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6 23: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眼睛和眼镜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综合应用,本节把眼睛作为一种光学仪器,介绍了眼睛成像的原理、眼疾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关爱残障人士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难点: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五、教具选择及依据
1、
教具: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
  2、依据:多媒体演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六、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课,一方面为了学生更加感性的认识知识,另一方面巩固了透镜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学法主要采取阅读法、归纳法、观察法、讨论法、设疑法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感受,观察,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
明确目标


(一)
眼球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利用多媒体展示眼睛结构
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根据自学指导来自学课本100页的内容。观察,思考,回忆,联想体会,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物和多媒体应用相结合,使展示更真实、有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主要内容
展示交流:
各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播放视频:眼睛的模型及模拟实验
要求学生观察模拟实验,理解眼球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并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仔细观看
突破难点,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解眼球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
近视眼及矫正,远视及矫正。
用眼卫生
播放:图片:“全国近视眼人数达4亿”,引发思考
然后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100页内容
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主要内容。
展示交流,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播放视频:模拟实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矫正”。
观察、类比、理解
突破难点,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
用眼卫生
明视距离
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近视?
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并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检测
提升
当堂练习
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
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出示:“我也有收获”
谈谈收获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
作业
阅读“科学世界”,并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照相机)
晶状体——凸透镜(镜头)
视网膜——光屏(胶片)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薄厚
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
近视眼及矫正
特点:晶状体太厚,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凹透镜
三、远视眼及矫正.
特点:晶状体太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