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8 19: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葡萄叶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累”,会写8个字,能参照本课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葡萄叶的美丽,感受葡萄叶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体会葡萄叶奋斗的快乐与收获的幸福。
   4、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葡萄叶为了理想奋斗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葡萄图片或实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题
  1、秋天到了,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出示葡萄图片,贴在黑板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晶莹透亮的葡萄、水晶一样的葡萄、宝石一样的……)
  2、你喜欢它们吗?这些可爱的香甜的葡萄啊,是一个美丽的梦,是“葡萄叶的梦”。
  3、板书课题:1、葡萄叶的梦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葡萄叶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梦是什么样的?)
  5、《葡萄叶的梦》是一首很美的诗歌。同学们的疑问会在学习这首诗歌时自己解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翻书到第1页,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如“葡萄叶很美,果实累累就是葡萄叶的梦”等等。不能说出也不必强求,可在后面的朗读中再感受。)
  3、自由读课文。自由选择方法识字。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的字划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
  5、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薄、浅、翠、芳、获、营、赞
  (2)认识本课出现的多音字:累:果实累累(léi)积累(lěi)劳累(lèi)
  (3)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薄、芳、获、营”四个字都是草字头,可归类识记。“翠”“赞”字有共同特点,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
     读准平舌音字:翠、赞;后鼻音字:营
  (三)再读课文,把诗歌读流利
  1、将生字回到课文中,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薄薄的 浅绿色的 翡翠 芳香 获取
    营养 果实 累累 赞美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首诗歌,教师适时评价,注意鼓励。
  4、这首诗一共有几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书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浅:右边不要写成三撇,不能少一横,不能丢掉一点。
    翠:上面的“羽”字为了让笔,“把脚伸直了”,“横折钩”写成“横折”。汉字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让笔”,如“从”、“赞”等。
    沿:右边的上部“几”字“横折弯钩”变成“横折弯”。
    营:草字头下不能写成“官”。
    赞:上边的左面一个“先”最后一笔要变成“竖提”。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把这首诗歌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查字典,了解“翠”“酿造”“惟一”等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3、指名朗读诗歌。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葡萄叶在春天里,做了一个甜美的梦,那是一个果实累累的梦。经过了一个夏天的酿造,这个梦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变成了令人喜悦的现实。
  2、你喜欢葡萄叶吗?你喜欢它的什么?(葡萄叶的形美,葡萄叶的梦美,葡萄叶的付出美。)
  3、朗读感受葡萄叶的形美。
  (1)拿出准备好的葡萄叶片,让同学们观察,说一说葡萄叶片的颜色、形状。
  (2)诗歌中是怎样描写葡萄叶片的?找出诗句来读一读。
  “薄薄的叶片,像浅绿色的翡翠;软软的叶片,是小蝈蝈的棉被。”
  指名读,集体评价,指导读出葡萄叶之美。你能够仿照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葡萄叶片的美吗?
  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描述葡萄叶。
  4、葡萄叶的梦是什么?它的梦实现了吗?
  (1)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了解葡萄叶的梦是“果实累累”,它的梦实现了:“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2)拿出准备的葡萄,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说你所感受到的“葡萄叶的梦”。(香甜的、芳香的、甜美的、甘甜的……)
  (3)我们在赞美葡萄的甜美时,不会忘记葡萄叶为了它所付出的努力。它是怎样为了实现果实累累的梦而努力的呢?
