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 第6章 变化的地形易错题(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 第6章 变化的地形易错题(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8 09:07:47

文档简介

易错题
1.
如图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2.
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2月18日17时07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北纬36.47度,东经116.64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关于这次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主要因为济南位置离海比较近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3.
2019年10月2日20时4分,贵州铜仁市沿河县(28°N,108°E)发生4.9级地震。这次地震位于(  )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C.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
不属于地震、火山喷发形成的自然灾害是(  )
A.水灾与火灾
B.滑坡与崩塌
C.岩石产生断裂与错动
D.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5.
发生地震灾害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尽可能快速、有序地撒离到空旷地带
B.如果在教室里,应争先恐后冲出教室快速撤离
C.如果在教室里,应先蹲下,两手护头,然后快速、有序地撤离
D.如果在高层建筑屋内来不及快速撤离,应该迅速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6.
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7.
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
8.
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隔着广阔的大洋,其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海底地震
C.板块分离
D.板块碰撞
9.
下列现象属于板块挤压运动产生的是(  )
A.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B.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C.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D.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陷落现象
10.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下列地形单元中,与阿尔卑斯山脉成因不相同的是(  )
A.红海
B.喜马拉雅山
C.地中海
D.太平洋
11.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板块碰撞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B.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C.火山、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D.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12.
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2月18日17时07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北纬36.47度,东经116.64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关于这次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主要因为济南位置离海比较近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13.
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D.印度洋板块是海洋面积最大的板块
14.
下列更容易发生地震的一组国家是(  )
A.英国
法国
B.日本
尼泊尔
C.澳大利亚
德国
D.巴西
俄罗斯
15.
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16.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
A.海平面的升降
B.人类活动
C.地壳的变动
D.气候变化
17.
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吻合
B.北美洲西部沿海多火山、地震
C.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海牛、鸵鸟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
18.
下列现象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四季的更替
D.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遗址
19.
下列不属于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南美洲与非洲轮廓的吻合性
B.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多火山、地震
C.南美洲与非洲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海牛、鸵鸟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
20.
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证明
D.甲丙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21.
读“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图中B地有可能是哪种地形类型(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22.
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宽广的地方是大陆架
B.最狭小的部分是洋盆
C.最浅的部分是洋盆
D.最深的地方是海沟
23.
下列关于陆地地形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低于500米为山地
B.平原的海拔低于200米
C.高原的边缘比较平坦
D.丘陵的海拔为500米以上
24.
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A.
B.
C.
D.
25.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  )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平坦
C.地表起伏小
D.海拔相差不大
26.
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冲刷作用
B.大气的降水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高山的冰川作用易错题
1.
如图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答案】D
【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流水、海浪、冰川等作用。
读图可知,此图为典型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形。
故选:D。
2.
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2月18日17时07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北纬36.47度,东经116.64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关于这次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主要因为济南位置离海比较近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答案】B
【分析】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解答】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选:B。
3.
2019年10月2日20时4分,贵州铜仁市沿河县(28°N,108°E)发生4.9级地震。这次地震位于(  )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C.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答案】A
【分析】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贵州铜仁市沿河县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贵州铜仁市沿河县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选:A。
4.
不属于地震、火山喷发形成的自然灾害是(  )
A.水灾与火灾
B.滑坡与崩塌
C.岩石产生断裂与错动
D.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答案】D
【分析】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解答】解:地震、火山喷发形成的直接灾害是岩石产生断裂与错动,地面沉陷等。地震也会发生次生灾害,是指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按其成因,种类一般分为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等。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是环境破坏造成的。
故选:D。
5.
发生地震灾害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尽可能快速、有序地撒离到空旷地带
B.如果在教室里,应争先恐后冲出教室快速撤离
C.如果在教室里,应先蹲下,两手护头,然后快速、有序地撤离
D.如果在高层建筑屋内来不及快速撤离,应该迅速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答案】B
【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解答】解: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如果在教室里,应先蹲下,两手护头,然后快速、有序地撤离,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故选:B。
6.
