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8700120142002020年度第一学期新场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积累运用(8分)
按要求填空(一空一句,6分)
(1)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2)是以圣人欲不欲, 。(《老子》第六十四章)
(3)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李白《将进酒》中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一句是 。
(5)相顾无言, 。(苏轼《江城子》)
(6)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按要求选择( )(2分)
(1)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阅读(5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11分)
⑴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它们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
⑵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⑶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
⑷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绘画不同,它所用的媒介材料是颜料、画笔和画布(纸),科技含量低。画家的画笔没有直接成像的能力。照相机可以将形象直接摄取下来,而不必经过描绘阶段,原因在于摄影有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作为支撑,而绘画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摄影家与画家在技术内涵上的分别。画家的技术是一种“手艺”,而摄影家的技术则是掌握、控制照相机和暗室处理技术的能力。摄影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摄影对设备的依赖,归根到底是对科技的依赖,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的结合。
⑸一般而言,绘画和摄影都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造型手段去塑造视觉形象。但从物理本质上看,绘画上的“光”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颜料构成的色彩和以色彩表现出来的“光的幻觉”;摄影的光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光,“是光的物理学、化学感应所造成的影调和色彩”。所以,“光”是摄影艺术造型的最重要的材料。
⑹“咔嚓”的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摄影是用镜头去看,用“光”去捕捉“真实”,是真正抓住了瞬间的艺术。绘画也是去表现生活的瞬间,而这种瞬间与摄影意义上的瞬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绘画的瞬间是用眼睛去抓取的,留存在大脑中,再用笔去表现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带有很大的漂移性,与其说是“瞬间”,倒不如说是“印象”。摄影截取生活“瞬间”的速度,迅速而敏捷,而绘画却迟缓。画家将留存于大脑的印象再现出来,往往较长时间。在表现方法上,绘画灵活多变,可具象、可抽象、可现实、可浪漫;而摄影却不同,照相机只能纪实性地抓取生活中的瞬间景象。但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总是松散和偶然的,要使互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或者从一大堆偶然联系的事物中找出必然的联系,让无序成为有序,这就要求摄影家有选择的拍摄。而摄影瞬间的不可重复性,就决定了摄影家要去捕捉、去发现、去等待符合自己审美思想的光线,寻找符合自己意图的角度。
⑺在当代造型艺术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同步发展过程中,摄影与绘画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相互撞击、交叉中表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交融。
⑻摄影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大量的艺术实践证明,它横向地兼收并蓄他种艺术之长,尤其是绘画之优点,通过充分调动摄影艺术表现手段去多方位地反映复杂多样的现实事物的形态,已成为创作中的新因素,其目的就在于使其自身获得更大的包容性与多义性。
⑼那么,艺术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互为渗透,是否就会失去自身艺术的特征呢?众所周知,摄影术诞生以后就受到绘画的熏染。除此之外,摄影还从文学、戏剧、音乐、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吸取了自己所需的东西。然而,它既没有被绘画或其他艺术所同化,也没有失去自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更没有产生什么危机。相反这些吸收对于增强摄影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丰富和扩充它的艺术手段以及发展它的表现形态,无不产生了有益的作用。绘画受到摄影的影响,但并没有消亡,反而促使自己重新去探索艺术目标。摄影与绘画并存互补,彼此渗透,并不等于泯灭或削弱自身艺术的特征和品质,而且有助于丰富它的美学形态结构。
⑽著名立体派艺术家洛特早在第一次世界摄影展中就写道:“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调色板、色彩、灵巧、习惯、耐心、锐利的目光、笔触、颜料、透明色、诀窍、立体感、精工、逼真。”由此可见,摄影家所采取的摄影与绘画交叉融合、写实与写意溶为一从而掌握新的方法,显露出多样的审美品味。
⑾文艺理论家钟本康曾提到,凡艺术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它总是根据艺术家所感受到、体验到、认识到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因此各门艺术之间的相互启示、渗透、综合、融化是合乎艺术内在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
3、第⑴段中“无限”在文中是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判断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⑸段中“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中的“比喻”是一种修辞。
B.第⑽段引言“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说明机器功能更强大。
C.摄影家和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瞬间”有不同之处。
D.摄影家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要比画家要求更加敏锐。
5、摄影与绘画的共性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摄影对科技的依赖是否削弱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请简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1分)
①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了。
?? ②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已被现代的改良举措改变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窄窄街道尽头的最后一所房子,而那条窄窄街道弯弯曲曲从小山上下来直达河边,街尽头有几级供人们上、下船的台阶。那房子相当破旧,但有自己的码头,涨潮时它与水相连,退潮后则与烂泥栉比,事实上它已被老鼠占据了。它那镶板房间的颜色已被一百多年——我敢这么说——的污垢和烟气改变了,他的地板和楼梯也已腐朽,在地下室里争斗的灰老鼠吱吱尖叫,充斥那里的是污垢和腐臭;这一切在我心中并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具在眼前。就像当年被奎宁先生握着我颤抖的手第一次走过这一切一样历历在目。
