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唱起来跳起来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唱起来跳起来 人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28 08:1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2 课《唱起来跳起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创作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恰恰符合《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愉悦性。是本套教材版画形式——漏印,漏印版画强调“孔”和“漏”的概念,既在平面的材料上用镂刻、挖剪、撕贴等方式制版,然后让颜料从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孔”中“漏”到下面的纸上,形成漏印版画。引导学生利用多种用具进行实践体验活动,感受漏印纸版画丰富的画面效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能够客观的理解、表现事物;同时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相较于中低段学生,课堂会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回答的时间;本课涉及到的动手项目有两项:一是剪纸、二是喷雾,剪纸在前面学期已经多次学习过,喷雾的技法则是学生本堂课要掌握的重难点,最终呈现的作品需要小组合作摆放人物并喷色,而如何让作品更加美观,考验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第12课《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类型 探究型( )自主式( )
合作式( )体验式( )
本课时教学 目标筛选 造型要素 色彩要素 材质要素 美术表现目的 综合能力
1、构图( √ )
2、比例( √ )
3、形状( √ )
4、体积( )
5、空间( )
6、装饰( √ ) 1、基础知识( )
2、调制色彩( )
3、搭配色彩( √)
4、表现色彩( √) 1、质地(√ )
2、厚度( )
3、光泽( )
4、色泽( )
5、体量(√ ) 1、模仿再现( )
2、装饰美化(√ )
3、创造改变( )
4、实用制作( )
观察( )
2、欣赏( √ )
模仿( )
联想( )
5、提炼( )
6、推理( )
改编( )
8、再创造( )
9、手、脑协调能力( √ )
10、技术体验( )
教学总体设计 归属板块 主要模式 突出特点
造型表现(√ )
2、设计应用( )
欣赏评述( )
4、综合探索( ) 1、探究式(√ )
2、自主式( )
合作式(√ )
体验式(√ ) 1、诙谐幽默( )
2、通关游戏(√ )
3、严谨细致( )
4、悬念刺激( )
提升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 以家乡舞蹈视频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2、以四步闯关驱动完成本课重难点教学,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3、以分解的问答设计和分解难度的课堂尝试化解畏惧感、提升成就感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漏印纸版画的特点,学习喷雾、拍拓等漏印技法。
学生在愉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版画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习版画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用镂刻、撕剪等方法表现舞蹈人物,尝试用喷壶进行实践活动,完成艺术创作。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撕、剪等方法进行舞蹈形象的设计制作,用喷壶体验漏印纸版画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教学难点 舞蹈人物动态的表现、图案的装饰以及喷洒时对色彩和水分的控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示范画、喷壶、水粉、纸等
学具准备 上节课已剪撕好的人物动态轮廓、剪刀
课 时 第2课时 (第一课时:人物动态线及轮廓的绘画和剪撕学习实践)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体验
舞蹈欣赏:播放攀枝花盐边舞蹈《笮山锅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攀枝花盐边县的少数民族舞蹈。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12课《唱起来跳起来》
出示课题:唱起来跳起来
二、发现探索
(一)、通过展示几个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图片,如苗族舞(夸张的头饰)、黎族竹竿舞(用竹子跳舞)、藏族舞(长长的袖子)等分析人物舞蹈造型的特点。
欣赏分析
猜一猜: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创作的?由此导入漏印版画概念。
(三)谁是最佳设计师
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评选“谁是最佳设计师”小组的4步闯关的任务驱动来完成本课漏印版画的学习。
第一关:人物外形。复习第一课时已完成的制作人物外形的内容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发现上一节课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关:剪纸装饰
1、对比有剪纸装饰的人物和没有剪纸装饰的人物,哪个更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用作装饰的基本形,
2、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展示两种剪纸装饰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关:工具了解
自主学习:
让学生看书观察,并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可以运用什么工具给漏印版画中的人物上色?
合作探究
1、问题预设:思考运用喷雾法,应该喷在什么地方?喷洒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请三个学生上台体验喷雾法喷色,比比谁喷的最好。
2、组合摆放。对比两幅小组作品的摆放,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摆放更好看、更有欢歌乐舞的氛围,由此完成四个步骤的学习任务。

四、创作表现
(一)终极大PK:以小组竞争模式提出实践要求和注意事项
1、将上一堂课剪好的舞蹈人物动态内部加剪纸装饰。
2、小组作品摆在一起用喷雾法结合色彩的色相及明度知识选择色彩创作一幅漏印版画,并适当增添背景。
3、喷完后取下人物放塑料桶,并将小组作品固定在长卷上。
注:喷印时注意水分的把握。
(二)作品展评
小组作品最终以长卷轴的形式贴在一起展示。学生分别通过人物动态和内部剪纸装饰、色彩搭配和漏印效果来进行评价,同时学生结合自己创作过程来发现问题思考改进的办法,最后根据小组积分评选出最佳设计师小组,给予奖励。
五、升华拓展
认识不同种类的版画形式。

学生和教师一起欣赏。


了解我的家乡,了解彝族达体舞——《笮山锅庄》。
学生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图片

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漏印版画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学生作业互评


观察回答哪个更好看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服饰装饰的剪纸图案。
学生观察并学习剪纸方法步骤

学生观察讨论。
讨论用具使用方法及绘画创作步骤。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讨论用具使用方法及喷雾问题预见。
观察对比三个同学的差异
学生思考怎么把几个人物组合在一起,背景适当可以做什么装饰?
学生动手创作,完成艺术创作活动。

通过展示,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评价作品。
知识拓展,开阔视野知识。

创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密与家乡民族文化相结合
认识到少数民族歌舞在在服饰和造型上的独特性。并体会舞蹈动作之美。

引入漏印版画中“孔”和“漏”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装饰之美,培养学生用剪纸装饰美化自己作品的意识
直观地给学生展示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参与、对比分析、学生探究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了解整个制作步骤,同时发现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
提出实践要求,让学生明确创作任务。教师提出的注意要点会在学生创作时起到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了解学生对本课教学重点的把握与理解情况。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知识。
九、板书设计:

信息反馈: 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