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解与合成

文档属性

名称 水的分解与合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19 17:21:56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回顾旧知: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
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
A→B﹢C
(H2O H2 O2)
通电
水 → 氢气 +氧气
(H2O H2 O2)
通电
水 → 氢气 +氧气
文字表达式: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旧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原子
新分子
分解
组合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金、银等)、稀有气体(氦气、氖气等)、固态非金属(金刚石和石墨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加热
加热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
≈圈
我图网
NO20090806140665
D
World
通电前
te
水分
昵图网 nIpIC. col/ huis28888
电解水的实验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一课时 水的分解 (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知道水分解的产物,学会鉴别氢气和氧气。
2. 初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 认识分解反应。
4. 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学习过程:
电解水实验
友情提示: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但通过普通玻璃尖嘴点燃只能观察到黄色火焰);3、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事项:1、必须先切断电源才能进行验证气体的实验;2、点燃气体时眼睛尽量远离,以免危险:3、将装置中的气体放出时,轻轻挤压玻璃球即可。
请同学们按照39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合作完成实验(约5分钟),然后组内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与负极相连的管内液面下降
(填快或慢)。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
②点燃体积大的气体,现象是 ,依此判断该气体是 。
③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判断该气体是 。
2、获得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气体是 ,与负极相连的气体是 ,两者的体积比是 。
②水通电分解是 变化,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其文字表达式为: ,由此可知,水由 、 元素组成。
二、微观奥秘:通过观看示意图及动画,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根据你的理解补全下列空白:
1、水通电时,水分子里的 和 分开,每两个 形成一个 ,大量的 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 形成一个 ,大量的 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
2、水蒸发时 没变,是 变化;水通电时 变成了其他 ,是 变化。
3、我们小组认为化学变化实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解为 ,
重新组合成新的 。
三、分子与原子
阅读41页第1、2自然段,结合图片,组内讨论完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 。
分子、原子具有的一般性质指 。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可以分解成 ,而 不能再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当堂达标
1、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和 ,生成的新粒子是 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
2、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食盐水——水+食盐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
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加热 加热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提升拔高:你能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的本质不同吗?
反思评价
检测结果评价
错题整理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2.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初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 认识分解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 能说出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教学重点: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初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果向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但通过普通玻璃尖嘴点燃只能观察到黄色火焰);3、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事项:1、必须先切断电源才能进行验证气体的实验;2、点燃气体时眼睛尽量远离,以免危险:3、将装置中的气体放出时,轻轻挤压玻璃球即可。
学生分组实验:按照39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合作完成实验(约5分钟),然后结合课本40页第一、二段,组内讨论完成下列问题(此环节约15分钟):
1、实验现象: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与负极相连的管内液面下降
(填快或慢)。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
②点燃体积大的气体,现象是 ,依此判断该气体是 。
③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判断该气体是 。
2、获得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气体是 ,与负极相连的气体是 ,两者的体积比是 。
②水通电分解是 变化,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其文字表达式为: ,由此可知,水由 、 元素组成。
讨论完毕后,由学生代表阐述答案并纠错。
师生小结:通过动画模拟实验,完成要点归纳。
板书:一、电解水 1、正氧负氢,正一负二 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从分子、原子角度是如何发生的?一起来阅读课本40页第三、四段,并观看动画模拟。
学生通过观看示意图及动画,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分组完成以下内容:(约5分钟)
1、水通电时,水分子里的 和 分开,每两个 形成一个 ,大量的 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 形成一个 ,大量的 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
2、水蒸发时 没变,是 变化;水通电时 变成了其他 ,是 变化。
3、我们小组认为化学变化实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解为 ,
重新组合成新的 。
学生代表阐述答案并纠错。
师生小结:通过动画模拟,归纳化学变化的实质。
板书:二、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重组
教师强调: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但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引出:接下来,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分子、原子的其他知识。
学生阅读:41页第1、2自然段,结合图片,组内讨论完成(约5分钟):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 。
分子、原子具有的一般性质指 。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可以分解成 ,而 不能再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师生小结: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为金属、固态非金属以及稀有气体。
总结归纳本节要点。
学生独立完成当堂达标(约5分钟),教师巡视,小组展示答案,进而完成自我评价与反思。
板书设计:一、电解水 1、正氧负氢,正一负二
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二、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重组
三、分子与原子
水的分解与合成(第1课时)
实验中学 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