雪
D.暴雨
(5)登山队的食物配给要科学: 
 和 
 等为队员们登顶过程中的主要食物,它们能保证登山队员体力充沛, 
 因容易冻坏腐烂只能少量携带, 
 可以就地取材不用携带。(选择填空)
A.肉干
B.绿叶蔬菜
C.巧克力
D.饮用水
(6)由于这里常年覆盖着 
 ,且其厚度会随着 
 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登山队员登顶后,需要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探测珠峰顶岩石面。
13.(2020春?延庆区期末)读“青藏地区图”(图1)、图2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1可见,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是 
 。还有 
 等地形类型。
(2)青藏地区的青海省南部有三条大河的发源地,这三条河分别是 
 、 
 和 
 ,被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有着众多的 
 ,起着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
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水量丰富,落差大,蕴藏了丰富的 
 资源。
(3)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读图确定其所在位置为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4)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拉萨与成都相比,冬季拉萨温度 
 ;夏季拉萨温度比成都 
 ,主要原因是 
 ,降水的差异是 
 。
(4)青藏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环境下,藏民穿 
 ,以 
 业为主(农业类型)。
14.(2020春?东城区期末)2020年5月9日,青海省印发了《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方案》,在三江源地区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于今年年底前正式设立,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壁。图1是“青藏地区”简图,图2是“三江源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河流为 
 ,与长江、 
 
共同发源于三江源地区,对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流域在该区域的西部
B.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C.图中澜沧江流域面积最小
D.扎陵湖、鄂陵湖对长江水量起到调节作用
(2)长江总水量约25%,黄河总水量约50%,澜沧江总水量约15%都来源于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其原因是 
 。
①海拔高
②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③为大江大河发源地
④人口稀少,需水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清水河特大桥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该桥为藏羚羊预留出迁徙通道,如图3所示。
(3)图1中B铁路为 
 ,在修建过程中,筑路工人可能遇到巨大的困难有 
 ,下列关于清水河特大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正常迁徙与繁衍
B.地表崎岖不平,不宜修建铁轨
C.修建大桥能够加快火车运行速度
D.修建大桥能够绝对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4)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外开放后,如果你暑假去游玩,需要从自身和环境两个角度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
1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空格内填注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注天山山脉.
(3)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省区是:A. 
 B 
 .C. 
 D 
 
(4)西北地区的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主要是从草原到 
 .
(5)西北地区发展农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 
 和 
 .
16.(2018春?东城区期末)读“青藏地区图”(图1)以及“拉萨、那曲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双项选择)
A.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
B.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小
C.湖泊以咸水湖为主
D.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2)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寒牧区,有面积广大的高寒草场,根据图1和图2判断, 
 (拉萨/那曲)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有“高原之舟” 
 和藏绵羊等,它们能适应 
 的环境。
(3)青藏高原在一些海拔较低、比较平坦的河谷地区有种植业的分布。主要的农作物有喜温凉的 
 、小麦、豌豆等,主要分布在图中西藏自治区的 
 谷地和青海省的 
 谷地。
材料:西藏自治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传统文化,雪顿节、赛马节、藏博会等节庆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进藏观光,使西藏旅游一直倍受热捧。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56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9.37亿元,同比增长14.7%。
(4)雪顿节最早是一种宗教活动,该宗教是 
 。(选择填空)
A.天主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藏传佛教
(5)请你以西藏为例,简要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区。
故选:C。
【点评】考查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2.【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解答】解: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青稞、豌豆、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料,青藏地区的人民爱喝青稞酒,住居帐篷,在农区和城镇多见碉房,以石头为原料搭建;根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选:C。
【点评】结合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展开分析,要理解记忆.
3.【分析】依据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较为充足等优势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特征。
4.【分析】我国湖泊众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青藏高原湖泊区主要是咸水湖、内流湖,东部平原湖泊区主要是淡水湖、外流湖.
【解答】解: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省的青海湖,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上,是咸水湖、内流湖。
故选:A。
【点评】有关于我国湖泊的知识,考查最多的是最大的淡水湖、咸水湖等知识点.
5.【分析】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和青藏地区的牦牛.
【解答】解:我国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寒、缺氧,适应该气候条件下的牲畜是牦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牲畜,属于基础题.
6.【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主要畜种又各具特色.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是西北地区的著名畜种.
【解答】解: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适合牧草的生长,草场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藏地区的经济部门,观察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图.