  5、学习诗歌的二、三节。
  (1)跟同桌一起研读这两节,想想葡萄叶的奋斗。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葡萄叶是怎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从阳光里寻找糖,向秋风中获取醉。让每一滴雨水,每一声鸟啼,每一道霞光,每一缕花香,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
  你从这两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葡萄叶坚持不懈地努力。葡萄叶不放过任何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再读这一节,体会用词的准确。
  (3)多么可敬的叶啊!它“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节,表达我们对它的敬佩和祝福。
  (4)有了这样的坚持与付出,葡萄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丰收的喜悦让它变得更美丽。指名读第三节,读出喜悦和赞美。
  6、讨论学习第四节。
  猜一猜:为什么“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为什么说“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引导学生充分想像当梦想实现后,葡萄叶会对葡萄说些什么。
  齐读第四节,读出葡萄叶的幸福。
  (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1、自由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2、引导诵读诗歌:“薄薄的叶片,像……”
  (四)引申拓展
  1、你喜欢这篇课文中的葡萄叶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这首诗歌像其他诗歌一样,也很压韵,它的韵脚是什么?
  好好读一读,体会这首诗的韵脚——翠、被、美、、醉、肥、泪。
  3、你想更多的了解葡萄吗?除了作家高洪波为我们写的这首诗以外,老师读到另一篇很美的散文,那就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葡萄月令》,摘抄了一些,送给同学们吧!
  出示阅读资料: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的喝。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板书设计:
              1、葡萄叶的梦
                从阳光里
              向秋风中  果实累累
              让     每一
              ……
2、黎 明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了解人物思想感情。
   4、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体会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引入。
  1、板书课题:黎明
  2、指名认读课题。认读生字:黎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黎明”是什么时候?课文里讲了黎明中发生的什么事情?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4、进一步理解“黎明”。
  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你看到了些什么?
  (天刚亮时,周围的一切还看不很清楚,但这时,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上学的孩子出发了,上班的大人们出发了,地里的农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那些做生意的人也开始工作。)
  5、引入课文。
  黎明的时候,柱柱跟着妈妈也开始了一天的奔波……
  (二)初读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想想课文讲述的是黎明中的一件什么事。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三)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黎推横痒页责
  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记难点字。
  黎:可以用形象识记的方法,猜猜:一个人用刀割下禾苗插到水田里,是个什么字?(“禾”“丿”“刀”“人”“水”组成“黎”)
  痒:形声字,“疒”形“羊”声。
  推:与熟字比较记,堆——推。
  横:两个部分相加,左“木”右“黄”就是“横”。
  “页”与“责”可以比较识记。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4、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晨曦:清晨的阳光。
  奔波:忙忙碌碌地来往奔走。
  责任:分内应做的事。
  沉思:深思。
  片刻:很短的一会儿。
  (四)再读熟悉课文
  1、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借此了解学生是否知道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3、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4、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5、指名说一说,课文讲述了黎明中的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哪几个人物?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你了解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
  (柱柱已经六岁了,跟爸爸妈妈来北京两年了,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柱柱跟妈妈在黎明中去早市卖菜。)
  3、课文中的柱柱和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一课时再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讲述了黎明中的一件什么事?
  (柱柱和妈妈,在去早市卖菜的路上,妈妈教柱柱念了第一课,妈妈决定送儿子上学。)
  (二)抓重点词句,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柱柱在路上都做什么了。
  2、汇报交流。
  (柱柱在妈妈上坡蹬车的时候,帮妈妈推车;柱柱在妈妈背上写字让妈妈教自己认字。)
  3、画一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柱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在对比中感悟朗读。
  “上坡时,柱柱见妈妈太费劲,就腾地跳下车,跑到车后,双手用力推起车来。”
  “上坡时,柱柱见妈妈太费劲,就跳下车,帮妈妈推。”
  分男女生读这两句,体会画线词语的好处。
  这些连续的动作,表现了柱柱很爱自己的妈妈,是个懂事的孩子。同时,这些动词,也能很形象很具体地表现柱柱天真活泼的样子。
  (2)体会人物感情读。
  A、妈妈一字一顿地念:“上、学、去。”
  B、“噢,上、学、去!”
