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案)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72、第73页的内容)
1.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先进行对口令练习,好吗?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7的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瞧,这四个好朋友正在为扎花环做小花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2。
生:我知道他们一共做了28朵花。
师:如果每7朵花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成几个花环?
生:一个花环需要7朵花,28里面有几个7,就可以扎成几个花环,所以用除法计算,28÷7=4(个)。
师:在计算28除以7时,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之前学过用乘法口诀求商,28除以7,我就想几七二十八呢?“四七二十八”,所以商就是4。
师:说得非常棒!
师:如果老师说把这28朵花,扎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想法和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在交流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A类
连一连。
2×3 42÷6
1×7
36÷6
14÷2
28÷7
2×2
42÷7
(考查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B类
(考查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30÷7≈4(个)
教材习题
第72页“想想做做”
1.
42 7 6 7 1 7 35 5 7
2.
略
3.
4 7 3 7 35 42 7 7 7
4.
42÷6=7(串) 42÷7=6(颗)
5.
49÷7=7(排)
6.
35÷7=5(个)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案)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77、第78页的内容)
1.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好吗?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师:现在请大家欣赏一幅漂亮的图案,说说图中有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图。
生:图案是由两只头对着头、尾碰着尾的喜鹊组成的。
师:是啊,这幅图案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说说你的想法。
生:花边长16厘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把16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算16÷2的时候,想“二( )十六”,这样就知道了商是8。
师:如果还是这条花边,平均剪成8段呢?
生:那就是把1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仍然用除法计算,计算的时候还是想有关的乘法口诀,这样16÷8=2,因为“二八十六”。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计算除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己学会总结,逐步形成模型化思想】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16÷2=8
16÷8=2
想:二(
)十六
(
)八十六
A类
在括号里填数。
24=( )×( )=( )×( ) 16=( )×( )=( )×( )
6+( )+( )+( )+( )=30
(考查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B类
超市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8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考查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学生能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6 4 3 8 2 8 4 4 6 6 6 6 (后4空答案不唯一)
B类:8×3=24(元) 24>20 不够
教材习题
第78页“想想做做”
1.
24 32 56 8 4 8 3 8 7
2.
略
3.
8 8 8 8 7 8 6 8 8 5 2 3
4.
8 8 4 16 2 32 1 64
5.
32÷8=4(组)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案)
练习十二。(教材第79页的内容)
1.
熟记8的乘法口诀。
2.
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学完8的乘法口诀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你掌握得怎样呢?让我们来检查一下吧。
师:请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第6题图。
生1:图中有小汽车,有面包车。
生2:图中的“停车收费标准”牌子上告诉我们:小汽车每辆4元,面包车每辆6元,货车每辆8元。
师:如果有8辆小汽车要收费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牌子上已经告诉我们每辆小汽车4元,所以8辆小汽车要收费多少元,就是计算8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4=32(元)。
师:说得很好。如果是7辆面包车要收费多少元呢?
生:因为每辆面包车收费是6元,这样7辆面包车的收费就是计算7个6是多少,也就是6×7的口诀是“六七四十二”,所以6×7=42(元)。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如果有8辆货车要收费多少元?
师:怎么解答呢?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每辆货车要收费8元,8辆货车就是8×8=64(元)。
(只要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合理的,就要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发现条件进行简单记录,避免在分析时记不清数据或题意】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十
二
8的乘法口诀
用8的乘法口诀求
A类
算一算,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B类
想一想,填一填。
1只螃蟹一张嘴,(
2
)只眼睛,(
8
)条腿。
2只螃蟹二张嘴,( )只眼睛,( )条腿。
3只螃蟹三张嘴,( )只眼睛,( )条腿。
4只螃蟹四张嘴,( )只眼睛,( )条腿。
5只螃蟹五张嘴,( )只眼睛,( )条腿。
6只螃蟹六张嘴,( )只眼睛,( )条腿。
7只螃蟹七张嘴,( )只眼睛,( )条腿。
8只螃蟹八张嘴,( )只眼睛,( )条腿。
(考查知识点: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8 16 24 32 40 48 56 64
32 24 48 64
B类:4 16 6 24 8 32 10 40 12 48 14 56 16 64
教材习题
第79页“练习十二”
1.
略
2.
8 40 64 32 16 56 24
7 2 6 5 1 3 8 4
3.
2×8=16 24÷6=4(答案不唯一)
4.
8×3=24
5.
17+15=32(人) 32÷8=4(组)
6.
(1)4×8=32(元) (2)7×6=42(元)
(3)一辆货车的收费相当于几辆小汽车的收费?(答案不唯一)
思考题:△=6 ○=4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案)
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第71页的内容)
1.
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交流谈论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编制7的乘法口诀。
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图。
师:同学们,喜欢拼图吗?瞧,老师带来了什么?(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摆1只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情境引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说一说,填一填。
师:如果就这样继续摆下去,摆3只、4只……7只,分别需要几个三角形?你能独立计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表格。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在计算三角形个数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如果用乘法口诀计算,会算得更快。
生2:按每次计算的结果,可以编制7的乘法口诀。
2.