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答案】A
【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结合六大板块示意图得知: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亚欧板块。结合题意。
故选:A。
7.
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答案】B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解: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故选:B。
8.
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隔着广阔的大洋,其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海底地震
C.板块分离
D.板块碰撞
【答案】C
【分析】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解:大西洋处在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拉伸,海水涌灌,就形成了大西洋。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下列现象属于板块挤压运动产生的是(  )
A.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B.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C.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D.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陷落现象
【答案】C
【分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解:板块张裂运动会产生裂谷和海洋。因此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的不断扩张、地表产生陷落现象等都是由于板块张裂造成的。而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根据题意。
故选:C。
10.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下列地形单元中,与阿尔卑斯山脉成因不相同的是(  )
A.红海
B.喜马拉雅山
C.地中海
D.太平洋
【答案】A
【分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和太平洋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与阿尔卑斯山脉成因相同。而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故选:A。
11.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板块碰撞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B.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C.火山、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D.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答案】A
【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对,发生碰撞挤压。
【解答】解:A、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故符合题意;
B、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故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不符合题意;
D、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2月18日17时07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北纬36.47度,东经116.64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关于这次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主要因为济南位置离海比较近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答案】B
【分析】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解答】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选:B。
13.
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D.印度洋板块是海洋面积最大的板块
【答案】A
【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解答】解: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和地震,故A叙述正确;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这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故B叙述不正确;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故C叙述不正确;
六大板块中,面积最大的板块是亚欧板块,故D叙述不正确。
故选:A。
14.
下列更容易发生地震的一组国家是(  )
A.英国
法国
B.日本
尼泊尔
C.澳大利亚
德国
D.巴西
俄罗斯
【答案】B
【分析】(1)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选项中各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的有日本、尼泊尔,因此,更容易发生地震的一组国家是日本、尼泊尔。
故选:B。
15.
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6.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
A.海平面的升降
B.人类活动
C.地壳的变动
D.气候变化
【答案】D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解答】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故选:D。
17.
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吻合
B.北美洲西部沿海多火山、地震
C.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海牛、鸵鸟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
【答案】B
【分析】魏格纳天文学博士,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解:北美洲西部沿海多火山、地震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列现象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四季的更替
D.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遗址
【答案】D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解: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遗址,说明此处曾经是陆地,后来变为海洋,故D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则不能说明这一点。
故选:D。
19.
下列不属于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南美洲与非洲轮廓的吻合性
B.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多火山、地震
C.南美洲与非洲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海牛、鸵鸟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
【答案】B
【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与地壳运动有关,和大陆漂移无关,选项ACD与大陆漂移有关。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证明
D.甲丙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答案】D
【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并经过实地考察,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解:读图可得,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这两种动物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
故选:D。
21.
读“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图中B地有可能是哪种地形类型(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答案】B
【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所示景观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是高原景观;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2.
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宽广的地方是大陆架
B.最狭小的部分是洋盆
C.最浅的部分是洋盆
D.最深的地方是海沟
【答案】D
【分析】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
【解答】解:海底最宽广的是洋盆。海底最狭小的部分是大洋中脊,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最浅,海底最深的部分是海沟,根据题意。
故选:D。
23.
下列关于陆地地形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低于500米为山地
B.平原的海拔低于200米
C.高原的边缘比较平坦
D.丘陵的海拔为500米以上
【答案】B
【分析】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解答】解:A、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故A不正确;
B、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故B正确;
C、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故C不正确;
D、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故D不正确。
故选:B。
24.
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四个选项中只有A蘑菇石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故选:A。
25.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  )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平坦
C.地表起伏小
D.海拔相差不大
【答案】A
【分析】五种基本地形是指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征是地面崎岖不平.
【解答】解: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故选:A。
26.
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冲刷作用
B.大气的降水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高山的冰川作用
【答案】C
【分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解答】解: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