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60分)
(2019·期末·广东深圳市福田区)下列漫画中,能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问题的是
A.
B.
C.
D.
(2019·期末·广东深圳市福田区)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根据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语言、文字
C.风俗习惯
D.人类体质特征
(2018·期末·天津天津市河东区)聚落一般分两大类
A.散村与集村
B.乡村和城市
C.集镇和乡村
D.集镇和城市
(2019·期末·广东深圳市龙岗区)《西游记》这部名著,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去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能表示“西天”地区宗教特色的建筑是
A.
B.
C.
D.
(2018·期末·云南昆明市)世界三大宗教中,
哪个宗教的信徒最多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020·真题·黑龙江绥化市)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法语
B.英语
C.俄语
D.汉语
(2018·期末·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读某山区立体图,abcd
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A.a
村
B.b
村
C.c
村
D.d
村
(2019·期末·天津天津市红桥区)下列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无关的是
A.资源供应不足
B.居住条件差
C.环境恶化
D.劳动力短缺
(2019·模拟·云南昆明市五华区)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7
年
4
月
4
日对欧洲西部的芬兰进行国事访问,该国居民主要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白色人种、基督教
B.黄色人种、佛教
C.黑色人种、伊斯兰教
D.混血人种、道教
(2019·期末·陕西西安市新城区)肤色浅白,眼睛呈碧蓝色、褐色或浅灰色,头发为金黄色或棕色,鼻梁高、嘴唇薄的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019·期末·山东青岛市市南区)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期末·陕西西安市新城区)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教堂
B.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宗教
C.佛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D.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南亚
(2018·期末·陕西西安市新城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2019·期末·重庆重庆市巴南区)聚落的形态有
A.乡村和工厂
B.牧场和城市
C.城市和乡村
D.牧区和林区
(2020·真题·湖南益阳市)下图为本世纪初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最需要采取鼓励生育措施的国家是
A.德国
B.印度
C.肯尼亚
D.尼日利亚
二、复合题(40分)
(2020·模拟·北京北京市西城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据世卫组织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4
月
4
日,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
108
万例(图
1)。当中国疫情最严重时,中国收到了
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的物资;当世界疫情蔓延时,中国宣布向
82
个国家和世卫组织等提供援助,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加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
1,截止到
2020
年
4
月
4
日,除中国以外,东半球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是
地区和西亚地区;西半球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是
。除南极洲外,各国确诊人数都较少的大洲是
。
(2)
疫情的蔓延和人口的集聚有关。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
(纬度位置)地区。
(3)
武汉疫情爆发后,伊朗和意大利都曾对中国提供过援助。2020
年
3
月,当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就立即应邀向伊朗和意大利派出了医疗专家组,驰援抗疫。
请你结合图
2
及所学地理知识,为奔赴两国的医疗专家提供一些出行建议,并判断中国专家在当地可能看到的景观,将图
3
中卡片序号填入相应位置?。
(2019·期末·天津天津市和平区)
天津某中学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在“十一”期间对
A
山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
A
山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B
两山顶标有数字
440(米),480(米),这两个数字指的是
。(海拔或相对高度)
(2)
?登山路线规划有①、②两条,为安全起见,兴趣小组选择了①路线,他们的理由是
。
(3)
兴趣小组测量出甲村到登山路线①的图上距离为
2
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
(4)
?兴趣小组考察了该地区的河流,确定流经甲聚落河流的流向大体是
,并发现该河及各条支流流经的地形部位都是
。
(5)
?兴趣小组考察发现,该地区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甲规模最大。该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等。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B
图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致使地球不堪重负,人类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环境遺到破坏,使地球母亲的处境艰难。故本题答案选
B.
【知识点】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2.
【答案】D
【解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知识点】世界的人种及其分布
3.
【答案】B
【解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先有乡村聚落,后发展为城市聚落,故选
B。
【知识点】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区别
4.
【答案】C
【解析】根据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创建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于公元
7
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基督教堂,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是清真寺佛教的宗教建筑是佛塔或庙宇,进行分析解答。
《西游记》讲述的是佛教故事,“西天”就是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经文”指的是佛教经。“西天”地区宗教特色的建筑是佛塔或庙宇。读图可得,
C
是佛塔。
故选:C。
【知识点】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
5.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及其特点
6.
【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讫点,河口位置等。d
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最容易发展为城市。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
【知识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8.
【答案】D
【解析】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知识点】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9.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及其特点、世界的人种及其分布
10.
【答案】A
【解析】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黄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体毛和胡须稀疏。黑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题干中描述的是白色人种。故选:A。
【知识点】世界的人种及其分布
11.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知识点】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12.
【答案】A
【解析】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基督教堂;故
A
正确;
基督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宗教,故
B
错误;
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故
C
错误;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地区,佛教发源于南亚地区,故
D
错误。
故选
A。
【知识点】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
13.
【答案】C
【解析】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因其是汉族的主要语言,使用汉语的总人数超过
12
亿;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和其早期拓展的殖民地统治有关,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故选: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14.
【答案】C
【解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上千万的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知识点】聚落的形态
15.
【答案】A
【解析】人口的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以上四个国家中,德国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最需要采取鼓励生育措施的国家,印度、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人口增长快,需要适当控制人口增长,故选
A。
【知识点】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二、复合题
16.
【答案】
(1)
欧洲西部;美国;非洲;
(2)
中(低)纬度/北温带;
(3)
赴伊朗专家组:①③
⑥;赴意大利专家组:②④
⑤。
【知识点】人口稠密区与人口稀疏区、大洲大洋名称、位置、轮廓、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及典型动植物、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及典型动植物、地理图表的判读、气候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
17.
【答案】
(1)
海拔;
(2)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3)
2;
(4)
自西北流向东南;山谷;
(5)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解析】
(1)
读图可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B
两山顶标有数字
440(米),480(米),这两个数字指的是离开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
(2)
登山路线规划有①、②两条,为安全起见,兴趣小组选择了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的①路线。
(3)
图中的比例尺为线段式,即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0
米,兴趣小组测量出甲村到登山路线①的图上距离为
2
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2
厘米×1000=2
千米。
(4)
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流经甲聚落的河流大体是自西北流向东南,并发现该河及各条支流流经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5)
兴趣小组考察发现,该地区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甲聚落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为该聚落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该聚落规模最大。
【知识点】坡度大小的判断、山体地形部位的判读、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