7.【分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地表特征,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
【解答】解: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主要牲畜有羊、牛、马;南方地区大量种植水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解答即可。
8.【分析】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较远,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降水较少,该区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沿岸生长着许多耐旱的胡杨林.西北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人口和农业主要沿着绿洲、铁路线、公路线、河流沿岸分布,所以呈点、带状.
【解答】解:西北地区的居民和城镇主要呈带状或点状分布的原因是气候干旱,人们生活在有水源的河流或绿洲地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9.【分析】青藏地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区域。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故选:C。
【点评】青藏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0.【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解答】解:藏族人民非常好客,对远方的来客要送上洁白的哈达,以示敬意。然后,请客人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并以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为客人助兴。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即用青稞、豌豆炒熟磨制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故选:B。
【点评】考查藏民的生活特点,要理解记忆.
11.【分析】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区域.
【解答】解: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2.【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1)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地区处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其边界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等山脉组成。可见,划定青藏地区范围的主导因素为地形地势。
(2)珠穆朗玛峰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处于我国和尼泊尔边境上。我国上一次测量珠峰高度是在2005年,当年测量其高度为8844.43米。本次展开对其高度再次测量的目的之一是全球变暖,冰雪融化。
(3)登珠峰前,队员们首先来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适应这里空气稀薄、气温低等恶劣环境。图2为登山装备,连体羽绒服的作用是抵御低温(海拔高处气温低),冰爪作用是利于攀登(高原上冰川广布)。
(4)测量任务定在4~5月进行,原因是该时段珠峰风雪天气相对较少。但队员们还会时常遭遇到A狂风和C降雪等天气,时时会威胁队员们的生命和健康。
(5)登山队的食物配给要科学:A肉干和C巧克力等为队员们登顶过程中的主要食物,它们能保证登山队员体力充沛,B绿叶蔬菜因容易冻坏腐烂只能少量携带,D饮用水可以就地取材不用携带。
(6)由于这里常年覆盖着冰雪,且其厚度会随着气候变暖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登山队员登顶后,需要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探测珠峰顶岩石面。
故答案为:
(1)西南;一;阿尔金;祁连;地形地势;(2)喜马拉雅;尼泊尔;8844.43;全球变暖,冰雪融化;(3)连体羽绒服;抵御低温;冰爪;利于攀登;(4)较少;AC;(5)A;C;B;D;(6)冰雪;气候变暖。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相关知识点,需要把握较多的课本知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养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将所学知识融入地图中的习惯。
13.【分析】(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还有盆地、山地等地形类型。
(2)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被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有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雅鲁藏布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3)图中甲地是柴达木盆地。
(4)青藏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拉萨海拔高,气温低;成都比拉萨年降水量多。
(4)青藏地区藏民穿藏袍,以畜牧业为主。据此解答。
【解答】解:(1)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还有盆地、山地等地形类型。
(2)青藏地区的青海省南部有三条大河的发源地,这三条河分别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被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有着众多的湖泊,起着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水量丰富,落差大,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3)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图中甲地是柴达木盆地,乙地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丙地是三江源地区。
(4)青藏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拉萨与成都相比,冬季拉萨温度低;夏季拉萨温度也比成都低,主要原因是拉萨海拔高,气温低;降水的差异是成都比拉萨年降水量多。
(4)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在特有的自然环境下,藏民穿藏袍,以畜牧业为主。
故答案为:
(1)青藏高原;盆地;(2)长江;黄河;澜沧江;湖泊;水能;(3)A;(4)高原山地气候;低;低;拉萨海拔高,气温低;成都比拉萨年降水量多;(5)藏袍;畜牧。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及自然环境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4.【分析】(1)图1中A河流为澜沧江,澜沧江与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三江源地区;黄河流域在三江源地区的北部;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扎陵湖、鄂陵湖对黄河水量起到调节作用;
(2)三江源地区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水源较丰富,成为大江大河发源地;
(3)图1中B铁路为青藏铁路,青藏地区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清水河特大桥能够保护野生动物正常迁徙与繁衍;
(4)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据此解答。
【解答】解:(1)图1中A河流为澜沧江,澜沧江与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三江源地区;黄河流域在三江源地区的北部;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图中澜沧江流域面积最小;扎陵湖、鄂陵湖对黄河水量起到调节作用;
(2)长江总水量约25%,黄河总水量约50%,澜沧江总水量约15%都来源于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其原因是: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水源较丰富,成为大江大河发源地;
(3)图1中B铁路为青藏铁路,起止点城市是西宁和拉萨;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筑路工人可能遇到巨大的困难有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全长11.7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控制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清水河特大桥能够保护野生动物正常迁徙与繁衍;
(4)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外开放后,如果暑假去游玩,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需要带防晒霜、防寒衣物、吸氧用具等;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
故答案为:(1)澜沧江;黄河;C;
(2)A;
(3)青藏铁路;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A;
(4)需要带防晒霜、防寒衣物、吸氧用具等;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和三江源地区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三江源地区的河流名称,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5.【分析】依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省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B
宁夏自治区、C甘肃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地区的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主要是从草原到荒漠草原﹣荒漠.西北地区发展农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保护草场和治理沙漠.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
(2)
(3)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荒漠草原﹣荒漠;(5)保护草场;治理沙漠.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出现的问题,属于基础题目.
