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年级 高三 性别 课题 离子反应 总课时____第___课
教学目标 知识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判断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及运用方法:讲练结合
难点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抓住二个原则,一是符号书写是否正确,包括:①原理是否正确②化学式与离子形式拆合是否正确,二是是否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还要转移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正误类型的题目,可总结为“八查”:
(1)一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2Na+Cu2+=2Na++Cu 2Na+Cu2+ +2H2O= 2Na+ +Cu(OH)2↓+H2↑(2)二查质量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得失电子是否守恒
如Fe2+ +Cl2=Fe3+ +2Cl- 2Fe2+ +Cl2=2Fe3+ +2Cl-(3)三查化学符号(↑、↓、=、 、化学式、离子形式)使用是否正确,如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Ca(HCO3)2+2H+=Ca2+ +2H2O+2CO2↑ HCO3- +H+=H2O+CO2↑ (4)四查是否忽略隐含的离子反应
如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u2+ ++Ba2+ +2OH-=Cu(OH)2↓+BaSO4↓
(5)五查阴、阳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H+ +SO42- +OH- +Ba2+=BaSO4↓+H2O 2H +++2OH- +Ba2+ =BaSO4↓+2H2O
(6)六查反应物用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如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Ca2+ +2+2=CaCO3↓++2H2O Ca2+ ++=CaCO3↓+H2O
(7)七查加入试剂顺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如往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2H+ +=H2O+CO2↑ H+ +=
(8)八查反应条件与其反应是否一致。如往氯化铵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
+=NH3↑+H2O +NH3·H2O
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型试题,所给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有:①不能正确使用化学式与离子符号;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③反应原理不正确或反应不符合实际;④忽略反应物相对量的影响。要注意几个特殊问题:①离子反应不但可以发生在离子与离子间,也可以发生在离子与原子、离子与分子之间。如:Fe+2H+===Fe2+ +H2↑, C12+2I-===2Cl-+I2。②有些反应从离子方程式看,好像没有离子参加,但实际上却是离子反应。如 2Na+2H2O===2Na+ +2OH- +H2↑,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只不过因为水是难电离的,要保留化学式③相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在一种条件下是离子反应,在另一种条件下就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 HCl(aq)+NH3(aq) ==NH4C1(aq)离子反应 HCl(g)+NH3(g)===NH4Cl(s)分子反应④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因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物质,均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但这仅是一般规律,并不是绝对的。如以下反应中:CH3COOH+NH3·H2O===NH++H2O,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反而增加。3. 解答离子共存的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一是判断离子共存,还是判断不共存;二要看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碱性、酸性、无色透明、pH为多大;三看离子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总之,要注意审清题意,充分挖掘出题设的隐含条件;要把离子自身的特点同题干中给定的限制条件结合起来分析。 4. 判断离子共存的规律: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条件是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各离子浓度不会降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是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即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若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则能大量共存。 ①离子结合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如 Fe2+与S2- ,Ca2+ 与 、-,Ag+与、 、 ;Ba2+与、、 ;Fe3+与, Ca2+与等。②离子结合生成气体物质不能大量共存:如 H+与、、 等; 与(加热)。③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H+与、 ,与-(常温)等。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MnO4-与,NO3-(H+)与Fe2+等⑤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 、 大量共存:如 、与H+、不共存。⑥一组特殊离子:Fe3+ 与不共存。这类问题往往有一定的附加条件限制: (1)注意溶液隐含的酸碱性,如酸性溶液(H+ )、碱性溶液(OH-)、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H+)=10-12 mol·L-1的溶液、由水电离出c(H+)=10-12 mol·L-1溶液、投入铝产生氢气的溶液、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等。(2)注意无色溶液和有色离子不匹配,常见的有色离子有:Fe3+(黄色) 、Cu2+ (蓝色)、Fe2+(浅绿色)、(紫色)。(3)注意溶液中隐含的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不能共存。如Fe3+与-、,与, (H+)与Fe2+等。?【典例精析】1.下列有关强、弱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强电解质易溶于水,而弱电解质难溶于水B.强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是放热过程,而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是吸热过程C.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D.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弱【解析】A一些难溶物也属于强电解质如硫酸钡;所以A错。B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B错。D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除了电解质本质以外还与浓度有关。【考点分析】强弱电解质概念2.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Fe3+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D.