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
1.?彼得一世规定凡开办工场的场主及其亲属均可免服兵役和免交人头税。1721年,他又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凡领主拥有的地下矿藏,加以隐瞒,迟迟不开采者,处以死刑。这些规定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B.促进了俄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D.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
A.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B.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
C.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 D.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3.?公元6世纪到12世纪的五百多年时间里,拜占庭金币被各国商人认可为地中海地区的标准货币,又有人称其为“中世纪的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拜占庭( )
A.统治地中海地区?????????B.连年征战扩张领土
C.是地区贸易中心?????????D.经济实力领先其他地区
4.?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形成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封建庄园盛行农奴制度
B.封建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保守
C.封建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社会的基础
D.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庄园经济也日益兴盛
5.?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
A.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 B.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C.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 D.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
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进行宗教迫害
7.?“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对欧洲的现实威胁使得基督教国家必须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其他基督教国家和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多重压力,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崛起中的民族君主国最应优先考虑的和最高的国家利益。”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
A.加重了欧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B.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联合 D.加强了欧洲国家的君主专制
8.?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
A.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B.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9.?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前往麦地那。历史学者在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时,认为穆罕默德的行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问下列哪项史实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意义( )
A.伊斯兰教以此年为宗教公元元年
B.穆罕默德获得了当时麦地那贵族的支持
C.颁布了《麦地那宪章》和组建了穆斯林公社
D.伊斯兰教教义被阿拉伯半岛广泛接受
10.?大化五年(649年),某国君主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该国是
A.中国 ??????B.朝鲜 ????C.印度 ???? D.日本
11.?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中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予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非所有人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 )
A.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B.体现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
C.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
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12.?《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13.?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下列哪项不是它的特征( )
A.伊斯兰教独尊安拉,不予许崇拜其他神
B.伊斯兰教一般作为一国的基本教义,甚至具有法律文献的作用
C.伊斯兰教的宗教结构较为宽松,没有形成集权化管理
D.某些教义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14.?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
A.学者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C.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非洲文化与发展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15.?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进行改革,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 B.便于国王加强对官员控制
C.适应不同地区风俗的需要 D.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1-5BDCDA 6-10BBBCD 11-15CBCDB
16(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重视“例”的作用;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別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