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1物质的构成(课件 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1物质的构成(课件 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7 19: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4.1物质的构成
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电子显微镜下的生物大分子
分子如此之小,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罐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现象:
说明了: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60~80
μm;
一个细胞的长度大约在10
μm;
光学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
μm。
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1000
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的发丝
微米:
纳米:
在这个尺度下,我们可以数清楚分子或原子的个数。
水分子的直径是0.4
nm。
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约为10-10m数量级,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猜一猜,需要多长时间?
80多年!
分子热运动
实验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
实验2: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扩散。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
分子热运动
实验3:水和硫酸铜扩散(对比放置不同时间的水和硫酸铜溶液)
   ──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
固体分子是否会扩散?
存放煤的墙角,一段时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
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分子热运动
实验1
液体被压缩时为什么会产生“抵抗”?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实验2
一支铅笔既难被压缩也难被拉伸,说明什么?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热运动
固体:固体分子距离小,作用力强,不易被拉伸或压缩。
气体: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微弱,容易被压缩,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介于两者之间,难压缩,但具有流动性。
分子热运动
讨论:
“破镜重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什么?
课题小结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的世界我们无法观察,但是却能通过实验,得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事实,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物理方法小结
课堂练习
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
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C.
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
春天柳絮飞舞
B
2.
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A.
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
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
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
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D
课堂练习
3.
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A.
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
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
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
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C
4.
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破镜处分子间的距离都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微乎其微。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