碳酸氢钠溶液:K+、、、H+【解析】选项A中使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溶液必定呈碱性,则OH-与Fe3+不能共存;选项B中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Fe2+不能共存;选项C中c(H+)=10-12 mol·L-1的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均能共存;选项D中与H+不能共存21世纪教育网【考点分析】考查了离子共存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H+、、B.K+ 、Al3+、 、NH3·H2OC.Na+、K+、、Cl2D.Na+ 、CH3COO-、、【解析】A项中H+与能够反应生成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Al3+与氨水可以发生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B选项错误;Cl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氧化为,方程式为:Cl2+H2O+=++2H+,C选项错误。【考点分析】考查了离子共存4.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K+、Al3+、、B.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C.含有0.1 mol·L-1Ca2+溶液在中:Na+、K+、、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Na+、Fe3+、、【解析】A项,强碱性溶液意味着存在大量的,所以Al3+不能共存(Al3++3=Al(OH)3↓);B项,Fe3+和I-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2Fe3++2I-=2Fe2++I2);C项,Ca2+和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考点分析】离子共存问题(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牢记)①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②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③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隐含条件)。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O2+H2O=HClO+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2+2H++2Cl-Mn2++Cl2↑+2H2O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AlO2-+CO2+2H2O=Al(OH)3↓+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2Fe(OH)3=2+3+H2O+4H+【解析】漂白粉失效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那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2+H2O+CO2=CaCO3+2HClO,A项错;实验室制取Cl2的原理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Mn2++Cl2↑+2H2O,所以B项错;D项,在强碱溶液中,不可能生成H+,所以D错。【考点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6.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O2+H2O =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SO2+H2O= 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3Fe3++NO↑+2H2O 【解析】A选项CO2过量的话,应该生成方程式应为:+CO2+H2O=HClO+;B选项HClO可将CaSO3氧化为CaSO4 ,正确的方程式为:Ca2+++SO2+H2O=CaSO4↓++2H+ ;C选项要考虑到Mg(OH)2 为沉淀即可, Mg2++2+2Ca2++4=Mg(OH)2↓+2CaCO3↓+2H2O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把平时练习中的次氯酸钙与CO2和SO2 反应问题在一个题目中出现,很是少见,四个选项都很常规,都是熟题。难度不大。7.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 + 2H+ H2↑+ Cl2↑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 +2Ag(NH3)2+ + 2+ +3NH3 + 3Ag↓+ H2O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 + 6H+ + 2MnO4- == 5 + 2Mn2+ 3H2O【解析】选项A中水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改写;选项C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CO2+H2O-OH+HCO3-。【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8. 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 H2SO4、y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为 (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将溶液分成两份,即每份体积为a/2 L ,n(Ba2+)=n (H2SO4)=xmol,n()=n( AgNO3)=ymol,根据电荷守恒 2x[Ba2+]+[Na+]=[],在同一溶液中得:2 x n(Ba2+) +n(Na+)=n()。N( Na+)=y-2xmol,所以c[Na+]为(y-2x)/2a 即(2y-4x)/a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关于离子浓度的相关计算。9. 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①KOH Na2SO4 AlCl3 ②NaHCO3 Ba(OH)2 H2SO4③HCl NaAlO2 NaHSO4 ④Ca(OH)2 Na2CO3 BaCl2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①中KOH和AlCl3互滴现象不同,另一种是Na2SO4,可以鉴别;②中H2SO4和NaHCO3生成气体,和Ba(OH)2生成白色沉淀,可以鉴别;③中HCl和NaHSO4与NaAlO2反应的现象不同,不能鉴别;④中Ca(OH)2和BaCl2与Na2CO3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考点分析】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检验知识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反应,例如反应物比例不同对产物有影响的反应,如铝盐与强碱的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等。10.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MgCO3、Al2(SO4)3、Na2SO4Ba(NO3)2、AgNO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可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 (1)将少许固体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肯定存在的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物质理由 (2)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肯定存在的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物质理由 (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肯定存在的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物质理由(4)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于溶液无色,所以CuSO4就一定不存在,因为CuSO4溶液为蓝色,MgCO3微溶于水,Al2(SO4)3、Na2SO4和Ba(NO3)2、AgNO3中的任意一种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具体物质不能确定。(2)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有Na+存在,即一定有Na2SO4,其它物质不能确定。