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7 21: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孙权劝学
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目标
了解《资治通鉴》及与司马光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难点)
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重点)
曹操(魏)
孙权(吴)
刘备(蜀)
新课导入
吕蒙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吕蒙
新课导入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新课导入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政治 家、 史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走近作者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又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1、通假字
【邪】通“耶”,语气词。
2、古今异义词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的名称。
【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3、一字多义
以 为 当 见
字词梳理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接受
整体感知
(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6)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友的故事。
整体感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整体感知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蒙母,结友而别。
提示: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qīng
q?
shú
suì
wéi
gēng

整体感知
二、读懂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吕蒙用军中的事务繁多来推辞
难道

成为博士
通“耶”

应当
历史
罢了

当权
整体感知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 议, 大 惊曰:“卿今 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非常(十分)
惊奇

怎么

于是
拜见
与吕蒙
读书人
再,又
表承接,就
认清
从事
到了……的时候
重新
整体感知
三、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
1、由小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注意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人物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整体感知
课文人物
描写
方法
语气
特点
个性
特点
给人启示
孙权
吕蒙
鲁肃
爱才
关心
虚心 勤学
敬才
爱才
教育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会有长进。
看待事物要时时更新观念,不能用老眼光。
对话
对话
对话
自豪 坦然 幽默
风趣 幽默 敬佩
善劝
语重心长
整体感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精读细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精读细研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烘托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结尾这一笔有什么作用?
精读细研
我们学过《伤仲永》一文,你一定会为他的天赋诗才所折服,也一定会为他“泯然众人”而感叹,结合所学内容,试从内容、主题、写法上进行比较阅读,完成下列表格:
疑难探究
《孙权劝学》
《伤仲永》
叙事内容
表现主题
写作方法
方仲永由神童变为“众人”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就会有长进
后天学习对一个人的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对话描写
叙议结合
吕蒙由推托到就学成才
疑难探究
主旨归纳
本文叙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才略得到惊人增长的故事,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此来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
写作特色
1.记事简练,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接着写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治学,才略如何长进。写事情的结果,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其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义丰而流传至今。
写作特色
2.正面记言,侧面烘托。
本文的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话表现出来的,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衬托出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①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
②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你又知道哪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积累延伸
请完成对应习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