16.【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
(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多咸水湖,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且气温日较差较大,故AC正确。
(2)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寒牧区,有面积广大的高寒草场,根据图1和图2判断,那曲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有“高原之舟”牦牛和藏绵羊等,它们能适应高寒的环境。
(3)青藏高原在一些海拔较低、比较平坦的河谷地区有种植业的分布。主要的农作物有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主要分布在图中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的湟水谷地。
(4)雪顿节最早是一种宗教活动,该宗教是藏传佛教,故选项D符合题意。
(5)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对旅游业发展的起着积极的影响。
故答案为:
(1)AC;
(2)那曲;牦牛;高寒;
(3)青稞;雅鲁藏布江;湟水;
(4)D;
(5)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藏地区的地理知识点,读图记忆解答。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地域差异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国的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的耕作制度是两年三熟,山南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2.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
②7月0℃等温线
③800mm等降水量线
④400mm等降水量线
⑤亚热带和热带分界线
⑥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黑龙江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南岭﹣﹣﹣﹣﹣﹣珠江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4.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②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该线以南河流有结冰期,以北河流无结冰期
⑤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⑥大致与1月0℃等温线相吻合。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5.(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灌溉农业分布在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6.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B.夏季,除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外,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C.漠河镇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D.长江秦岭一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当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  )
A.200mm
B.400mm
C.800mm
D.1600mm
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河流有结冰期
B.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北方耕作制度是一年三熟
D.北方1月均温在0℃以上
9.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此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吻合
B.与我国1月0℃等温线相吻合
C.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D.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0.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的是(  )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400毫米平等降水线
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其突出特点
b.乙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旱涝盐碱地
c.丙地区以旱地作物为主,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d.丁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A.ab
B.ad
C.bc
D.dc
12.下列地理界线中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一致的是(  )
A.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B.暖温带与亚热带的界线
C.大陆性气候区与季风气候区的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13.燕子是一种候鸟,春季往北飞冬季往南飞,在地理学上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界限,与该界线基本保持一致的还有(  )
A.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B.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限
14.我国四大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5.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6.2016年春晚,为了体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的主题,央视特别设置了东(福建泉州)、西(陕西西安)、南(广东广州)、北(内蒙古呼伦贝尔)四大分会场,判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设置分会场最多的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7.中国从南到北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了丰富的美食.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了“南稻北麦”的农作物分布特点.片中所提到的“南”和“北”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太行山
C.巫山﹣雪峰山
D.昆仑山﹣祁连山
18.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依据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气候②地形③人类生产活动④行政区划(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一月均温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0.读图,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A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200mm
B.400mm
C.680mm
D.890mm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地域差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等。
【解答】解:题干中描述的山脉是秦岭,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牢记即可。
2.【分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解答】解: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选:C。
【点评】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3.【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选:D。
【点评】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要理解记忆。
4.【分析】依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零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选:B。
【点评】考查了我国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线,常见的选择题。
5.【分析】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四大区域中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对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认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6.【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解答】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外)。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省,最低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故选:D。
【点评】考查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7.【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等。
【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该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牢记即可。
8.【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南方河流无冰期;故A错误;
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故B正确;
北方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故C错误;
北方1月均温在零度以下;故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理解解答即可.
9.【分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选:D。
【点评】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10.【分析】依据与秦岭、淮河相一致的地理界线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可见符合条件的是①②④。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我国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线,常见的选择题。
11.【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甲为西北地区,乙为南方地区,丙为北方地区,丁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其突出特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旱涝盐碱地;丙地区以旱地作物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青藏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a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12.【分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选:B。
【点评】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13.【分析】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故选:A。
【点评】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14.【分析】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该题考查的知识点很重要.
