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年级 初三 性别 课题 溶解 总课时____第___课
教学目标 知识点:了解溶液的概念及应用.考点: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能力: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运用方法:讲练结合
难点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第九单元 溶 液溶液及分类一、基本考点考点1.溶液、乳浊液及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液:①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特征: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③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①②考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有两种:①若溶液中有溶质,观察溶质是否减少,如不减少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②若溶液中无溶质,可试着加少量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如溶质不溶解,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考点3.溶解性、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用易溶、微溶、难溶描述。(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外因: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4)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画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进的溶解度数值;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③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考点4.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是指该气体在压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和压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5.晶体及结晶(拓展考点)(1)晶体:凡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如食盐晶体是正六面体(立方体)。(2)结晶:①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②结晶的方法:a.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民结晶。b.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三、创新考点考点6.利用溶解度知识配制溶液、分析物质所受浮力改变情况等问题(跨学科渗透考点)在液体中如果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则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如果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由公式可知,只要我们改变液体的密度,则浮力就会改变,如果液体的密度变小,则浮力变小,物体要下沉;如果液体的密度变大,则浮力变大,物体要上浮。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基本考点考点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2)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的溶质多为浓溶液,所含的溶质少为稀溶液。溶液的“浓、稀”只是溶液组成的一种粗略表示方法。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无关,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用溶质质量分数准确表示溶液的组成;①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②公式: ③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考点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步骤:①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计算出质量,液体计算出体积)。②称量或量取;称量是指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量取是指量取液体物质的体积。③溶解:把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2)用到的主要仪器:烧杯、量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等。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拓展考点)在饱和溶液中:(1)。(2)。考点4.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学科内综合考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溶液是混合物,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应求出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或求出生成物溶质质量进行计算。命题主旨往往以混合物(杂质不参加反应,可能作为生成物列入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某溶液反应,根据产生的气体(有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或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混合物中该物质的含量,并计算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意:在化学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后逸出的气体的质量。针对练习:1、(10厦门)对下列课外实验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小卵石、活性炭和细沙等物品可制作简易净水器 B.将明矾晶体悬挂在饱和明矾溶液中,晶体的形状可改变但质量不变 C.利用柠檬酸具有酸的性质,可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柠檬酸制汽水 D.将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汽油中振荡,可形成紫红色的溶液2、(10眉山)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钡餐3、(10眉山)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 A、生石灰、氯化钠 B、碳酸钙、氢氧化钠 C、苏打、小苏打 D、硝酸钾、硝酸铵4、(10眉山)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得到c g氧气,残留固体质量为d g,则d = a –c 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固体,升温,硝酸钾固体质量增加 C.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能形成200mL溶液 D.向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0mL蒸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g5、(10重庆)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80℃时KNO3的溶解度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 10 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D. 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6、(10烟台)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7、(10烟台)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8、(10福州)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2 ℃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9、(10南京)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10、(10南京)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11、(10黔东南)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21世纪教育网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21世纪教育网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12、(10泉州)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13、(10乐山)右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2℃时,b的溶解度比a的溶解度大C.在t1℃时,a、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在t2℃时,将20 g a物质加到100 g水中,得到是饱和溶液14、(10娄底)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15、(10芜湖)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操作不可能配成所需溶液的是 A. 一定量氯化钠固体溶于适量水中 B. 一定量24%的氯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 C. 15%的氯化钠溶液与13%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D. 18%的氯化钠溶液与10%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6、(10潍坊)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7、(10泰州)下列混合物中不属于溶液的是温度/℃20406080溶解度/g40505868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18、(10河南)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2)右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 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右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_____题; 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 学习管理师:
老师课后赏识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升温、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图4
0.20
0.15
0.10
0.05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
溶
解
度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