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8 08: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呼吁要深入工人群众,加入劳动节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
A.是唯一正确的革命思想 B.紧密联系广大群众实际
C.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 D.坚持与错误思潮做斗争
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义明确指出:坚决 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 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由材料可推知
A.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
C.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4.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于7月27日急令四大银行在上海共同办理同业贴现业务,以安定市面和救济银钱工商各业;淞沪会战爆发后,又立即公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规定次日起支取银行、钱庄的活期存款,每户每星期只能提取5%,至多150元。这反映出当时
A.金融步入战时统制体系 B.国民政府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C.日本侵华深入金融领域 D.国民政府准备进行全面抗战
5.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还正式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据此可知
A.共产党主导国共合作的进程 B.国民党开始倡导反帝反封建
C.国共两党斗争目标的一致性 D.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趋同性
6. 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最主要是因为 (  )
A.共产国际的帮助 B.“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需要
C.二七大罢工的教训 D.国民党的革命性
7.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8.某学者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说,在某一个时期中共注重民众、笔杆和文斗,而忽视军事、枪杆、武斗,其原因是
A.因国共合作的需要 B.照搬苏联革命道路
C.不重视革命领导权 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
9.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A.红军长征 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10.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11.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和广东边界地区的市镇上,可以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哈德门牌卷烟。1934年,一名中国记者写道:“许多村民不知道孙中山,但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这反映当时
A.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 B.底层农民是外国烟草的消费主力
C.英美加强对中国的烟草倾销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12.针对中国近代一事件,有人在日记中写道:“……各执小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一齐□□,以救在狱之人。”□□处应填 (  )
A.罢工 B.罢市 C.罢免 D.罢课
13.1928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秘密无线电台。为便于中共中央在上海与南方局、长江局、北方局等组织联系,1930年陆续组建九龙、天津、鄂豫皖等无线电台,同年开始建立红军无线电大队。这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
A.中共中央秘密领导根据地开展工作
B.中共中央创建秘密电台的艰难
C.中共中央努力营造通讯便利的条件
D.国共两党在情报领域斗争激烈
14.1930年,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说:“由你相信XXX式的流动游击政策一点看来,似乎你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有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来个全国暴动。”这反映出当时
A.毛泽东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工农武装割据”在党内已达成共识
C.游击战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战略战术
D.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5.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6.从1912年至1936年,中国进口商品中轻工业产品的比例由54.7%下降到14.3%,重化 工业产品则从13.7%提高到47% (其中主要是机器的增加)。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A.轻工业产品实现了自给 B.工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C.重化工业成为经济支柱 D.经济发展服务抗战需要
17.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8.毛泽东在1926年9月提出“不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式,没有第二种形式”,毛泽东的观点
A.与中共中央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一致 B.是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教训的反思
C.开创了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D.强调了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19.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表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A.南昌起义 B.抗日战争时期
C.遵义会议 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0.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朋友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二、简答题
21.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2009年是该运动90周年。据此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各阶层仁人志士为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抗争。依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实现农民阶级的梦想提出了什么政治纲领?具体内容如何?你怎样评价?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一部分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⑧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④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斗争,史称什么运动?
⑤20世纪初,在孙中山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什么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⑥1919年,中国人民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哪个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19世纪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日本国明治政府上台后的头等大事。在与西方交涉中,西方要求日本以西方的法律制度为楷模,制定各种法典,日本民法典随即诞生。作为亚洲第一部民法典,一方面,在制定之初就贯彻了资本主义民法传统的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等近代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制度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所以颁布之初日本民法典的身份法部分就只得向现实社会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该法典亲属编基本上沿用了德川幕府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家”的制度。担保物权的规定则是将法国担保制度与当时日本社会通用担保形态相结合。日本民法典为整个民法乃至整个私法规定了一些根本性的总的原则,以应对没有具体规范的尴尬,又通过判例法和特别法对法典漏洞进行必要的补充,使法典具有生命力。
——摘编自焦富民《论日本民法典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法典的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初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一方面要借修律之机废除领事裁判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变革法制,以求“皇位永固”。由此,清末修律掀起了中国近代立法的第一次高潮。民国成立后,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二次立法高潮。1928到1930年,国民政府完成了民法制定。该民法既继承了《德国民法典》所确立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法制度和原则,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如民法限制了主婚权人的亲权,而将婚姻大事的决定权交由当事人自己来行使;关于继承权采取了男女机会均等主义,遗嘱自由原则的同时,又规定法定比例,要求被继承人应以其财产的一半,留给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被继承人所遗留于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的财产,只要每一个人平均达到万元,就可自由处分其所剩余的财产,而不受此二分之一的限制,目的在引导拥有巨额资产的被继承人,将其财产的大部分都用于社会。可以说,民国民法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摘编自李显东《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精神,并概括中日近代民法产生的相似背景。
24.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C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C 14.D 15.A 16.B 17.B 18.D 19.D 20.D
21.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其历史意义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封建的爱国运动。
(2)其历史功绩在于:“启导了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6)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2.(1)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具体内容:关于土地分配;关于产品分配;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运动;
(4)义和团运动
(5)辛亥革命
(6)无产阶级
23.(1)特点:借鉴西方法律;体现资本主义色彩;向日本历史传统妥协;结合日本自身特点;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2)精神:自由平等,维护私权,契约自由,重视社会公共利益。
背景:民族危机下,为废除治外法权需要制定近代法律;西方法律文化传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4.(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2)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义的传播;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