15.【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西北地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概况,牢记即可。
16.【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福建泉州位于南方地区,陕西西安位于北方地区,广东广州位于南方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位于西北地区。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理解解答即可。
17.【分析】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粮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南稻北麦”)等。
故选:A。
【点评】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18.【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大地区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地势因素。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9.【分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选:C。
【点评】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20.【分析】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等.
【解答】解:秦岭、淮河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
故选:C。
【点评】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工业分布和发展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2020春?房山区期末)2018年2月25日,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表演中,24台控制着“冰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如图
)。如图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  )
A.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B.需要大量劳动力
C.受气候影响大
D.能源消耗量大
2.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表演中,24台控制着“冰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属于(  )
A.旅游业
B.农业
C.重工业
D.高新技术产业
3.下列工业产品中,属于轻工业产品的是(  )
A.“和谐号”动车
B.歼10战斗机
C.服装
D.播种机
4.(2020春?延庆区期末)下列工业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
A.“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B.“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
C.太阳能发电
D.越野车
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是(  )
A.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B.更新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保障工业持续发展
6.发展和建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自然资源丰富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7.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8.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广州
D.海口
9.下列有关杭州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
A.杭州是该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B.依托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D.水乡风貌别具特色,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10.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B.多依附于中小城市
C.东部发展慢
D.中西部发展快
11.冶炼钢铁的工业生产过程属于(  )
A.从自然界获取能源的过程
B.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的过程
C.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
D.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12.(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的有利因素的是(  )
A.毗邻港澳、东南亚
B.是著名的“侨乡”
C.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D.自然资源丰富
13.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标志之一的工业部门是(  )
A.煤炭工业
B.石油工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14.(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深圳、珠海
B.汕头、厦门
C.香港、澳门
D.海口、大连
15.(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下列因素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
A.珠江三角洲毗邻上海
B.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C.这里有全国著名的侨乡
D.国家对该地区的对外政策
16.(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紧邻香港和澳门的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7.(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江海交汇之地”是指(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环渤海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辽中南地区
18.(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关于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B.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C.我国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
19.(2018春?延庆区期末)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没有的工业是(  )
A.汽车
B.煤炭
C.食品
D.纺织
20.(2018春?延庆区期末)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  )
A.沿海的辽宁、山东、上海和广东等地
B.沿长江的武汉、重庆和南京等地
C.沿海的上海、浙江、广西和福建等地
D.沿边疆的新疆、云南和广西等地
21.(2018春?延庆区期末)下列产品中,属于轻工业产品的是(  )
A.长征运载火箭
B.高铁列车
C.蛋糕
D.拖拉机
22.(2018春?延庆区期末)沪宁杭工业基地(  )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23.(2018春?延庆区期末)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B.处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24.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5.(2018春?东城区期末)关于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工业产品是指产量最大的原煤、汽车和布匹
B.当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全部为重工业产品
C.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与科技发展不相关
D.1978﹣2011年间,增长倍数最多的是汽车产品
26.下列工业部门属于重工业的是(  )
A.造船厂
B.纺织厂
C.家具厂
D.皮革制造厂
27.下面关于工业的说法,不符实际的是(  )
A.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B.工业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C.工业就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
D.工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工业分布和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多依附于大城市;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传统工业的主要部门: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纺织工业等。
【解答】解: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不需要大量劳动力,受气候影响不大,能源消耗量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2.【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不需要大量劳动力,受气候影响不大,能源消耗量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3.【分析】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叫重工业,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叫轻工业。
【解答】解:工业产品主要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属于重工业,产品如“和谐号”动车、歼10战斗机、播种机等;服装、食品工业主要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属于轻工业。
故选:C。
【点评】考查工业产品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4.【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解答】解: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越野车属于传统工业产品,选项ABC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解答】解: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重工业的主要优势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和水陆交通便利,但由于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近年来的经济地位在全国相对下降,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等。加大矿产资源开采力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中南工业基地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6.【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因素有科技水平、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等,其中科技因素是主导因素,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技术人员或专家较多的沿海地区或省会城市多成为技术指向性产业的优选地区.
【解答】解: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力量,而大城市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科技力量雄厚。
故选:D。
【点评】各种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要学会分析主导因素.
7.【分析】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解答】解:辽中南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
8.【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解答】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有广州、珠海和深圳,其中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广州。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牢记即可.
