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8 18:49:51

文档简介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命题人:黄杰 审题人:陈鸿明 试卷负责人: 陈鸿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C(A颓圮,B虎踞龙盘,D叱(chì)骂;玉玦)
2、C(A、激活,刺激有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激发,刺激使奋发,联系下文“散文的‘心’”,当用“激活”。B、鄙视,看不起,轻视。鄙弃,看不起,厌恶。后者表义重,联系语境当用“鄙弃”。D、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一般指坏的影响;而“熏陶”指好的影响。联系语境,应选“熏陶”)
3、B(A“春意阑珊”指春意将尽,与前面“初春”矛盾;C“耳濡目染”指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与语境不合;D“无出其右”指没有人能超过他,古时以右为尊,则此语应用于好的方面,“生活的屈辱和窘困”与此不符。B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侵吞国家财产”之意与此同)
4、B(A“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杂糅;C搭配不当;D顺序失当,应为“采访过叶利钦两次”)
5、A 6、B 7、D 8、A 9、D 10、D(“赞叹之情”错)
11、(1)(2)(略)
(3)这天如果不是樊哙奔入军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情大概很危险了(或: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失败了)。21世纪教育网
12、(1)a、相逢的喜悦之情。 b、将别的愁苦之情。
(2)作者所写的书信消息不通、旧事凄凉难叙、往日孩童长成、亲友多半衰朽等等都是平常事、人间情,毫无雕饰,真切朴实、亲切自然,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21世纪教育网
13、(略)
14、取舍标准:只钓大鱼,不要大海琐碎的施舍
堂皇形象: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
15、胖老人:性格——随和,容易满足 追求——物质21世纪教育网
瘦老人:性格——执著,倔强 追求——精神
16、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他们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BC
18、参考:欧美央行再度出资救市;欧美央行大规模银行救援措施;欧美央行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
19、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20、③①⑥⑤②④
21、(略)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准 考 证 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2题(8分)
(1)
(4分)
(2)
(4分)
13题(任选一小题作答,5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刘向《荆轲刺秦王》)
(3)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戴望舒《雨巷》)
(5)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4题(6分)
取舍标准:
堂皇形象: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120分)
11题(共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3分)
译文:
(3)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4分)
译文:
15题(6分)

17题(6分)
答:
18题(5分)
19题(5分)
答:
20题(5分)
答:
16题(4分)
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第1-10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11-21题必须使用黑色或蓝黑墨水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答题时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学校 班级 姓名
高一语文答题卡 第1页(共2页)
21、作文(60分)
800
1000
高一语文答题卡 第2页(共2页)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黄杰 审题人:陈鸿明 试卷负责人: 陈鸿明
注意事项:1、本试题总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本次考试附有网阅答题卡,请按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题。
3、考试结束时,请将网阅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试卷请自行带走。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斑斓(lán)   颓圯(pǐ) 东临碣石(jié) 遒劲有力(jìng)
B.团箕(jī) 火钵(bó) 虎踞龙磐(pán) 图穷匕见(xiàn)
C.天伦(lún) 寥廓(1iáo) 凄婉迷茫(wǎn) 哀怨惆怅(chóu)
D.叱骂(cì)   玉诀(jué) 戮力同心(1ù) 激浊扬清(jī)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个人”的发现,奠定了“自我”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________了诗歌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 李白的求仙访道,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________和不妥协。
③ 诵读诗歌,有助于欣赏它的优美意境,感受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的_________。
A.激活 鄙视 熏染 B.激发 鄙视 熏染
C.激活 鄙弃 熏陶 D.激发 鄙弃 熏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着,有的跳着,有的谈笑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B.在教育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侵吞国家财产。
C.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D.他心爱的书籍,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011年9月29日,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晚21时16分,“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B.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C.散文能提高和洗涤人的灵魂和精神境界。
D.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曾经采访过两次叶利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王维的境界 钱穆
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21世纪教育网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到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山果经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雨中屋里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拿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而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此生命,而同时又感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的。
5、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21世纪教育网
B.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C.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D.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6、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1世纪教育网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此生命同时又感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7、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C.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D.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麾樊哙去 麾:指挥作战用的旗子。
D.吾适丰沛 适:刚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以次进。
C.①臣死且不辞 ②且贰于楚也。
D.①项羽目之,问为谁。 ②范增数目项王。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翻译、鉴赏、默写(共23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3分)
译文:
(3)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21世纪教育网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几种情感?(4分)
答:
(2)有人评价这首诗说:“平易亲切,最易感人。”这句话在中间两联是如何体现的?(4分)
答:
13、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刘向《荆轲刺秦王》)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徐志摩《再别康桥》)
(4)在雨中哀怨, 。 (戴望舒《雨巷》)
(5) ,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小题(共22分)
垂钓(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个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14、“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堂皇形象”各指什么?(6分)
取舍标准:
堂皇形象:
15、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6分)
答:
16、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21世纪教育网
答: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本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钩钓,大小鱼都要,而不能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著固守,只想钓大鱼。[21世纪教育网
C、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地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很难分开。
D、本文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21世纪教育网
E、本文借对两位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
六、语言运用。(共15分)
18、将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成一句话新闻。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20个字。(5分)
乘着上周末IMF和世行年会的东风,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过去两天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欧元区15国上周日终于通过了包括注资和债务担保等内容的银行救援方案,美国的类似计划也有望在本周出台,英国13日宣布斥资370亿欧元注资该国三大银行,其他不少西方国家也在积极酝酿太规模银行救援措施。各国采取措施防止金融帆构倒闭的做法,也得到了IMF的认可。与此同时,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主要央行昨日再出空前救市措施。在美联储承诺无上限提供美元互换的支援下,英国、欧元区以及瑞士央行均宣布,今后将不设上限向各自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美元融资,旨在稳定依然吃紧的短期融资市场。
答:
19、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增删个别字词)。(5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
20、请将打乱的句子重新组合,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5分)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答: (只填序号)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21世纪教育网
因为责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为责任,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因为责任,荆轲易水诀别,殒身不恤;因为责任,巴金深情忏悔,呼唤人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严禁抄袭。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