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250010668000重庆八中2020—2021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列子在《两小儿辩日》中记载了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一事:一个小孩认为早上太阳近,因为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近,因为中午比早上感觉更热,对此孔子未作决断。这反映了
A.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诸子百家之间的诘难日趋激烈???? D.民众文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2.西汉初年,陆贾著《新语》一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他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认为“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这一思想
A.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B.满足了统治者追求长生的愿望
C.描绘了儒家大同社会的蓝图????? D.反映了新政权积极有为的风貌
3.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有九十二篇,其中饮食烹饪类占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菜肴和点心等。由此可知,《齐民要术》
A.系统总结了前代手工业技术????? B.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富足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D.体现出古代科技的实用特征
4.唐代传奇小说大多由科考士人所作,题材丰富,多为神怪、爱情、历史、侠义等类,描写了现实中各种世态,生活气息浓厚,主人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考试内容出现革新??????? B.小说发展为传播民俗的主要媒介
C.开放且丰富的社会风貌??????? D.“弃武从文”逐渐成为时代风尚
5.与唐代浓艳鲜丽的服饰风格相比,宋代的服饰整体上呈现淡雅恬静、朴素无华的特点;但在朝服上体现等级色彩的饰品与图案较前代更多、更加严格。这反映了宋代
A.重文轻武治国方略????????? B.市民生活丰富多样
C.理学影响社会审美????????? D.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6.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其爱国忠贞之情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尽管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主要原因在于
A.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B.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
C.统治者好恶决定艺术的评判???? D.朝代更替影响书法艺术评判?
7.明后期,文学领域“性灵说”流行开来,该学派强调诗歌创作要表现作者的真实个性和情感;清代才子袁枚提出诗歌创作需将性情合一,提倡直抒真情,反对各种约束以及“粉饰蹈袭”。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文学呈现哲学化思辨化趋势?????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进步思潮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D.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8.鸦片战争中,西人面对的是闭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搜集资料,编写书籍,介绍西方。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等。这说明当时有识之士重在
A.主张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 B.号召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C.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情况?????? D.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启蒙
9.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历史进化论类比为儒家经典《公羊传》中的“三世说”;谭嗣同在《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基督教和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界的“以太说”混合。上述做法意在
A.抨击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 B.为变法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C.用西方学术变革传统文化???? D.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肯定
10.赵敦华在《西方哲学简史》一书中指出:他们(智者学派)认为,一切都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没有不变的道理,一切都可以怀疑,一切被人们奉为规矩的常理都能在辩论中推翻。智者学派这一言论
A.标志着西方人精神的觉醒 B.为民主改革提供一定舆论氛围
C.最终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D.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弱
11.文艺复兴早期,薄伽丘认为但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公众事务”和“荣誉”上是不值得的;15世纪人文主义者布鲁尼则将“在共和国政府里为公民服务”视为但丁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对但丁评价的差异说明了
A.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所发展?? ? B.文艺复兴已超越了文学和艺术领域
C.人文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D.阶级与立场影响人们对人物的评价
12.英国在1611年出版了英语版《圣经》,在教会内使用,并规定以英语为正式语言取代拉丁语;荷兰于1637年规定使用“国定版”《圣经》,在国内推进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上述做法
A.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否定了罗马教会的作用??? ?? D.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13.下表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欧洲出版商印制《百科全书》的情况?
总数
法国国内
法国之外
加放
巴黎本
4225
2000(?)
2050
175
日内瓦本
2150
1000(?)
1000
150
卢卡本
1500(+100)
250(?)
1250
(150)
里窝那本
1500(+100)
0(?)
1500
(100)
日内瓦—纳沙泰尔本
8525
7257
754
514
洛桑—伯尔尼本
5500(+300)
1000(?)