9.【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水乡”。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解答】解: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故A叙述错误;
长江三角洲依托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该现象是同城效应,故B叙述正确;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故C叙述正确;
长江三角洲水乡风貌别具特色,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的相关知识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0.【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解答】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发展快,中西部发展较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及特点,牢记即可。
11.【分析】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钢铁产量要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
【解答】解:冶炼钢铁的工业生产过程属于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故选:C。
【点评】考查知识简单,要理解记忆.
12.【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解答】解:珠江三角洲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模式称为前店后厂,自然资源缺乏,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情况,理解解答即可.
13.【分析】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标志之一的工业部门.
【解答】解: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标志之一的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标志之一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
14.【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答】解: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结合相关地图,把其位置落实到地图上.
15.【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解答】解: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发展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南临南海,海陆交通便利;该区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侨乡优势,在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具有较早的对外开放历史传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发展对外开放经济的优势条件,结合地图理解记忆有效.
16.【分析】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自北向南有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解答】解: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珠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故选:D。
【点评】联想地图,本题的解决会更轻松.
17.【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濒临东海和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解答】解:长江三角洲位于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濒临东海和黄海,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18.【分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等来发展工业。
【解答】解: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A错误;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B正确;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C错误;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是第二大发展中国家,D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的经济实力,要理解记忆。
19.【分析】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汽车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解答】解: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工业落后,没有的汽车工业。目前,中国机械、汽车工业总体技术自给率只有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及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工业的发展,理解答题即可。
20.【分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现在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解答】解: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如辽宁、山东、上海和广东等地,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牢记即可。
21.【分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等来发展工业。
【解答】解: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叫重工业,生产的产品是重工业产品,如水泥、机械、轮船等。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叫轻工业,生产的产品是轻工业产品,如蛋糕、服装、书包等。
故选:C。
【点评】考查工业产品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22.【分析】依据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知识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该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该基地水陆空交通运输非常发达。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对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23.【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解答】解:制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能源缺乏,需要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和北煤南运来解决能源不足问题,故A错误;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珠江三角洲位于低纬度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区域农业生产发达,故C错误;
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认真分析解答。
24.【分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解答】解: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炭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本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后即可解答。
25.【分析】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解答】解:我国主要工业产品是指原煤、汽车、布匹、原油、粗钢等,A错误;
当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既有重工业产品如汽车、原煤,也有轻工业产品如布匹等,B错误;
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与科技发展相关,C错误;
1978﹣2011年间,增长倍数最多的是汽车产品,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工业发展,结合图分析即可。
26.【分析】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叫重工业,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叫轻工业。
【解答】解: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叫重工业,如钢铁、水泥、电力、冶金、化学、机械制造等;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叫轻工业,如纺织、家具制造、印刷、医药、食品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根据重工业部门的含义,筛选出正确选项。
27.【分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解答】解:工业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C选项描述不确切,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的地位,理解答题即可。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交通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最机动灵活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航空运输
D.公路运输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运量大,运费低,适合运送大量气体、液体,并且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3.下列交通运输工具中,速度最快和运输量最大的分别是(  )
A.飞机、火车
B.火车、轮船
C.汽车、飞机
D.飞机、轮船
4.江苏玻璃厂现有100万箱玻璃要运到美国洛杉矶,请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
A.海上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5.(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
A.水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铁路运输
6.北京与香港直通的铁路干线(  )
A.京广线
B.京沪线
C.京九线
D.沪昆线
7.我国运输业的主力是(  )
A.航空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8.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交通运输
9.有1万吨大米,计划从武汉运往上海,应选择下列哪种交通方式才最合适(  )
A.公路
B.河运
C.铁路
D.海运
10.(2018春?昌平区校级期末)下列城市中,全部位于京广铁路线上的一组是(  )
A.石家庄、郑州
B.蚌埠、郑州
C.宝鸡、株洲
D.石家庄、宝鸡
11.地震发生后,有一批急救药品需要从北京运往灾区,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12.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是指(  )
A.连云港﹣阿拉山口
B.上海﹣昆明
C.天津﹣兰州
D.杭州﹣贵阳
13.读表“2018年北京﹣上海列车时刻表(部分)''回答下题。
车次
发站
到站
发车时间
到站时间
G115
北京南
上海虹桥
09:22
15:07
D313
北京南
上海
19:34
7:41
T109
北京
上海
19:33
10:43
G137
北京南
上海虹桥
13:45
19:48
陈老师于1月18日下午完成期末考试监考任务后,准备坐火车去上海参加19日的一次教学
研讨会,要求19:30报到,他想以最短的时间到达上海,那么他应选择乘坐的列车车次是(  )
A.G115。
B.D313。
C.T109。
D.G137。
14.有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的特点.这是哪一种运输方式呢?(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15.(2017春?房山区期末)房山区主要货运方式有(  )
①公路运输②铁路运输③水路运输④航空运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哪条铁路的建成标志我国各省都有铁路(  )
A.青藏
B.京九
C.陇海
D.京广
17.下列运输方式中,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的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18.进行下列活动,最好选择水路运输为主的是(  )
A.登长城
B.访欧洲
C.游三峡
D.逛北京
19.位于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处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郑州
D.徐州
20.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可提供的帮助,组合正确的是(  )
①提供应急物资
②提供逃生路线
③提供干净水源
④提供临时住宿
⑤可供直升飞机起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铁路枢纽郑州的是(  )
A.