  指名读,集体评议,读出顿号的停顿,体会柱柱的情感。
  妈妈是怎样念的,柱柱的态度怎样?(妈妈为了让儿子听清认准,所以一字一顿地念,教得认真,而柱柱很喜欢读书,很渴望上学,所以念的又认真又有感情。)
  通过对比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
  4、现在谁能说一说,柱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心疼他*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孩子,渴望上学的孩子。)
  5、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1)默读课文,把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画下来,想想妈妈心里想什么。
  (2)填一填:
  妈妈赞叹一声,心里想:。
  妈妈心头一喜,心里想:。
  妈妈眼睛一亮,心里想:。
  妈妈感到喜悦,也感到了责任,心里想:。
  在语境中进一步体会“责任”的意思。
  责任:是指分内该做的事。在课文中,妈妈要为柱柱的成长做什么呢?如:送儿子上学学习,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都是他*的责任。
  那么,我们现在上学,有哪些责任?(好好学习,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等等。)
  6、“柱柱把圆圆的小脸贴在他*的背上……”,他这时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出发,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从而进一步体会柱柱的渴望上学、喜欢读书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情
  1、从课文的学习中,你感受到了柱柱和妈妈什么样的感情?
  (柱柱主动分担他*的困难,妈妈为儿子的懂事感到喜悦和欣慰,柱柱和妈妈之间亲密和谐,相亲相爱。)
  2、角色表演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小结评价。
  (四)总结课文
  小柱柱在比较困难的环境里,仍然像我们所有的小朋友一样渴望上学、热爱读书,妈妈也因此而感到肩上的责任,要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健康成长。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黎明推车横道责任页码痒痒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始柱掏横级页铅笔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如熟字相加:“女”生上“台”开“始”表演。
  比较形近字:住——柱掏——淘
  级——极铅——沿
  3、指导书写。
  (1)指名书空,说一说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始柱掏横级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要注意左右让笔的书写规则。
  不能添笔画(如:铅)或少笔画(如:掏、横、级、始)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始柱掏横级页
  铅笔
  2、给生字组词。
  始()掏()级()笔()
  柱()横()页()铅()
  3、选用本课中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如:黎明、晨曦、赞叹、轻松……
  板书设计:
               2、黎明
            柱柱   爱   妈妈
            帮妈妈推车    赞叹
            看书       喜悦
            请教       责任
 
3、小河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4、能够自主积累古今中外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名言佳句。
   5、学习选用课外信息资料辅助阅读。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师生准备有关的阅读资料、珍珠、贝壳。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珍珠和贝壳的实物,观察珍珠,初步了解其形成的特点。
  天然水域中的贝类的外套膜受到异物(沙粒、寄生虫等)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形成的珍珠,是天然珍珠。珍珠,光彩夺目,晶莹璀璨,雅巧如晓月,瑰丽似云霞,自古以来就与翡翠、宝石、琥珀、玛瑙齐名,是一种华贵的装饰品。珍珠还是名贵的中药材,用珍珠粉配制的珍珠霜,痱子水等是美容、护肤、抗衰老的化妆精品。
  2、故事导入:你们知道这颗珍珠是怎样产生的吗?这里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呢。
  老师讲述《小河蚌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些可爱的小河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小河蚌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帮互助,讨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3、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篇童话讲的是什么事情?小河蚌们不同的做法,最终获得的是怎样不同的结果?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了吗?还有你喜欢的词语、不懂的词语?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词语卡片。
    仿佛 簇拥 贪玩 竟然 追逐 磨砺
    通明 光亮 光洁 鲜亮 庆贺 后悔 衰老
    朝气蓬勃 语重心长 逝去 吹拂 浇灌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认读词语,说说你所理解的词语意思。
    找近义词:仿佛——好像竟然——居然庆贺——庆祝
    追逐——追赶磨砺——磨练逝去——过去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小组内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小河蚌们有什么不同做法,得到了什么结果?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本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小河蚌们是怎样做的?最终获得的是怎样的结果?
