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6 22: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被翻而着火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
用嘴吹灭
B.
用水冲灭
C.
用湿抹布盖灭
D.
用灭火器扑灭
2.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
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
“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4.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6.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
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8.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可燃物
B.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
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9.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0.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
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
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
积极开发太阳能
11.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
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12.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
A.
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B.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
C.
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13.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
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
C.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D.
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14.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
B.
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
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15.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清除了可燃物
C.
降低了着火点
D.
隔绝了氧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填序号)。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
③不必采取措施,无所谓④开发新能源(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_____。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④戴呼吸面具
17.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      (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从近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因酒精灯被打翻而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了空气和降低了温度。故选C。
2.【答案】D
【解析】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待问题要看主要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是正确的。
3.【答案】A
【解析】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故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错误。
4.【答案】A
【解析】蓄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6.【答案】C
【解析】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A是错误的;
B.白磷在冷水中,温度达不到着火点,通入空气后也不会燃烧,B错误;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
D.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错误。
7.【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8.【答案】D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是不会降低的,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9.【答案】C
【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A是错误的;B.现象②③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由现象①②可得出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即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0.【答案】B
【解析】防止环境污染,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者开发新的能源,提倡多开私家车,会导致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汽车尾气排放也造成空气污染,所以B是错误的。
11.【答案】A
【解析】A.使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故A正确;
BC.煤、石油燃料和生活垃圾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碳足迹”,故B、C错;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D错。
12.【答案】C
【解析】将烟囱加高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应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有效防止雾霾;为减少富营养化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但不可能禁止。
13.【答案】D
【解析】当煤气泄漏时,煤气会与空气充分接触,在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抽风机,接通电器会产生电火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D的做法是错误的。
14.【答案】C
【解析】回收二氧化碳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缓大气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的要求,故A正确;
B、风能、氢能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故B正确;
C、家用车代替公交车会大量消耗汽油,排放更多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要求,故C错误;
D、利用垃圾发电,可减少垃圾对环境靠造成的污染,也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环保又低碳,故D正确。
15.【答案】A
【解析】仔细对照燃烧的条件可以得出:可燃物蜡烛仍然存在,铜丝也并没有隔绝空气,只能是可燃物的温度降低了,因为冷的铜丝可以很快地把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去,所以A是正确的,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C是错误的。
16.【答案】(1)重庆,①②④;
(2)①②③
【解析】(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过多,随着雨水降落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形成酸雨的城市是重庆,预防酸雨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是采用煤脱硫技术,或开发清洁的能源代替;(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
17.【答案】(1)①;可燃物(2)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1)涤纶面料窗帘是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床单是天然材料,大理石桌面属于无机盐,从燃烧的条件来看: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属于可燃物;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18.【答案】(1)SO2、NO2(2)
C
(3)B
【解析】(1)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2)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汽车尾气中也有一些烟尘会形成PM2.5,所以A、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发电没有污染,不会形成PM2.5,C符合题意。(3)节约纸张,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尽量乘坐公交车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