编口诀。
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结合前面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再想想刚才的表格计算过程,共同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关于7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7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由背诵7的乘法口诀。
3.
记口诀。
师:说说你是如何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知道“六七四十二”,那么7个7就比6个7多1个7,42+7=49,所以“七七四十九”,依此类推就容易记住7的乘法口诀了。
生2:我是这样记住7×8的,因为6个7再加2个7就是8个7,也就是“六七四十二”中的42再加“二七十四”中的14就是56,所以“七八五十六”。
……
对于学生的记忆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不仅促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点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师: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习方法等进行全面总结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信心】
7的乘法口诀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A类
看谁先到家。
(考查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熟记7的乘法口诀)
B类
一个帐篷最多可以住7个小朋友,有36个小朋友,5个这样的帐篷能住下吗?
(考查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35 21 28 42 28 14 49 21 24
B类:7×5=35(人) 35人<36人 不能住下
教材习题
第71页“想想做做”
1.
28 28 28 35 35 35 42 42 42
2.
7 7
3.
一七得七 1×7=7 7×1=7 三七二十一 3×7=21 7×3=21
六七四十二 6×7=42 7×6=42
四七二十八 4×7=28 7×4=28
五七三十五 5×7=35 7×5=35
七七四十九 7×7=49
4.
21 49 42 7 35 14 35 28
5.
4×7=28(个)或7×4=28(个)
6.
6×7=42(户)或7×6=42(户)
7.
3 7 4 6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案)
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第77页的内容)
1.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
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课件、小正方体。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要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吗?亲自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摆1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师:如果要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能算出来吗?摆3个、4个……8个呢?算一算,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3表格。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结合自己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编制8的乘法口诀呢?
生1:应该从“一八得八”开始编。
生2:应该按顺序看几个8是多少。
师:那就结合自己填写的表格,在小组里共同编制8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编制8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由背诵8的乘法口诀后,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记忆8的乘法口诀,不仅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8的乘法口诀,背口诀的时候如果忘了,可以根据它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来推出,8的乘法口诀都是表示有几个8)你是怎样学到的?学得高兴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A类
在括号里填数。
8×8-( )=56 8×4+8=8×( ) 2×8-( )=7×2
(考查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B类
1.
填空。
(考查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使学生能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
猜一猜:有一篮鸡蛋,比60个多,比70个少,摆放在纸箱里,摆的排数和每排的个数同样多,这篮鸡蛋有多少个?
(考查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学生能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8 5 2
B类:1.
40 4 8 7
2.
8×8=64(个)
教材习题
第76页“想想做做”
1.
40 40 40 48 48 48 56 56 56
2.
8 8
3.
六八四十八 6×8=48 8×6=48 四八三十二 4×8=32 8×4=32
八八六十四
8×8=64
一八得八
1×8=8
8×1=8
七八五十六
7×8=56
8×7=56
二八十六
2×8=16
8×2=16
五八四十
5×8=40
8×5=40
4.
16 32 64 16 48 56 32 24 8 40 56 48
5.
28 42 70
6.
3×8=24(个)
7.
7 8 5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案)
练习十一。(教材第74、第75页的内容)
1.
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基础性练习。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解决一道基础性的习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第4题。
师:你能说出几道算式?试着写下来,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生1:7×1=7,7×2=14,7×3=21,7×4=28,7×5=35,7×6=42,7×7=49。
生2:7÷1=7,14÷2=7,21÷3=7,28÷4=7,35÷5=7,42÷6=7,49÷7=7。
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无论说出算式的多少,都要给予肯定。
2.
综合性练习。
师:刚才的习题帮助我们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第9题。
师:说说读完题,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就是1支钢笔可以换7支圆珠笔,所以买4支钢笔就相当于是换4个7支圆珠笔,所以买圆珠笔的支数就是7×4=28(支)。
生2:我是想要计算每支钢笔的价钱,就要根据每支圆珠笔2元,先计算7支圆珠笔的价钱,因为7支圆珠笔的价钱与1支钢笔的价钱相等,所以2×7=14(元),每支钢笔就是14元。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练
习
十
一
7×(
)=(
)
(
)÷(
)=7
A类
搭一座这样的房子需要7块积木,小红、小丽、小明和小东四个好朋友各搭一座这样的房子共需要几块积木?
(考查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B类
(考查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7×4=28(块)
B类:7×3+5=26(桶)
教材习题
第74页“练习十一”
1.
略
2.
略
3.
28 1 5 7 6 4 35 7 24 35 7 14
4.
7×1=7 7÷1=7(答案不唯一)
5.
20 30 39 16 40 52
6.
16 16 25 25 36 36
7.
(1)4×7=28(人) (2)28÷4=7(组) (3)28÷7=4(人)
8.
(1)21÷3=7(盆) (2)21-7=14(盆)
9.
7×4=28(支) 2×7=14(元)
10.
35÷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