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白居易诗四首》
感知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他是继杜甫以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所写的作品,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白居易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感于哀乐”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主张,以旧题写时事,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其诗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
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而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4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彼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
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
白居易的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诗歌的特点具体如下:
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②常用对比手法。
③注重人物描写。
“白诗四最”:
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
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
诗歌的特点
轻
肥
共十首,题下自序:“贞元、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轻
肥
轻肥出自《论语·雍也》章,“乘肥马,衣轻裘。”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
《秦中吟》:
题目就是指的诗中那些驾着马车、招摇过市的宦官们的豪华奢侈生活。
创作背景
1.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严重,生活骄奢淫逸、豪华糜烂
2.
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民间出现人吃人的现状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朱绂(fú)
樽罍(léi)
九酝(yùn)
擘(bāi)
脍(kuài)
衢(qú)州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了铺张和渲染来描绘“军中宴”
的豪华场面。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了铺张和渲染来描绘“军中宴”
的豪华场面。
奢
骄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写了血淋淋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对比
本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主题:
2.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碳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作业:
1.背诵《轻肥》;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7
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
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
《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诗中对卖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