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初步了解生活中有一些材料可以制作酸碱指示剂。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检验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的鉴别
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点滴板、胶头滴管。
药品:蒸馏水、酒精、酚酞试液、石蕊试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红提、紫茄子皮、火龙果、紫汗菜、胡萝卜、紫甘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导入】小魔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提问】这个小魔术使用了什么原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提问】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复习回顾】复习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碱性、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归纳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
【实验1】
分别取少量氯化钠溶液、石灰水、稀盐酸于点滴板上,向其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2】
分别取少量氯化钠溶液、石灰水、稀盐酸于点滴板上,分别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将结果填入导学案上的表格。
面向全体学生,回顾知识,让学生掌握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现象并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合作探究
【实验3】
【提问】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物质可以制作酸碱指示剂,我们每个小组的桌面上分别有一种带颜色的植物的花瓣或者果实,大家能做出它们的浸出液,并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吗?
【播放小视频】植物浸出液的制作
学生制作植物浸出液,并用来做实验,看颜色是否会发生变化。
【拓展训练】
【提问】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还有哪些方法?
【设计方案】利用大理石、生锈的铁钉、锌粒、酚酞溶液、石蕊溶液以及刚刚试验出的指示剂,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鉴别出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分组探讨】学生为鉴别出三种无色溶液的实验,积极思考,发挥才智,积极交流与探讨,看看最多能想出几种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植物浸出液的制作,并检验,然后将结果填入导学案。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学生分组实验,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填写鉴别结果。
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作业】
课外思考:
如何只使用酚酞溶液一种试剂来区分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和水。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外思考、查阅资料及合作交流能力。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学 做 用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寻找生活中的指示剂
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