B.
C.
D.
22.家住城市郊区的鱼商小王,把500千克活鱼送到市场出售,应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航空
23.家在西安的张强同学,随爸爸、妈妈乘火车经徐州去上海参观豫园,他们沿途经过的铁路干线应是(  )
A.
B.
C.
D.
24.铁路运输的特点是(  )
A.运输量大、连续性强
B.速度慢
C.受天气变化影响大
D.运费高
25.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
A.受地形、天气变化影响大
B.速度快,运费高
C.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D.运载量大,连续性强
26.下列有关水路运输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合运送贵重急需的物品
B.运载量大,运费低廉
C.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D.只适合运送气体和液体物品
27.下列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较为合理的是(  )
A.用汽车将鲜花从昆明运到北京
B.用火车将活鱼从密云水库运到西城
C.用轮船将大米从九江运到北京
D.用飞机将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到重庆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交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分析】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
【解答】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机动灵活的是公路运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2.【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解答】解:管道是适宜于运输液体和气体等物资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它的优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等。但也有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等缺点。
故选:D。
【点评】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3.【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解答】解:航空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速度快、舒适、安全。从乌鲁木齐到北京,乘坐火车要花三四天时间,乘飞机直达只要4小时。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水运的优点是运载量大、投资省、运费低,缺点主要是速度慢,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船舶遇大风、浓雾天气往往不能航行。因此,水运是一种适宜运输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很强的大宗货物的运输方式。
故选:D。
【点评】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4.【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
【解答】解:我国与美国隔太平洋相望,故100万箱玻璃要运到美国洛杉矶,应选择海上运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依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理解解答即可.
5.【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解答】解: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
故选:D。
【点评】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6.【分析】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解答】解:京九线的起止点是北京、香港的九龙。所以,北京通往香港的铁路干线是京九线。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从北京到香港的铁路干线.
7.【分析】目前,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矿山、工厂和城市,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且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也较大,因此铁路运输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解答】解:我国运输业的主力是铁路运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牢记即可。
8.【分析】交通运输业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的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它起着连接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地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形象的把交通运输业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解答】解:交通运输业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交通运输业的意义,常见的基础选择题,理解解答简单.
9.【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解答】解: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一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数量大、距离远,且两城市是长江河港,所以选择河运比较合适。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如何依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常见的基础题.
