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备课组
教师
班级
学生
日期:
上课时间:
主课题: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引入
平面镜是我们生活中接触很多的东西,随处可见,我们应用最多的就是平面镜成像,那么平面镜是怎么成像的,又是为什么能够成像,成像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今天的内容。
考点内容
一、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镜面反射)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虚像能否用光屏承接能不能能否用眼睛看见能能
四、题型
1、计算像物距离题
【例1】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选C。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而该同学距离视力表1m,则该同学距离平面镜为3m﹣1m=2m,所以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3m+2m=5m
【变式】
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m,但某眼科医疗室内两墙壁仅相距3.5m,于是采取这样的措施:在一面墙上挂视力表,在另一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被检查者应当( )
A.
面向表,且与表相距1.5m站立
B.
面向表,且与表相距2.5m站立
C.
面向镜,且与镜相距1.5m站立
D.
面向镜,且与镜相距2.5m站立
2、画图题
【例2】
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L是射向镜面的一条光线,请用三角板或直尺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和L的反射光线.
解析
连接SS′,作SS′的垂直平分线即为镜面的位置,O即为入射点,再连接S′O并反向延长,则OB即为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变式】
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 )
A.30°
B.45°
C.60°
D.90°
3、平面镜实验
【例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4)移动玻璃板后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__________(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解析:
(1)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2)2.测量像与物的距离的时候,可以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太厚了会成两个像。
(3)A,因为平面镜成虚像,从B处看不到像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6)不变
(7)不能;虚
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
A.竖直向上运动
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水平向右运动
3.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5.小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总结
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是点燃的蜡烛,B是没有点燃的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A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实验中应选取较薄的玻璃板,并竖直放置
D.实验中随着A蜡烛的燃烧,A蜡烛的像与B蜡烛仍然重合
3.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S′( )
A.S′的轨迹为线段
B.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C.S′离轴M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
4.如图所示,检査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挂在小明后方的墙上,小明观察到镜中的“视力表”距自己
________M
5.身高为1.7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1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m,此时的像高
_______m.
6.一个身高为1.8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3m处,此时,他与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像高为
_____,若把镜子放到他原来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将
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___________.
8.圆圆非常喜欢照镜子,一天她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圆圆将手电筒照向
_____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
9.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____关系;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_______________cm.
1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步骤C
中的白纸应该换成格子纸,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