③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和很多种人有生意来往,不过主要交易还是给一些邮船提供萄葡酒和烈性酒。现在我记不得这些船主要是去什么地方了,不过,我想它们中有一些是前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还知道这种来往的结果之一就是有了许许多多空酒瓶,于是一些男子和男孩被雇来把那些瓶子对着阳光来检查,剔出有裂纹的再擦洗。空瓶子洗完了,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或配木塞,或封住木塞,或把这一切都就绪的瓶子装箱。所有这些活都是我干的活,也是和我一起被雇的少年们干的活。
?? ④我们——连我算在内——有三或四个。我的工作地点设在货行的一角,奎宁先生想站在帐房凳脚上的横木上就能从写字台上的窗口里看见我。在我如此幸运地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个早上,那几个长期在此干活的少年中最年长的那个被派来指点我干活。他名叫米克·沃克尔,系着条破破烂烂的围裙,戴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说,他父亲是个船夫,系着黑天鹅绒的头巾在伦敦市市长就职举行的赛会上竞走国标。他还告诉我,我们中为头的是另一个男孩,并告诉我这男孩的名字——这名字真是奇特怪异——叫白粉·土豆。可我发现那年轻人的教名并不是这样的,这只是货行里人们给他取的名,因为他肤色很浅很白,像粉一样。白粉的父亲是个水手,并以任消防员而名气大,从而又被一家大剧院雇来灭火;白粉家的年轻成员——我想是他的小妹妹吧——在那剧院的哑剧里扮演精灵。
? ⑤我竟沦落到跟这么一般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从此与我朝夕为伴的人与我快乐童年时代的那些伙伴——不必说斯梯福兹,特拉德尔,以及其他同学了——相比较,我觉得我要成为博学多识、卓越优秀的人希望在心头已破灭了。当时的彻底绝望,因所处地位的卑贱,深信过去所学、所想、所喜爱、并引起遐想和上进心的一切正一天天、一点点离我而去,那年轻的心所受的痛苦,对这一切的深刻记忆是无法写出来的。当米克·活克尔上午离开后,我的眼泪立刻流进了洗瓶子的水里,我哽咽着,好像胸头有一道裂缝随时行将迸开一样。
⑥帐房的钟指到十二点半,大家都准备去吃午吃了。这时,奎宁先生敲敲帐房的窗子,作手势要我进去。我进了帐房,看到那里有个大块头中年人,穿着褐色外套、黑色马裤和黑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把那宽宽的大脸完全转向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上面还系了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后来我发现这只是个饰物,因为他几乎从不用它看什么东西,就算他看也看不见什么。
……
?7、上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作者 (1分)
8、第⑤段中“沦落”一词,包含着怎样的内涵?(2分)
9、结合具体词句,赏析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0、小说中米考伯先生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鲜活,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3分)
11、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课文节选的十一章“独自谋生”,详细描写了变成孤儿后的大卫当童工的经历以及他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
B、小说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叙述视角的转换,让成年的“我”成为童年的“我”不幸遭遇的叙述者、评论者、经历者、见证者、批判者和审视者。
C、这篇小说是作家的自传小说,寄托了作家的人道主义理想。
D、小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米考伯这一人物,显示出作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6分)
虞美人·春愁
[南宋]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海棠糁①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注]糁:散开,散落。
12.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1分)
13.对这首词的赏析下面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开头两句写春风春雨,勾勒出春天温煦和暖而又生机盎然的景象。
B.上阕第二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但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
C.词最后一句中“月”与“梨花”的意象素雅清丽,象征了作者孤傲的精神世界。
D.从风格上看,整首词意象丰富,情感表达直抒胸臆,是婉约词的典范之作。
14.简要赏析“依旧成春瘦”句中“春瘦”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5分)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①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②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③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④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5、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攻 (2)亏 (3)贼 (4)施
1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当察乱何自起 B、故不孝不慈亡
C、故盗贼有亡 D、故视人之室若其室
17、翻译句子(5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8、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9分)
焚 书 辨
清·刘大櫆
① 六经之亡,非秦亡之,汉亡之也。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
②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其法至于偶语《诗》、《书》者弃市。噫,亦烈□!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之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①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然则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迨项羽入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当项籍之未至于秦,咸阳之未屠,李斯虽烧之而未尽也。吾故曰: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③ 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何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如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彼固以圣人之经无关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筹策也,故熟视之若无睹耳。今夫富民遗其子孙以室庐,其后之不肖,以至转而售之他人;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风雨之所漂摇,虫蚁之所剥蚀,而向之室庐乃始尺寸无复留者矣。彼不肖而残毁之诚无足怪,独奈何鬻而有之,顾遗其梁栋而不知惜也。
④呜呼!方沛公之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天下之诗书皆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职尚无恙,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且夫圣人之经,其与秦之律令图书,其为轻重大小何如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而藏之,则项羽不能烧;项羽不烧,则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呜呼!彼萧何者,真所谓刀笔之吏②矣!