  (二)品读感悟
  1、情境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学生回答后,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为小结。
  “那是春天的一个早晨,暖暖的阳光照在河水中,微风吹拂,河面上仿佛撒了一层金子。”
  2、过渡:多么美好的早晨啊,河水中一群快乐的河蚌在散步呢!
  3、你们认识河蚌吗?出示河蚌的壳,简要介绍河蚌的特点。
  河蚌属双壳贝,左右两壳在背缘相连结,称铰合部,内有韧带,能使蚌壳关、张。蚌壳由三层组成。最外层是表壳层,很薄;中间层叫棱柱层,是石灰质,较厚;内层是珍珠层,有美丽的光泽,由外套膜表皮细胞分泌而成,随蚌的生长而增厚。
  4、小河蚌们为什么会去捡沙子呢?(它们是听了老河蚌的话。)
  5、找到老河蚌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老河蚌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在语境中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出示句子:
  老河蚌语重心长地对小河蚌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能光顾着玩,该去捡一粒沙子。”
  指名读,评价,体会老河蚌很诚恳很关心地告诫小河蚌的语气。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爸爸妈妈语重心长地对自己说过什么话。
  引导学生再读老河蚌的话,品味其中的意思。
  6、小河蚌们听了老河蚌的话,它们都捡沙子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纷纷捡沙子深深埋
            没有捡
  7、最后的结果怎样?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2)汇报交流,板书美丽晶莹的珍珠庆贺
  没有珍珠后悔
  (3)品味重点词,指导感情朗读。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珍珠给小河蚌们带来的巨大喜悦和欣慰。
  “那些蚌壳中,竟然藏着一颗颗珍珠。”
  “那粒小小的沙子,经过岁月的磨砺,心血和汗水的浇灌,终于变成了美丽晶莹的珍珠!”
  带着喜悦的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和小河蚌们一起庆贺吧!
  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课文后面有个“信息窗”,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了解这个有趣的知识。
  小结:珍珠形成需要时间的磨砺,小河蚌们在小时侯埋进体内的沙子经过岁月的磨砺,终于变成了美丽晶莹的珍珠,可是,那只没有捡沙子的河蚌呢?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了解没捡沙子的小河蚌的心情。
  这时,你想对这只河蚌说什么?(我为你感到惋惜,你当初不听老河蚌的话,没有捡沙子,真的太可惜了。你白白浪费了美好的时光,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阅读体验。
  (三)回顾总结。
  1、你能向大家简单地复述这个故事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可以互相补充。
  2、现在小河蚌后悔了,它想再去捡一粒沙子,结出美丽晶莹的珍珠来,行吗?
   (不行。衰老已爬上了它的额头,失去的时光就像那条河中悄悄逝去的河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体会“一去不复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意思。
小河蚌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珍惜时间、克服困难、不虚度光阴……)
  3、出示句子:
  “岁月像那条河的河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走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跟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你能找出来吗?