(3)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且放出气体,说明沉淀为MgCO3,由于有Na2SO4存在,所以Ba(NO3)2和AgNO3均不能存在,溶液中是否有Al2(SO4)3不能肯定【考点分析】常见离子的检验11.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 、Cl-、Mg2+、Ba2+、、,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K+一定存在 B.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 CO32 -C.Cl-可能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解析】由步骤(1)可知,、、三者中至少有一种;由步骤(2)可知,生成的气体是氨气,则一定有NH4+且可算出有NH4+0.04mol;由步骤(3)可知,①有BaSO4 2.33 g(即0.01 mol),即有0.01 mol SO42 -;②有BaCO3为6.27 g-2.33 g = 3.94 g(即0.02 mol),即CO32 -有0.02 mol;③考虑到离子共存问题,可知原溶液中无Mg2+、Ba2+,Cl-可能存在。再考虑到电荷守恒,由于n(NH4+ )<2n()+2n(),由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除了NH4+外必定还有K+【考点分析】离子共存问题在推断中的延伸【思维深化】1.和传统离子共存题相比:本题不但在推断题中考查了离子共存,并且考查了定量问题和定量计算,这是离子共存问题的一个大的跨越,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命题动向。2.本题隐性考查了一个重要的化学思想: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思想。如果不具备电荷守恒思想,很容易漏掉K+,或者造成认为K+无法判断的错误结论。3.本题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如根据电荷守恒是否可以推出K+ 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02mol吗?结论也是不一定,如果不含有则根据电荷守恒知K+是0.02mol,如果溶液中含有含有 ,则K+的物质的量大于0.02mol。 12. (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中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 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3.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明矾晶体KAl(SO4)2·12H2O中含有K+、Al3+、和H2O。 【答案及解析】应利用组分中各成分的特征反应进行单独鉴别,从而确定物质的组成。 实验设计: (1)确定晶体中是否含有结晶水:取少量晶体,外观观察是一种无色晶体,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在试管口有液态水生成,且可使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证明明矾中含结晶水(2)确定K+存在:用一支洁净的铂丝沾取少量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紫色,确定含K+。(3)确定Al3+存在:中学阶段学过的金属阳离子有Mg2+、Al3+和Zn2+对应的氢氧化物为白色沉淀,其中Al (OH)3 和Zn(OH)2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而Zn(OH)2又能溶于过量氨水,所以要排除Mg2+和Zn2+的可能性。将晶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取出少量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将此白色沉淀分成三份。第一份继续加入过量NaOH溶液,白色沉淀溶解。第二份加入过量盐酸溶液,白色沉淀也溶解,证明此白色沉淀可能是两性氢氧化物Al (OH)3 或Zn(OH)2排除镁离子的可能性。第三份加入过量氨水,白色沉淀不溶,说明不是Zn(OH)2只能是Al (OH)3,进一确定Al3+存在。(4)确定离子存在:第二支试管中先加盐酸溶液,如无现象,证明无、存在,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实验可证明明矾晶体中成分含K+、Al3+、和H2O。【考点分析】常见离子的检验14. 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H+)>C() B.C(CH3COOH)+C()=0.2 mol/LC.C(CH3COOH)>C() D.C()+C(OH-)=0.2 mol/L【解析】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时存在。已知C()>C(Na+),根据电荷守恒C(+C(OH-)=C(Na+)+C(H+),可得出C()<C(H+)。说明混合溶液呈酸性,进一步推测出0.1mol/L的CH3COOH和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电离和水解这一对矛盾中起主要作用是电离,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于的水解趋势。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是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考点分析】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5. 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Na+)>c(OH-)>c(H+)D.加入适量氨水,c()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解析】此题的关键应注意题中的“酸性”两个字,选项B溶液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呈碱性;选项C中当加入NaOH后溶液仍然呈酸性,则c(H+)>c(),不成立,当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则c(Na+)>C(),当碱过量时,必定c(Na+)>C(),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溶液的离子关系都不能成立;选项D中加入氨水,由电荷守恒得:c()+c(OH-)=c(Na+)+c(NH4+)+c(H+),当溶液仍呈酸性即c(OH-)<c(H+),则c()>c(NH4+)+c(Na+);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则c()=c()+c(Na+);当溶液呈碱性时,c(H+)<c(),则c()<c()+c(Na+),所以c()一不定大于c(Na+)、c()之和。【考点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6.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c()>c()=c(H+)B.0.1mol·L-1NaHCO3溶液:c(Na+)>c()>c()>c(H+)C.Na2CO3溶液:c()-c(H+)=c()+2c(H2CO3)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c(CH3COOH)+c(H+)【解析】B项,NaHCO3溶液中,OH-是由HCO3- 水解和水的电离所出成的,但是这些都是微弱的。HCO3- 的浓度永大于OH-浓度,故错;D项,由电荷守恒有:c()+c()=c(H+)+c(Na+) ,由物料守恒可得:2c(Na+)= c()+ c(CH3COOH),将两式中的c(Na+) 消去,可得c()+2c(OH-)=2c(H+)+ c(CH3COOH)。所以c()+c()-c(H+)-c(CH3COOH)= c(H+)-c(),因为pH=4.75,故c(H+)-c()>0,所以D项不等式应为”>” ,故错。【考点分析】①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电荷守恒。②等pH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③电离和水解的相互关系④酸式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17. 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21世纪教育网填写下面空白。(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铜 。【解析】首先用过量铁屑将H+、Fe3+、Cu2+、Au3+等离子还原成H2、Fe2+、Cu、Au,发生4个反应,E中应为Fe2+,因为后面生成铁红,故⑤为碱液氢氧化钠,试剂②是将过量铁屑溶解,试剂③是将Cu、Au分离应为稀硝酸,从C中的Cu2+到氧化铜,也应为碱液氢氧化钠。