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塔中学八年级(下) 语文导学案 编制:郭 军 马福英 审核:马立国 冯惠民 年 月 日 用案人: 班 组 姓名:
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 第 1 课时 共 1课时 课外练笔
【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2.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4.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2、3 难点:2【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观点。通过阅读注释和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生字词。【知识链接】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深受沈从文先生的影响。著有小说集《晚饭花集》《羊舍的夜晚》,散文集《浦桥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坛》等。短片小说《受戒》等。“端午”,即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中国人为祭奠屈原要吃粽子,煮鸡蛋或咸鸭蛋。标题既突出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民俗特色,有点名了叙事的中心。【前置学习】 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蟾蜍( ) 蜈蚣( ) 门楣( )苋菜( ) 熏五毒( ) 腌腊( )囊萤( ) 车胤( ) 布náng( )xiàn____菜 chán____蜍 避xié( ) chú( )柜 2、指出下列各句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改________
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_________改________
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__________改__________
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__________改__________
【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 各组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那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开头大谈特谈家乡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作者在介绍自己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时,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文章结尾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并另作引发,这是否离题?【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说现实春节,这个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在近来似乎显得年味有点淡了,越来越多的国人不贴年画,不吃年糕,不糊窗花。很多同学多抱怨春节过得没劲,大人们也总怀念他们童年时的过年,而不断有民俗专家担忧春节会否消失,他们说有必要掀起一场“保卫春节”的文化运动;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春节在多个国家成为了时尚,春节开始走红世界。 请对以上现实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和高见。
语文早班车之古诗词鉴赏
展示人: 班 组 姓名:
鉴赏篇目或内容 鉴赏词
端午节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由于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语文早班车之优秀作文鉴赏
展示人: 班 组 姓名:
鉴赏篇目或内容
因为有了期盼(2010重庆中考满分作文) 一次轻轻的碰撞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每一缕声音都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这就是风铃,音乐与期望的使者。--题记 “啪!”爸爸看着我的成绩单,,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混小子,考这么几分丢不丢脸呐,你读的是什么书?”
我无言,觉得没什么好争辩的,难道考试考砸一次,天就会塌下来吗?或许我太天真了,在不争气的分数面前,以前那个慈祥的父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愤怒的父亲,他给我开了罚单:从今以后,除了吃饭,不准踏出这个房间半步,直到下次考试到前十名为止。但我却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远离心爱的篮球。面对怒气冲天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
“什么?你……”父亲气急了,不想平日“听话”的儿子这样顶撞他。“啪!”还不由我回过神来,父亲的大手早已狠狠地落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涌上心头。爸爸狠狠地盯了我一眼,疾步走出房门。我狠狠地撞上门,窗边的风铃也被震得叮当作响。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任凭眼泪汹涌而出,在泪眼朦胧中,只听见那串风铃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我的任性。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用力砸去,可不巧,没打着。那风铃却不顾“生命危险”依然唱着它悠扬的歌,愈加清脆。
我便气冲冲地走到它面前,想把它摔个粉碎,但当我举起手时,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的冲动:我不能!
这串风铃是妈妈送给我的10周岁的生日礼物。我依稀记得,那时,妈妈在我耳畔谆谆告诫我:你看着风铃,多漂亮啊,它在带给别人美妙声音的同时却在不断地打磨自己。我们希望你像风铃一样,在书声中不断地打磨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十岁的我虽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知道这是长辈对我的教导,父母对我的期望。我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这串风铃便陪我走过了五年美好的时光,成了我的挚友。可现在我却要毁掉它,我,我怎么成这样了!我望着这串风铃自责道。
门外传来父母的叹气声,我屏息倾听,想到他们为了我连晚饭都没吃。我看着风铃,突然想到,父母的期望不就寄托在这风铃之中吗?渴望我的成长,渴望我把自己打磨成精品。我刚才顶撞爸爸,不就好像亲手打碎了父母心灵中这串珍贵的风铃吗?
我摘下风铃,细细地端详着,想着想着,我便抱紧风铃,转身走向门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