  “逝去的时光就像那条河中悄悄流去的河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结合课文,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懂得要珍惜时间。
  (四)作业设计。
  1、收集珍惜时间的名言佳句,做成书签。
  2、搜集有关河蚌与珍珠的信息,增长见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6个字。
    照 鲜 贪 通 庆 悔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1)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正确书空。
  (3)重点指导:
  贪:上面是“今”不是“令”。
  通:与“涌”“勇”比较。半包围结构,里面不能丢掉一点。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语文活动
  1、听写6个字并组词:照鲜贪通庆悔
  2、交流搜集的惜时警句。
    赢得时间,就赢得一切。
    求学不嫌年纪老。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光阴似箭,一去不返。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今日事,今日毕,留到明日更着急。
    赶前不赶后,赶早不赶晚。
    长江后浪推前浪,黑发难留到白头。
    谁要抛弃时间,时间就抛弃他。
    宁抢今天一秒,不等明天一分。一个今天,胜于两个明天。
    时间一分,贵如千金。俘虏了时间,就赢得了胜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孔雀爱惜尾巴,智者珍惜时间。
    时间能获得黄金,黄金却难买光阴。
  附:小资料
  1、蚌壳背缘前方有圆形突起,叫壳顶。壳面有同心环纹,叫生长线,可推算蚌的年龄。我国江河湖塘中,河蚌约140多种,目前已用来培育珍珠的只有10余种
  2、河蚌里长出一尊“观音娘娘”。这并非山海经里的传奇故事,而是现代高科技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珍珠产品。记者近日在澄海市一家珍珠科技园看到,如今的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既可让河蚌长出圆的、方的、扁的各色晶莹剔透的珍珠,还可事先设计造型,让河蚌长出各款形似笑佛、观音、泰佛、地藏佛的珍珠。
  该科技园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颗黄豆大的佛像造型珍珠,只见珍珠佛像五官清晰、笑容可掬,栩栩如生。这颗佛像造型珍珠大约要在河蚌的“肚子”里孕育一至两年时间才能成形。在孕育之初,珍珠养殖人员要为河蚌施行一个小“手术”,手术前需备好珠核,选取一种叫淡水厚壳蚌的特殊材料雕刻成顾客喜欢的人物或佛像模型,制成珠核,然后植入河蚌内,附着在蚌壳壁上。受到刺激的河蚌珍珠囊会分泌出珍珠质将珠核层层均匀包裹,最后结成珍珠,取出之后将它制作成珍珠首饰。据了解,这种插核育珠技术要求相当高,它的研制者谢绍河先生曾经成功研究的淡水有核珍珠大面积养殖技术,被誉为“国际首创”项目。《广州日报》
  板书设计:
          3、小河蚌的故事
       纷纷捡沙子 深深埋 美丽晶莹的珍珠 庆贺
       岁月像河水
       没有捡   没有珍珠 后悔
4、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笼”,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敕勒歌》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5、对比学习两首古诗,初步感受“豪放”与“优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
教学重点:
   1、会认2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笼”,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比学习两首古诗,初步感受“豪放”与“优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古典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古诗情境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既有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也有秀丽奇妙的南方美景,让我们一起来参观。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中所展现的不同风光。
  (一处是辽阔壮美的草原,一处是秀美动人的西湖。)
  3、古代的诗人们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来描写和赞美这些各有特色的美丽景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是怎样描写的呢?
  4、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注意文中多音字“笼”的读音,与“lónɡ”做比较。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写景的古诗。
  2两首诗所描写的景色都很美,都表现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5、两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敕勒歌》是北朝民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朝苏轼写的。
  2诗的形式不一样。
  3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不一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学习第一首古诗《敕勒歌》。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苍苍、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指名说说怎样理解这首诗。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对于敕勒川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齐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背诵《敕勒歌》。
  2、指名说说诗意,引入第二首诗的学习。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板书诗题,介绍背景,解题。
  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在西湖边饮酒遇到“初晴后雨”时所写。诗把西湖写得美丽动人,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西湖也因此诗赢得了“西子湖”的美称。
  2、西湖的美景跟敕勒川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
   2讨论交流。
    读注释了解“潋滟”“空濛”“西子”的意思。
    方好:正好。
    亦奇:也很奇妙。
    淡妆浓抹:或者淡雅地妆束,或者浓艳地打扮。
   3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的画面: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我要把西湖比作以美丽而著名的西施姑娘,不管什么时候都那么美。
  3、画一画,体会诗境。
   请同学们任选你喜欢的一句,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4、配乐吟诵,表达诗情。
   你从对古诗的朗读中,体会到诗人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象你就是苏轼,和着音乐,来朗诵这首诗吧!
  (三)对比参读,体察诗情
  1、回顾两首诗《敕勒歌》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他们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出示两幅插图,对比观察,体会北国的雄浑壮阔和西湖的秀丽柔美。
  如果要给《敕勒歌》配上音乐来朗诵,你觉得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是优美柔和的,还是雄壮的?