10.【分析】京广铁路是我国南北向的铁路干线,自北京至广州。
【解答】解:石家庄、郑州、株洲位于京广铁路线上,蚌埠位于京九线上,宝鸡位于陇海线上;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对重要的铁路干线的认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11.【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解答】解: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地震发生后,有一批急救药品需要从北京运往灾区,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故选:C。
【点评】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理解记忆。
12.【分析】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解答】解:第二亚欧大陆桥是指从中国连云港到兰州的陇海铁路,加上兰州到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再从阿拉山口出去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奥地利、波兰、德国到达荷兰鹿特丹的铁路。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亚欧大陆桥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13.【分析】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解答】解:读表“2018年北京﹣上海列车时刻表(部分)可知,G115次列车发车时间是09:22,到达目的地时间为15:07,从出发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是15:07﹣09:22=5小时45分;D313次列车发车时间是19:22,到达目的地时间为第二天7:41,从出发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是7:41+(24:00﹣19:22)=7:41+4小时38分=12小时19分;T109次列车发车时间是19:33,到达目的地时间为第二天10:43,从出发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是10:43+(24:00﹣19:33)=10:43+4小时27分=15小时10分;G137次列车到达时间是19:48,报到时间是19:30,到达时已经晚了,因此G115次列车用时最短;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列车车次与时间的选择,读图理解解答。
14.【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运费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
【解答】解: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15.【分析】一般情况选择运输方式的规律是:大宗笨重的货物,长距离的运输,尽可能的选择水上运输,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就选择铁路运输;急需或是贵重的物品,长距离运输,我们就选择航空运输;鲜活物品,数量小,短距离运输,我们就选择公路运输;如果是一些特殊的,如水、石油、天然气,长距离的运输,我们就尽可能地选择管道运输。所以选择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的时间、运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解答】解:房山区隶属于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介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房山区地处内陆,水运不发达,航空运输价格高,主要货运方式有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理解答题即可。
16.【分析】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解答】解: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青藏铁路的建成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标志我国各省都有铁路分布。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17.【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解答】解: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舒适、安全等优点。缺点是运量小、运费高。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故选:C。
【点评】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18.【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解答】解:人们出行大多希望尽快到达,所以远距离出行多乘飞机或者乘火车,近距离多乘汽车。有时为了欣赏河流两岸(长江三峡)的风景,也有专门乘旅游船的。
故选:C。
【点评】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19.【分析】京沪线与陇海线在徐州交汇。
【解答】解:我国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主要的铁路干线交汇处形成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线和京沪线的交汇处是江苏省的徐州市。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的分布,对照地图,便于记忆。
20.【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城市中居民区附近的公园、绿地、广场等空旷安全地带,一旦突发大的灾害时,群众能及时向这些地方转移。
【解答】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
故选:D。
【点评】考查应急避难场所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21.【分析】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我国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主要的铁路干线交汇处形成重要的交通枢纽.
【解答】解:
A.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是郑州,故符合题意;
B.京沪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是徐州,故不符合题意;
C.浙赣线、湘黔线和京广线的交汇处是株洲,故不符合题意;
D.包兰线、兰新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是兰州,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及交通枢纽,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即可.
22.【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解答】解: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家住城市郊区的鱼商小王,把500千克活鱼送到市场出售,应选择的运输方式是公路。
故选:B。
【点评】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23.【分析】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解答】解:家住西安的张强同学,随爸爸、妈妈乘火车经徐州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他们沿途经过的铁路干线应是陇海线和京沪线。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属基础题.
24.【分析】依据铁路运输的特点解答.
【解答】解:公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铁路运输的特点是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航空运输的特点是速度快、舒适、安全,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连续性强,灵活性差,运量大,受天气影响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铁路运输的特点.
25.【分析】公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铁路运输的特点是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航空运输的特点是速度快、舒适、安全,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连续性强,灵活性差,运量大,受天气影响小.
【解答】解:公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适宜短途运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26.【分析】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
【解答】解:运送贵重急需的物品适宜航空运输;运载量大,运费低廉适宜水运;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是公路运输的特点;管道运输只适合运送气体和液体物品,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
27.【分析】依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运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
【解答】解:A、鲜花从昆明运到北京用空运合适。故A错误。
B、将活鱼从密云水库运到西城用汽车运输比较合适。故B错误。
C、将大米从九江运到北京用火车比较合适。故C错误。
D、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到重庆用飞机比较合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和运价,基础题.
