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5
CDBAC
6——10DCDBC
11——15DBAD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5分。
16.(1)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品德(孝廉)(3分)
(2)示例:看法:东汉史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1分)
说明:史学家把历史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维护等级秩序;(1分)等级划分的依据体现了儒家“仁”和仁政的思想;(1分)尧、舜、周文王等都是被儒家称颂的统治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等级最高;(1分)而秦始皇、夏桀、商纣王等是人们眼中的暴君,等级都排在后面。(1分)西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1分)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其影响深入社会各个方面,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对此的反映。(1分)
17.(1)肯定财富的正当性(1分)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新航路开辟,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物欲膨胀(3分)
(2)把追求财富看做上帝旨意,但反对个人享受。
宗教改革,资本原始积累(4分)
(3)放任追求个人财富可以实现社会财富增长,
促进工业化进程,导致无序竞争引发经济危机。(3分)
18.
(1)表现: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中国人对此关注度不高,且关注的人少。(3分)
(2)变化: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1分)
背景:甲午战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2分)
(3)影响:借用进化论呼唤国人的民族意识,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增强了救亡图存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改革封建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思想启蒙作用。(4分)
19.(1)抗美援朝,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中苏建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3分)
(2)中国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3分)召开中八大、《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一边学习苏联,一边反思苏联模式弊端;一边在艰难中探索,一边在行进中总结。(3分)
20.(1)特点:反抗外来侵略;由忠君到限制君主权力、推翻君主统治;学习西方。(2分)
原因: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战败,意识到自身的落后;西学东渐,民权观念的传播;清政府腐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5分)
(2)表现:坚持党的领导;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维护国家尊严。(2分)
意义: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2分,任答两点)
高二历史第1页,共1页盐城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应是
A.
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
B.
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
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右图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商鞅铜方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图中的底部铭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对此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①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②反映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③图中的铭文为小篆字体??④便利各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A.
①②③
?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唐朝时,士大夫最爱金碧辉煌的壁画,壁画规模宏大,用色流光溢彩,而到了宋代,上流社会流行淡雅的水墨画,在尺寸之间展现文人意趣。下列选项中可能导致宋代绘画风气转变的因素是
A.朝廷实行“强干弱枝”政策
B.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C.市民文化的影响扩大
D.科举考试影响到文化取向
4.
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彰显人的主体意识
B.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C.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一文中写到:“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据此,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
结束了秦汉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B.
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
C.
促进了国人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
D.
为争取民族独立作出重要贡献
6.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换了战斗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知识界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丧失
C.
北洋政府对学生运动的压制
D.
马克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7.1929年,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在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这表明周恩来
A.
认为革命尚处于低潮
B.
抵制党内泛滥的“左”倾错误
C.
重视推广井冈山经验
D.
党内普遍认可毛泽东的做法
8.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
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B.
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9.
《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于1514-1515年创作的艺术作品,传说画中圣母的原型是拉斐尔在梵蒂冈教堂偶然遇到的一位抱孩子的美丽母亲;有学者根据圣母相貌宣称,画中圣母正是拉斐尔的恋人芙纳蕾娜。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第一种说法属于传说不具价值
B.
《椅中圣母》的原型仍需严谨考证
C.
芙纳蕾娜是画中圣母的原型
D.
综合考证一定能够确认历史的真相
10.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挑战教会的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11.“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D.启蒙运动时代?
12.《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一场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经济的转变。《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济贫法》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却对最无助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该作品
A.揭示了英国政府救助贫困人群的责任
B.反映了英国蒸汽时代繁杂的社会问题
C.再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
D.说明了英国政府大力干预市场的经济
13.下表是1950–1962年苏联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指标比较表。这说明当时
项目
国别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固定资本投入年平均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固定资本投入增长速度之比
苏联
6.3
10.5
0.6
英国
2.6
3.0
0.87
法国
4.7
3.6
1.3
联邦德国
7.2
5.5
1.3
意大利
6.1
3.6
1.7
美国
3.4
3.2
1.06
A.苏联经济效益与西方主要国家差距较大
B.苏联的工业化水平远低于西方主要国家
C.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比重出现严重失调
D.冷战的消耗使苏联经济增长的势头减缓
14.
二战后,美苏争锋,冷战局面出现。下图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示意图,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美苏核赌博造成的危机是冷战背景下第一次“特种战争”
②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华盛顿、纽约处在导弹射程之内
③美苏对抗与危机时有发生,但双方能寻求途径达成妥协
④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军事封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下表反映是2010~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对表格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缩小
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D.
各国积极推进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5分。
16.(10分)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完成下列要求:
(1)班固把历史人物划等评述的做法,对后世的哪一选官制度产生了影响?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选官的标准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7分,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7.(11分)追求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财富辩护,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我们考察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变化……的时代背景时,既要看到……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处在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的前夕。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
对他们(新教徒)来说,财富的享受虽然是绝对禁止的,但致力经济活动变成了禁欲者的天职……假如成果伴随获利的结果,它被认为是上帝赐福给信徒的显示,这也显示上帝笑纳他经济生活的方式。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三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财富。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
“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财富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财富。
——亚当斯密《国富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财富观并分析其历史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新教徒的财富观,并结合所学,分析知识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4分)
(3)材料三如何看待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该认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18.(10分)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面临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摘编自《陈旭麓文集》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清末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有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竟、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4分)
19.(1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巨大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毛泽东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1950年
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进行了武装干涉。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立场,毛泽东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能否实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治国能力。在毛泽东领导下,新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工业建设,我国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工业体系。
材料二
新中国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选择了学习苏联模式。十月革命后,苏联(苏俄)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迅速汇集全国人、财、物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给新中国诸多鼓舞和启发。建设经验的缺乏,也是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国家治理方式作出了诸多努力且取得了突出成绩。
材料三
为不断推进新中国的稳定发展,毛泽东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在历史的行进中边探索边总结。毛泽东对新中国民主政治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发展建设中,毛泽东强调要总结一切有益经验,在1956年,他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的各项得失。
——摘编自季春芳
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对外举措和政策?新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的工业建设的开端是什么事件?(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选择学习苏联模式的原因。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有哪些表现?(6分)
(3)新中国成立后,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建国初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4分)
20.(11分)爱国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5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戌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再到
1900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纵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李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4分)
高二历史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