  2、这两首诗虽然写了不同的景色,但却蕴藏了诗人共同的思想感情,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吗?(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3、背诵两首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似盖茫饮晴浓
  2、自学观察本课会写字的结构特点,小组内说说应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申拓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中的第二首,同学们想读一读第一首吗?
  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学生选择学习。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板书设计:
        敕勒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朝民歌           (宋)苏轼
        天似穹庐          潋滟
        笼盖四野          美空濛
        风吹草低见牛羊       欲把西湖比西子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六组形近字一笔之差的规律,分清形近字。
   2、熟读积累“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有所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感。
   3、区分“希望”和“渴望”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把句子表达得清楚具体。
   4、学习观察“获、贪、竖、横、拥、躬”六个字,练习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5、通过阅读欣赏短文,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我们这个美丽世界的情感。
   6、语文生活——“看谁写得像”,使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学会表达自己,在观察中学会发现他人,在交流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7、学习写毛笔字的执笔法、坐姿,学习用毛笔书写基本笔画——横。
     培养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
   1、学写毛笔字。
   2、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口语交际和写作活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词语卡片、歌曲《种太阳》的MTV。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引入:汉字王国里有许多的双胞胎汉字,你们看一看,今天出来跟我们见面的是谁,你们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认真观察,分辨字形。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每一组的两个汉字仅仅相差一笔。)
   4、指名认读并组词区分。
    冉冉古代未来龙头拔草甲方
    再见吉利末尾尤其点拨申请
   5、齐读。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形近字也只相差一笔。
  二、词语超市
   1、过渡:这些汉字真有趣,词语超市里今天又新到了许多的好“货物”,同学们,到词语超市里去选你喜欢的好词语吧!
   2、贴出词语卡片,自由读一读。
   3、跟同桌的同学读一读,理解词语,读出语气。
   4、比一比谁是最富有的小朋友,能把所有的词语带回家。指名认读词语。试着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句子。
  三、写字板
   1、过渡:刚才逛了词语超市,你们都累了吧,来,我们来歇歇脚,这里有块写字板,我们坐端正练一练吧。
   2、课件出示要写的“获、贪、竖、横、拥、躬”六个字,指名认读。
   3、仔细观察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
   4、学生在书上的写字板里描红然后将每个字书写两个。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5、评一评:将学生写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评价。
  四、续写句子
   1、过渡:词语也有双胞胎呢。(板书“希望”与“渴望”两个词)
   2、指名读一读,想想这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你有什么希望,有什么渴望的事情?请你写下来。
   4、指名读写好的句子,评价是否写得清楚具体。
  五、阅读欣赏
   1、出示诗歌《种太阳》,听范读。
   2、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你能读好吗?请自由读一读。
   3、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引导感情朗读。
   4、引申:为了让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你有什么美丽的愿望呢?
   5、欣赏歌曲《种太阳》。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语文活动
  1、猜一猜:听声音,猜名字。
  今天我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听声音,猜名字”,请一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再请一名同学说一句话,其他同学保持安静,让这位蒙住眼睛的同学猜一猜,刚才说话的人是谁。猜对了,同学们掌声鼓励,猜错了,背一首古诗。
  2、小结引入。
  同学们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才“猜一猜”的游戏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做一次“猜一猜”的语文活动,好吗?
  二、看谁写得像
  1、观察比较,体会“特征”的意思。
  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问:这两样水果分别是什么?(苹果、桔子)你是怎样分辨出来的?(这个苹果表皮光滑,桔子皮上有一个个小窝,凹凸不平。这个苹果是红色中夹杂一些青绿色,桔子是桔黄色的。苹果蒂的地方凹下去的,桔子是圆圆的……)
  刚才同学们说的是苹果和桔子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叫它们的“特征”。我们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分辨事物。
  2、想一想,你能说说你自己有什么特点吗?外貌上有什么特点,性格上、兴趣爱好方面有什么特点?