注释:①博士官:秦汉事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②刀笔吏:指掌文案的官吏。萧何原是秦国的刀笔吏
19.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合适的一项是( )(1分)
A.乎 B.哉 C.焉 D.矣
20.作者认为“书之焚不在于李斯”的根本原因是 。(用自己话回答)(2分)
21.试从论证方法角度赏析第③段内容。(3分)
22.下列对第④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反复喟叹,表达了对圣人之全经不得保存的痛惜之情。
B.作者假设萧何能够并收六经,则可以使其避免被焚毁之灾。
C.作者认为沛公之入关是导致六经最终被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D.作者对萧何“刀笔之吏”的称谓中蕴含着不满与愤恨之情。
写作(40分)
23、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墨家思想中的“兼而爱之,利而从之”,都体现了换位思考的理念。先哲们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以“学会换位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20年度第一学期新场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纸
□一、积累运用(8分)
1、按要求填空(一空一句,6分)
(1) (《论语·里仁》)
(2) (《老子》第六十四章)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5) (苏轼《江城子》)
(6) 《论语·雍也》)
2、( )(2分)
二、阅读(52分)
□(一)、(11分)
3、(2分)
4、(2分)(???? )
5、(3分)
6、(4分)
□(二)、(11分)
?7、(1分)
8、(2分)
9、(3分)
10、(3分)
11、(2分)( )
□(三)(6分)
12.(1分)□□
13.(2分)(??? )
14.(3分)
□(四)、(15分)
15、(4分)
(1) (2) (3) (4)
16、(2分)( )
17、(5分)
18、(4分)
□(五)、(10分)
19.(1分)( )
20.(2分)
21.3分)
22.(3分)( )
答案
1、略
B
3、?能唤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和联想,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2分)
补充:写“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也得2分;只写“能唤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和联想”得1分。
4、?C(2分)
5、具有相同的视觉立体感、具有相同的表现生活的瞬间性和空间并列性。(3分)
补充:“空间立体感”或“视觉立体感”1分;答及“瞬间性” 1分;答到“并列性”1分;
6、?(“是”与“否”均可。“否”的观点与文本一致,要进一步阐释;“是”的观点需言之成理。)(例如“否”:(1)由艺术家本身的素养决定的。(2)提高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水平,就进一步提升艺术性。(3)照相机瞬间纪实功能和不可重复性促使艺术家更重视捕捉、发现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光线和角度。有可能拍出更好的作品。)(写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言之成理即可)
7、狄更斯(1分)
8、从高处到低处、从有望到无望(各1分)
9、通过描写货行的破旧、老鼠横行、充满污垢和腐臭(1分),突出小大卫工作环境的恶劣(1分),批判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黑暗(童工问题)(1分)
10、细节描写(肖像描写)(1分)“破旧”、“褪色”等写出米考伯的落魄(经济拮据)(1分),“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很有气派的手杖”等,写出了米考伯虽落魄却强装体面(1分)/或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文中词句1分,细节或肖像描写1分,体面下的落魄1分
(教参上有爱慕虚荣一说,本人并不赞成这种说法,网课上也没涉及。但因为教参上有,所以给不给分大家商定)
11、C(2分)
12、小令(1分)
13、B(2分)
14、 “瘦”本指人清削单薄,“春瘦”以拟人(1分)化的笔法,不仅更形象地营造出落花满地、春色凋零的凄清氛围(1分),也令人联想到诗人面对风雨落花形销骨立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其愁苦伤怀的情感。(1分)
15、(4分)(1)治疗(2)使受损失(不写使动不得分)(3)抢夺、劫夺(4)实行、施行
16、(D)(2分)
17、以,,,为(把…作为)、恶(怎么)、劝(鼓励、勉励、劝勉)、交相(相互)每一点1分,兼顾句意完整1分,共5分
18、本文第一段指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否则就不能治理好天下;第二段,指出天下动乱的原因是天下人不相爱,从反面立意,指出不相爱的后果;第三段,指出天下人都相爱,天下就能大治。从正面立意,指出兼爱的具体做法和好处;第四段,得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并鼓励人们奉行兼爱思想。层层推进,结构严谨。(每一段分析1分,最后的结构可不做采分点)
19.D(1分)
20.李斯的焚书意在愚化百姓(1分),而并不愿自我愚化(1分)。
21.作者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1分),以“鬻而有”之人对待买来不肖子孙的房子,仅仅取其“瓦甓”而任“梁栋”遗留下来受风雨侵蚀、虫蚁剥蚀与萧何仅仅取秦律令图书而遗留圣人之经书作类比(1分),形象地论证了萧何在对待六经之书的过失(1分)。(比喻论证也说得通)
22.C(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