【考点分析】有关离子反应的综合运用21世纪教育网【专题突破】1.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H++SO=CaSO4+H2OE.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F.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G.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H2↑H.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I.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aCO3J.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2NH3++2H2OK.硫酸铜与烧碱反应:CuSO4+2===Cu(OH)2↓+L.苯酚与碳酸钠反应:2C6H5OH+===2C6H5O-+CO2↑+H2OM.碳酸钡与硫酸反应:Ba2++===BaSO4↓N.足量的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Al3++3+3H2O===2Al(OH)3↓+3CO2↑2.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1×10—14mol·L-1,此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Al3+ 、Na+ 、、 B. K+ 、Na+、、C. K+ 、Na+ 、、 D. K+ 、 NH4+、、3. 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 B.Na+、、、 C.H+、Mg2+、SO42-、- D.Ag+、K+、 、Na+4.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NaOH溶液或过量稀盐酸均能得到澄清溶液的是 ( ) A. Fe3+、CI-、Na+、 B. Al3+、Na+、、C. Ag+、Na+、、 D. AlO2-、、K+、Na+5.某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Al3+ B.Na+ Mg2+ C.K+ Na+ D.Fe2+ K+ NO3- 6.在pH=0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a+、K+、、 B.、、K+、Na+C.Na+、、、K+ D.K+、、Na+、7.常温下测得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3mol/L,又知该溶液中还有、Na+、,那么该溶液中还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 A.、 B.Mg2+、、 C.Fe2+ 、Cu2+ D.Ba2+、K+8.对下列各组离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Ba2+、不能在水中大量共存B.Mg2+、、Fe2+、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C.Fe3+、K+、、能大量共存且使溶液显红色D.Na+、、、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答案:BC9.(江苏省泗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Na+、Mg2+、Al3+、Fe2+、Ba2+、、SO、、、,取该溶液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几滴甲基橙溶液变红色②取少量该溶液,浓缩,加Cu片和浓H2SO4,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后在空气中又变成红棕色③取少量该溶液,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取③中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HNO3⑤取少量该溶液,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其他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_ ________ 。10. 在1 L含0.1 mol NaAlO2和0.1 mol 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1 mol/L的H2SO4溶液,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11. 现有一包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使之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分为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计算pH时假定溶液体积没有变化):①向其中一份固体中加入1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pH=14;②向另一份固体中加入140 mL 4.0 mol·L—1的HCl溶液,使固体全部溶解,测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只有H+、Fe2+和Al3+三种阳离子且pH=0。计算:(1)实验①中用去NaOH的物质的量为 ;(2)这包铝热剂中铝的质量为 ,氧化铁的质量为 ;(3)实验②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12. 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表示Pb2+,2表示Pb(OH)+,3表示Pb(OH)2,4表示Pb(OH)3-,5表示Pb(OH)42-】 ⑴Pb(NO3)2溶液中, 2 (填“>”、“=”、“<”);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⑵往Pb(NO3)2溶液中滴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除外)有 ,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离子 Pb2+ Ca2+ Fe3+ Mn2+ Cl-处理前浓度/(mg·L-1) 0.100 29.8 0.120 0.087 51.9 处理后浓度/(mg·L-1) 0.004 22.6 0.040 0.053 49.8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它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 。 ⑷如果该脱铅剂(用EH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EH(s)+Pb2+E2Pb(s)+2H+ 则脱铅的最合适pH范围为 (填代号)。 A.4~5 B.6~7 C.9~10 D.11~12 【专题综合】1.(09全国卷Ⅱ29) 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阴离子有,现将它们分别配成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向D溶液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E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 、C 、D 、F .2. 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完全转化为。理论上需要加入 GFeSO4·7H2O。3.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含、、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_________.(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3)验证滤液B含,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5)已知298K时,的容度积常数=5.6×,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_______.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 学习管理师:
老师课后赏识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1
0.8
0.6
0.4
0
4
6
8
10
12
14
2
1
3
4
5
pH
α
含的酸性废水
①加FeSO4·7H2O
E
含Cr3+、Fe2+、Fe3+的溶液
②加NaOH溶液
至PH为9,过滤
滤液
滤渣
③焙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