  3、组内说一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指名介绍自己,说的时候,提醒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做到有条有理。
  提示:怎样形容自己的外貌?从几个方面,有条理的介绍。如: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牙齿、耳朵、皮肤、衣着等等。
  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时,可以用一件事来做说明,就比较具体可信了。
  5、出示一段例文,说一说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他的头发是黑色的,眉毛是灰色的,眼珠子是黑色的,嘴巴是红色的。他喜欢穿一件蓝色的上衣,他的脸蛋红红的。)
  6、指名评议,指出文中写的人物没有特点,条理不清楚。
  三、学生习作
  1、过渡:你们刚才知道了什么是“特征”,应该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写,有条有理的写,现在,你想写出你自己吗?写的时候,不要写出自己的名字,我们下节课来猜一猜你是谁,好吗?
  2、学生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引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给自己“画像”,写好了一篇自我介绍的习作,同学们在自己的习作里,写了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今天我们用这些习作来做“猜一猜”的游戏吧!
  二、猜一猜
  1、每位同学从老师那里抽取一篇习作,根据习作内容猜写的是哪位同学。
  2、分小组阅读讨论。读一读,说说写的是谁。
  3、对于猜一猜中有争议的自我介绍,可以存疑。
  三、问一问
  1、学生对阅读的习作,提出修改的建议,可以用问一问的形式,说说哪些地方自己觉得写的不够明白,特点不够鲜明。
  2、学生对于阅读的习作,提出质疑。如:你最喜欢干什么?你的头发扎成什么样子?你有什么特长?你平时最爱和谁在一起玩?等等。
  3、老师根据学生的质疑,给以简洁的点拨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习作的修改意见。
  四、评一评
  1、能很快猜出来的是哪些?指名读一读这些写得像的习作。你阅读的习作为什么能一下子猜出写的是谁?哪些特点写得像?
  2、综合评议,表扬鼓励写得像的同学,和猜得准,评得好的同学。
  五、改一改
  1、将学生的习作发回去,请学生结合同学们的修改意见,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正。
  2、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也可以定题为《猜猜我是谁》),在每个自然段前要空两格,注意打好标点符号,尽量杜绝错别字。
                 第四课时
  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
  1、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用利器刻在甲骨上,用树枝写在沙上,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2、出示毛笔,毛笔可是中国独有的品类。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最早的毛笔,大约产生于二千多年之前。书法不仅可以表达思想,而且书法作品很美,是一种艺术,供人们欣赏。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静下心来,所以很多人多喜欢学习书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书法的世界,学习写毛笔字好吗?
  二、讲解基本的执笔法
  1、跟老师一起握好毛笔:虚掌、实指、平腕。讲解五指执笔的方法。
  2、讲解坐姿:肩平、脚平、身体直。
  3、学生一起坐好,执笔。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三、学习横画
  1、板书课题:横画。
  2、出示写有横画的教学卡片,组织学生观察横画的形态特点。理解横画的笔画特点:“头方成三角状。身腰略细,尾向右下顿笔成圆。”
  3、出示标有横画书写步骤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横画的“逆、折、横、顿、回”的书写顺序。
  4、教师讲解横画的运笔方法,起笔、顿笔、提笔、行笔、收笔,让学生体会,最后示范。
  5、学生质疑。对于以上的讲解有什么疑问?进一步理解横画的书写方法。
  6、组织学生书写长横,教师巡视辅导。
  7、比较短横和长横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示范书写短横。
  8、组织学生进行书写比赛,书写短横和长横。
  四、评价小结
  1、回课巩固毛笔执笔法、坐姿、横画书写要领。
  2、评价表扬课堂中书写认真、姿势正确、书写美观的同学。
  3、鼓励同学们课后多练习书写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