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现象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轴对称现象说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1-19 15: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 (下 册)
开封第三十三中学 代慧枢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学习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本章学习的主要目的,而第一节轴对称现象在这一章中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教科书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基础提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其在生活中的丰富文化价值。
2。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概念。
2) 难点: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性质特征,不应过分强调二者区别,但为了下面的学习这一区别又不得不提,所以如何把握这一点的深浅,适当的进行拔高就成了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学生情况: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些模糊的几何观念,而七年级上,下两学期各有一些章节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帮助学生把这些观念清晰化。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并掌握了几种简单的图形间位置,大小等关系——平行,垂直,全等。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在相关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操作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感受到了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例如,利用观察与操作的方法来验证“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相同条件下能否剪出相同的三角形来验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等。他们在活动中已经获得了一些获取新知识的经验,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 教学手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如下操作:
1。“看——议——讲——练”结合法。
2。制作课件动态演示轴对称过程。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推理、结论这一过程。
四 教学过程:
1 课堂结构:从内容上,我把这一节分为两部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而每部分内容又可以从理解层次上分为感性认识
和理性解释两部分。于是,在具体操作上我把这节课划分为2个活动。
2教学过程:
活动一.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内 容
方 式
师生活动
1.情境引入(感性活动):
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提问: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总结:不但蝴蝶可以沿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而且大家看到的那些图片都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通过这部分学习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感性认识。
2.学生活动(提炼认识):将一张纸对折后,用剪刀剪出一个图案,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则位于折痕两旁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活动总结:学生经过操作可以知道,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讲解轴对称图形概念(理性解释):
教师总结:强调几个关键词 “一个图形”, “折痕所在直线”。(为后面突破难点埋下伏笔)
4.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深化概念。 动画,幻灯片展示
教师展示部分设计较好的图案予以讲评。
幻灯片演示突出关键词。 教师引导,学生口答,教师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修改规范语言。
活动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交流、推理、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同时一步步的“挖”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活动二. 轴对称的概念
内 容 方 式 师生活动
1.学生活动(感性活动):把准备好的一张宣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 打开, 观察你所得到的图案。
位于折痕两旁的墨迹有什么关系
注意:纠正典型错误——“这两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引出本节难点: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
解决方法:⑴请学生再次阅读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其注意关键词——一个图形。
⑵展示大量生活中的轴对称,深化轴对称概念。
活动总结(理性解释): 轴对称图形指的是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而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2.学生练习:
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再次深化轴对称概念。 选取学生作品中较好的展示并讲解。
幻灯片展示
幻灯片展示 学生自主进行,可分散可协作。
教师点出难点,引导学生解决难点,并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并规范其语言。
活动二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出轴对称概念的同时,通过对比深化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深浅,应明白最后目的是深化两者概念而非强调两者区别。
3 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本节课主要探讨了轴对称现象,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4 作业
1智力游戏
2利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使其对本节知识理解更为深刻,透彻。
五。 设计说明: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的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灵活的运用教材而不是死板的教教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只是还没有用语言来规范。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从理性的角度解释它,而后再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尝试新教材的新教法,用活动+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活动展示他们的成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各种启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3。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有利于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