4500
(300)
合计
23400(+500)
11507
12054
839(+500)
注:卢卡、里窝那为意大利城市名,纳沙泰尔、洛桑、伯尔尼为瑞士城市名
由此可知当时
A.印刷领域出现技术革新??? ?? B.商业出版推动启蒙思想传播
C.近代出版行业空前繁荣???? ? D.欧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航游世界时,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由此可见,与进化论产生直接相关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B.环球远航探究和实践经验积累
C.思想解放运动拓宽人们视野 D.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成为整体
15.二战后,英国出现了一批主题为叛逆青年的影片,主人公一般是劳动者出身,他们热切期盼的全新生活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实现,于是产生失望、愤怒等情绪。这类电影作品
A.抒发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B.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倾向
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 ?D.带有反传统反理性色彩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16题15分,17题12分,18题15分,19题13分)
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35年,孔子17岁之后出仕为官,当时从事的是“季氏史”,也曾做过“司职吏”。后来先后在鲁国、齐国等地做官,其从政生涯的巅峰是出任鲁国大司寇。公元前498年,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另谋仕途。十四年后,在其69岁时返鲁,从此专行教道直至老死。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辑录成《论语》一书。
——据《史记·孔子世家》译编
材料二 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演说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相信,关于人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还说“美德即知识”,但他强调道德不是那种可以真正教授给你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由于他善于刺激人们独立思考,被称为“牛虻”。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府处于死刑。苏格拉底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记录进《理想国》、《裴多篇》等书中。
——摘编自戴维·罗比森《伦理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在传播上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历史作用。(7分)
17.(12分)阅读《中国思想家的籍贯分布及历史地位》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思想家
籍贯
历史地位
春秋
孔子
鲁国,今山东
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
战国
孟子
邹国,今山东
“亚圣”
西汉
董仲舒
广川,今河北
“汉代孔子”
唐代
韩愈
河南河阳
古文运动先驱
南宋
朱熹
福建尤溪
理学集大成者
明中期
王阳明
浙江余姚
心学集大成者
明清之际
李贽
福建泉州
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江苏昆山
晚清
魏源
湖南隆回
新思潮代表
康有为
广东南海
维新变法运动发起者
孙中山
广东香山
民主革命先行者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3世纪中国古代书院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即四书五经。
二、重要读物:宋明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三、其他: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据陈元晖等主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整理
材料二 14-16世纪欧洲大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文法、修辞
逻辑
算术、几何学
法学、医学
天文学、力学
音乐
——据刘明翰等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书院课程与欧洲大学课程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7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位,在国王之上;教士之位,在平民之上,常享特权,免常务……因封建制度之故,国权破碎分离,自神而王,自王而侯、伯,自侯、伯而士,自士而市府,逐渐推移,法律之组织极散漫……代议选举之权,由身份而异,贵族及教士占非常之势力,法律亦因阶级为区别。
……宗教无特权……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之……法律下,一切阶级皆平等,教士不能有特优之权。宪制下统治者能以权力临教会……国家者,自国民而成者也,但中央统制之权仍存于国家。国民基础,其范围日趋广大。法律亦以国家统一之精神,施平等于全体……选举之权,达于人民全体……法律通全国而为一。
——摘编自伯伦知理《国家学》
(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中世纪到近代“国家思想”的具体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国家思想”变化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AADCC 6-10:BDCBB 11-15:ADBBD
材料题
16.(1)传播对象:孔子游说诸侯国君,苏格拉底对民众演讲;
传播内容:孔子传播儒家道德,苏格拉底传播理性美德;
价值目的:孔子以济世致用为方向,苏格拉底以真理美德激发人们思考;
传播手段:孔子晚年专心文教,苏格拉底坚持真理演说。(1对差异4分,2对8分)
(2)孔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他所提倡的个人道德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修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苏格拉底:思想中的人文、理性精神对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其他言之有理即可)(1点2分,3点7分)
17.示例一:
论题:中国古代儒学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需求。
阐述: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其他学说改造儒家思想,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观点来适应统治者需求,从此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取得了独尊地位,成为主流思想;面对佛、道思想的冲击,宋明儒家学者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重视思辨,强调伦理道德,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明清之际,秉承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儒学家既批判了理学的不足,又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众治、”“工商皆本”等主张,进一步发展了儒学。
儒学自先秦创立,经过历代儒者的努力,内涵不断发展完善。
示例二:
论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断加深
说明: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对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康有为倡导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仿行西方民主共和制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陈独秀、蔡元培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空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步步深入。
18.(1)特点:书院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后期成为科举附庸;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关注人的发展。(1点2分,4点8分,2点中国、2点欧洲)
(2)原因: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欧洲: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1点2分,4点7分2点中国、2点欧洲)
19.(1)①(从教权和国家主权的关系上)由教权凌驾于王权到国家主权至上②(从主权发展趋势上)国家权力由分散到集中③(从维系主权手段上)法律的作用日益凸显
④(从主权来源上)由有等级的代议制到真正的人民主权(1点2分,3点6分)
(2)①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②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随着壮大,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⑤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欧美大陆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点2分,3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