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透镜
一.选择题
1.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个光斑,如图。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若在凸透镜远离白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5cm
B.20cm
C.25cm
D.30cm
3.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折射光线通过20cm刻度),则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4cm
C.20cm
D.40cm
4.不允许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因为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在阳光照射下就可能会引发火灾,能说明此现象发生原因的选项是( )
A.
B.
C.
D.
5.在旅游景区或森林里,不能随意丢弃矿泉水瓶。因为当瓶子装有水时,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将阳光会聚在一起,点燃枯草,引发火灾。下列光学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
A.潜望镜
B.三棱镜
C.玻璃砖
D.显微镜
6.小明同学在户外做了一个简易实验,将一个装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太阳底下,看到的现象如甲图所示。乙图是央视报道的一则新闻,一位司机将装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小轿车内,而发生安全事故。若在盛夏,所引起的安全隐患是( )
A.瓶子里的水会变质
B.干扰司机视线
C.车内可能起火
D.矿泉水瓶会滑落
7.如图所示,有一塑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
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
C.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
8.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中正确的是( )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折射
D.光通过凸透镜
9.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1.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三.填空题
12.热爱科学的小华从舅舅那得到一个新年礼物,一个制作精美的透镜,爱不释手的她不舍得用手摸,她拿起透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到远处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哦!我知道了,这是一个
(凸/凹)透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
。
13.如图所示,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用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束射向凸透镜,当用眼睛对着平面镜观看时,看到面镜里的a处有发光点,则平行光束通过凸透镜后的会聚处和a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14.图中的透镜起到
作用,是
透镜。
四.作图题
15.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16.一束光水平射向某光学元件后发生如图所示的折转,请在虚线框中的适当位置画出该光学元件。
五.解答题
17.如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
18.夏季烈日暴晒的停车场,汽车自燃时有发生。某校物理学习小组友情提示:“请不要在仪表台上平放未开封的瓶装矿泉水!”原因是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从结构角度看相当于一个
镜,尤其是能够将强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或“紫”)外线会聚所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光线经过甲之后,折射光线推迟会聚了,故甲应为凹透镜;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了,因此乙为凸透镜。
故选:D。
2.解:
由图可知,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20cm,故A正确。
故选:A。
3.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由图可知,甲凸透镜的焦距f甲=20cm,
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都为u,
已知物体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u<f甲,
物体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u>2f乙,
则有:f甲>2f乙,即:20cm>2f乙,
所以,f乙<10cm,
由各选项知,B中凸透镜的焦距为4cm,ACD中凸透镜焦距都大于10cm,故只有B正确。
故选:B。
4.解: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点的温度很高,会把枯叶点燃,导致森林火灾。
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图示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与题干的原理相同。
C、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故选:B。
5.解: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点的温度很高,会把枯叶点燃,导致森林火灾。
A、潜望镜是平面镜,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没有会聚作用,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C、光线经玻璃砖折射后,不会会聚,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是两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与题干的原理相同。
故选:D。
6.解: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在盛夏,将装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小轿车内,太阳光会聚于车内的可燃物上,车内可能起火。
故选:C。
7.解:(1)由于空气层的形状中央薄,边缘厚,所以其周围的石英是中央厚,边缘薄,这样空气层两边的石英就构成了两个凸透镜。
(2)当平行光无论是从左边进入还是从右边进入石英正方体,都会经过凸透镜会聚,从而在空气层中形成一个会聚光束。
综上分析故选B。
8.解:A、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0°,而图中反射角等于50°,故A错误。
B、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故B正确;
C、当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
D、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误。
故选:B。
9.解: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偏向了主光轴;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偏离了主光轴。
AC、这两幅图中均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而图中的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偏向了主光轴,即会聚了,故AC错误。
BD、这两幅图中均为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B图中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偏向了主光轴,即会聚了;而D图中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比原来偏离了主光轴,即发散了,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10.解:AB、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故A错误,B正确。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错误。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经凹透镜后应发散,而图中折射光线会聚了,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11.解:玻璃体被中空(中间是空气)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砖后,会变得发散。
故选:AC。
三.填空题
12.解:拿起透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到远处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即说明此时远处的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该透镜是凸透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靠近书上的字,看到字被放大了,即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靠近书上的字,看到字被放大了。
13.解:
由题知,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a处发散开来的,则凸透镜的焦点在平面镜前面,
而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凸透镜的焦点F,如图所示:
光束会聚处F和a点的距离s=2×0.3m=0.6m;
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则凸透镜的焦距:f=0.5m﹣0.3m=0.2m。
故答案为:0.6;0.2。
14.解:由图知,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发散;凹。
四.作图题
15.答: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16.解:(1)若用平面镜,则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做法线的垂线,可得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焦点。如图所示: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如图所示:
五.解答题
17.解: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BDE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ACF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都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BDE;ACF。
18.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线照在矿泉水瓶上时,矿泉水瓶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红外线的热效应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从结构角度看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尤其是能够将强太阳光中的外线会聚,导致温度升高,汽车自燃。
故答案为:凸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