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与环保练习
一、单选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紧闭门窗主要是通过吸收噪声来控制噪声
B.
戴上耳塞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C.
人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它们的音调不同
D.
蛙声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
声源处
B.
人耳处
C.
空气中
D.
传播过程中
如图所示,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设计减弱噪声的途径是
A.
在声源处
B.
在接收处
C.
在人耳处
D.
在传播过程中
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
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
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
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B.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D.
普通人的身高约为
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
B.
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
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
D.
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
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小明在家发现小区里广场的音乐声对其学习产生干扰。下列措施中对减弱干扰无效的是
A.
将门窗关闭
B.
通过居委会要求减小音乐声
C.
在耳朵上塞防噪音耳塞
D.
在房屋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中秋佳节,人们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锣、鼓、唢呐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
人们通过音调来分辨锣、鼓、唢呐的声音
C.
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
D.
锣、鼓、唢呐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
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
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
D.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白天听不到机械手表指针走动时发出的“嚓嚓”声,夜晚便能听到。此现象表明影响人耳听力的因素是
A.
环境噪声
B.
声音响度
C.
发声时间
D.
光照强弱
如图所示,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
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
利用隔音板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D.
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的
二、填空题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减弱噪声的方法是______。现场有一名听力障碍人士带有助听器,助听器是利用______原理制成的。
清晨,手机闹铃的音乐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对小明来说这属于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小明用被子蒙头继续睡,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但是声音还是很大,于是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出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在______选填“噪声源”或“噪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东台”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如图甲所示,示数可以反映当时环境中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减弱噪声。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______“超声波”、“次声波”。
小强酷爱音乐,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______选填“乐音”或“噪音”。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______的等级,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答】
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此句中的“高声语”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解答】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解:
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只有A正确;BCD错误;
4.【答案】D
【解答】
凹下道路的设计可以使路两边有屏障,这样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减弱,防治了噪声的污染。
故选D。
5.【答案】D
【解析】解:A、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故A错误;
B、防治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错误;
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减弱噪声;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之间,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50dB。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普通人的身高在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7.【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
A、男高音与男低音中的低和高都是指音调的高低,高音的音调高,低音的音调低,故A错误;
B、小洋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故B错误;
C、长笛声是由笛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手机设置为静音,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为了美化环境,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学生声音知识中响度、音调、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方法的了解情况,考点较为全面,要记住声现象中的相关知识。
9.【答案】B
故选:B。
分析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的具体情况,然后与选择项进行对应从而可以获得答案。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个,如何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将门窗关闭,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居委会要求减小音乐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耳朵上塞防噪音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故D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解:
A、即使是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也属于噪声,故A错误;
B、因为锣、鼓、唢呐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故B错误;
C、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解: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不符合题意;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解:白天周围环境嘈杂,噪声较大,因此听不到机械手表指针走动时发出的“嚓嚓”声,到了夜晚,万籁寂静,周围环境噪声大大减小,因此人便能听到机械手表走动的声音了。
14.【答案】B
【解答】
A、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
CD、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防止噪音产生,也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音调?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固体可以传声
【解析】解: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骨导式助听器是利用固体来传声的,发声体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通过助听器的放大作用,引起头骨、颌骨的振动,再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6.【答案】噪声;传播过程中;声源处
【解答】
手机闹铃的音乐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闹铃干扰到小明休息,故为噪音;小明用被子蒙头继续睡,减小传进被子里的声音,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他把闹铃关掉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答案】音色?
乙?
噪声的传播途径
【解析】解: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乙是噪声的波形,因为其形状无规律,振动无规律。
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18.【答案】声源处?
响度
【解析】解:禁止汽车鸣笛是控制噪声的产生,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35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19.【答案】响度?
声源处?
超声波
【解析】解: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
图乙是禁止鸣喇叭,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处;超声波。
20.【答案】音调;空气或气体;噪音
【解答】
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他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的观众的耳中的;
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因此属于噪音。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或气体;噪音。
21.【答案】声音强弱?
70
【解析】解: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