1
/
1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旅游业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选出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桂林山水
B.苏州园林
C.云南石林
D.八达岭长城
2.下列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点的是(  )
A.西湖
B.苏州园林
C.周庄
D.颐和园
3.(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旅游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被人们称为(  )
A.无烟工业
B.综合服务业
C.无地农业
D.信息服务业
4.(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下列旅游安排,不正确的是(  )
A.去北京游八达岭长城
B.去西安游龙门石窟
C.去拉萨游布达拉宫
D.去安徽游黄山
5.下列一副对联所描述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  )
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A.青海、江苏
B.西藏、湖南
C.贵州、四川
D.云南、浙江
6.(2019春?昌平区校级期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桂林山水
B.华山
C.丽江古城
D.长江三峡
7.不属于四川盆地的特色文化是(  )
A.福宝古镇
B.变脸
C.梅林戏
D.藏族转山会
8.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假期旅游见闻,其中情况真实可信的是(  )
A.哈尔滨的寒假比北京长,因为哈尔滨冬季降水量集中
B.春节去广州能看到冰雕展,因为我国冬季普遍低温
C.暑假去吐鲁番玩,能避暑,因为那里纬度高,气温低
D.暑假去拉萨玩,能避暑,因为那里海拔高,气温低
9.图是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贴出的室外冰雕艺术站照片,该照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是(  )
A.成都
B.广州
C.哈尔滨
D.厦门
10.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图中1元人民币、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分别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11.春节,贝贝和家人到海南游玩,看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许多游客带着厚实的棉帽
B.许多游客从椰子树上采摘椰子
C.许多小孩湖面上滑冰
D.柑橘树上结满果实
12.传统的民居建筑往往会留有自然环境的烙印.下列组合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窑洞﹣﹣黄土高原
B.蒙古包﹣﹣内蒙古草原
C.冰屋﹣﹣北极地区
D.吊脚楼﹣﹣非洲沙漠地区
13.地方文化对旅游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列地区与人文旅游资源组合正确的是(  )
①敦煌﹣石窟艺术
②深圳﹣民族风情
③北京﹣皇家园林
④山西﹣大院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要想吃到正宗的麻辣火锅,你应该去(  )
A.江苏省
B.重庆市
C.广东省
D.黑龙江省
15.下列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苏州园林
2017-2019北京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汇编:中国旅游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解答】解:桂林山水、苏州园林、云南石林为自然景观,八达岭长城为人文景观。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景观的分类,理解解答即可。
2.【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水乡。
【解答】解:颐和园位于北京市,不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西湖(浙江)、苏州园林(江苏)、周庄(江苏)都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景点,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回答即可。
3.【分析】掌握旅游业的定义,不难得出答案。
【解答】解: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特点,熟记基础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4.【分析】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
【解答】解: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有故宫、颐和园、天坛、八达岭长城等;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布达拉宫位于拉萨,黄山位于安徽省。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牢记即可。
5.【分析】省区简称有的取省区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有的用河流作简称,有的用山脉作简称,有的用历史名称作简称。
【解答】解: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少数民族有苗族,有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河流赤水,全国闻名的茅台酒,因此“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描述的是贵州省;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川菜全国闻名,因此“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描述的是四川省。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省区的简称。
6.【分析】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是泰山;到2006年7月,我国已有33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三.
【解答】解: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丽江古城。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等知识,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7.【分析】依据四川盆地的主要文化特色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福宝古镇
距四川省合江县城42km,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的门户;变脸是川剧,属于四川省的地方剧种;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藏族转山会是四川民俗风情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
故选:C。
【点评】考查四川省的人文景观,要熟悉不同地区的地方剧种,认真分析解答。
8.【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解:哈尔滨的寒假比北京长,因为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故A不可信;
春节去哈尔滨能看到冰雕展,因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故B不可信;
暑假去吐鲁番玩,不能避暑,因为那里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故C不可信;
暑假去拉萨玩,能避暑,因为那里海拔高,气温低,故D可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理解答题即可。
9.【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我国素有冰城之称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哈尔滨.
【解答】解:我国素有冰城之称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哈尔滨,该城市有冰雕艺术照片,哈尔滨冬季气温低,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10.【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一元人民币背面是杭州的三潭印月,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50元人民币上景观是拉萨的布达拉宫,位于青藏地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景观,理解答题即可.
11.【分析】依据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解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知:春节,贝贝和家人到海南游玩,海南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较温和,河流不结冰,人们可以身着较薄的衣帽;椰子是热带地区的水果;柑橘结果的时间不在冬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
12.【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吊脚楼适宜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非洲沙漠地区终年高温少雨,选项D对应错误,符合题意,选项ABC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民居,比较记忆即可.
13.【分析】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属于石窟艺术,我国的云南省多民族风情,北京的皇家园林,山西省的乔家大院属于大院文化.
【解答】解: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和山西省的云冈石窟都属于石窟艺术,我国的云南省多民族风情,深圳没有众多的民族风情,深圳主要是汉族,北京有皇家园林,山西省的乔家大院属于大院文化。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的旅游资源,结合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即可.
14.【分析】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解答.
【解答】解: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重庆多雾,素有“雾都”之称,当地人为了祛湿防寒,有吃麻辣火锅的习惯,因此要想吃到正宗的麻辣火锅,你应该去重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5.【分析】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我国的旅游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自然风光、革命纪念地、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民族风情四大类.
【解答】解:旅游资源的类型中,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都属于自然资源,苏州园林属于人文资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旅游资源类型,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