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目标要求:
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 了解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和作用。
4、 背诵本诗。
5、 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四个时段,四个意象。)
2、一咏三叹,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3、从意象角度入手,尝试诗歌赏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
请住校生简谈在学校的日子,尤其是晚上是否想家。
学生谈论。(背景音乐《故乡的云》)
毕竟我们可以在周末回家,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在外的游子呢?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之隔而长期不得一见的亲人呢?他们有家难归,亲情难叙。(多媒体显示温家宝的话“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和最深的乡愁。”)今天我们将接触到台湾诗人余光中和他心中“最浅的海峡和最深的乡愁”!
2、 介绍作家作品:(多媒体显示并配乐《思乡曲》)
余光中:
(1928-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代表作:《风铃》、《纱帐》、《五陵少年》、《等你,在雨中》、
因为自己很喜欢,所以简介《风铃》
3、 朗读:
1、请一学生读,评价后得出注意点:①读出节奏重音;
②读出意韵情感;
③速度根据情感变化自由处理。
2、欣赏flash朗读
3、自由地充满感情地朗读
4、学生展示朗读,加以评价
5、配乐(《弦上之诗》)齐读
4、 赏析感悟(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
(一)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也就是浓浓的思乡深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二)讨论探究:四个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
小时侯(少年)——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少年清愁)
长大后(青年)——新婚离别思念娇妻 (夫妻离愁)]
后来(中年) ——生死隔绝哀思难抑 (丧母哀愁)
现在(老年) ——国土分裂忧思绵绵 (思归浓愁)
在诗歌的前半部分,诗人似乎都在写个人在大陆时的经历,是生离之愁,这一切铺垫之后,在诗歌的结尾“家愁”上升到了“国愁”,诗人已经把个人的悲欢和国家之爱民族之恋紧紧地交融在了一起。所以,这首诗读着特别令人感动
(三)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情感,诗人是用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又为何能表达出此种情感?
学生回答后明确:
一张小小的邮票 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 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 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 海水无尽相思无尽
划线的词语就是诗歌所选的意象
(四)简单介绍“意象”
课本108页:意象是诗歌形象的最基本元素,是作者的情意和客观物象相感应而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举例说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因为带上了作者的感情所以才会溅泪、惊心。
请学生举例:1、任何一句古诗词或现代诗句
2、请举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乡愁的的古诗文并说出意象。(多媒体显示一部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
(五)解读诗歌之后,让我们再次用情朗诵这首诗,再次感受这一湾最浅的海峡阻隔着的最深的乡愁!
齐读 配乐《弦上之诗》
5、 除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台湾还有一位女诗人也写了同题的一首诗,之前和大家谈过她的《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作家简介:
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人,1943年生于四川,后随父母从香港移居台湾,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西班牙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曾获得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主要诗作:《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画诗》等
六、赏析席慕蓉《乡愁》
(一)范读。(配乐《思乡曲》)
(二)刚才我们讲到了诗歌的“意象”,现在希望大家能从意象这个角度出发,去欣赏这首诗,感悟作者在意象中蕴涵的情感。
(可加以引导,学生表述后予以评价)
明确:1、故乡月夜的笛声——寄寓月明之夜便会思乡
2、雾里的挥手别离——难回故乡的惆怅
3、没有年轮的树——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小结:用刚学过的郑振铎话:“啊!乡愁啊,这如轻烟似的乡愁啊!”
6、 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用具体可感的意象表达“乡愁,是 。”
多媒体示例:
乡愁是小河边挂在树梢上的弯月
乡愁是隔壁坐在门坎边老奶奶的微笑
乡愁是破晓时东家西家的鸡鸣狗吠
乡愁是回家时在脚下欢舞的石子
乡愁是母亲端上桌的大菜
乡愁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憨痴
乡愁是父亲故作高深的干咳
乡愁是姐妹围炉夜话的无间
乡愁是在没钱坐飞机时坐汽车
乡愁是在没钱坐汽车时坐火车
乡愁是在没钱坐火车时坐马车
乡愁是在没钱坐马车时脚下的血泡
7、 课堂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乡愁四韵》余光中词,罗大佑曲。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多媒体播放)
结束: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诗的语言中领略了这一份最深的乡愁。
8、 作业
完成一篇诗歌小评论《( ?)——我读乡愁四韵》正标题自拟。
可以查资料参考有关文章。
教学后记:
1.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乡愁”, 是很抽象的一种感情,没有什么切身体会。所以课堂开始请住校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应该有利于学生对整首诗感情基调的把握。如果准备充分还可以请学生念念自己写的想家心情的小诗。
2. 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诗歌教学应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使诗歌的精华积淀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3. 意象,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彩。借助诗歌本身对学生进行“意象”教学,然后把理性的理解重新放入诗歌拓展延伸,引出对同类题材诗歌的感悟练习,使学生能够从意象这一角度去分析领悟诗歌的感情内涵。
4.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音乐和图片的加入有利于诗歌意境的创设和氛围的营造。
5. 《风铃》一诗感觉与课文没有什么大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以及他的创作风格。并且课堂教学本身就带着教师个人的风格,把自己喜欢的诗介绍给学生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