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440011188700苏州市第五中学校学考调研测试???高二地理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号返回舱 B.环绕地球飞行的神舟十一号
C.进入大气层的陨石 D.天空中的白云
2019年11月28日7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高分变率对地观测系统微波遥感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地球
3.高分十二号卫星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 )
①精准定位 ②国土普查 ③防灾减灾 ④汽车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凌日即指地球上看到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的现象,今年的水星凌日将出现在11月11日。完成下面小题。
5.凌日现象发生时,暗星体遮挡的部分是太阳的( )
A.中心 B.光球 C.色球 D.日冕
6.除水星外,下列可能凌日的行星是( )
A.木星 B.土星 C.金星 D.月球
7.太阳能量来源于( )
A.氦气爆炸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外部的核聚变反应 D.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文中所述“黑气”是指( )
A.太阳耀斑 B.太阳风 C.日珥 D.太阳黑子
9.这种现象强烈时对地球的影响,错误的是( )
A.扰乱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 B.影响有线通讯
C.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D.可能出现美丽的极光
下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的共同特点有( )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来源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能与人类的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12.仅从纬度角度看,热带地区获取太阳辐射比温带地区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更集中
B.太阳高度小,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更集中
C.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得少
D.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得多
读中国太阳能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大致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多西少
14.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
A.人类活动 B.海陆分布 C.黑子、耀斑 D.纬度、天气、地势
15.火山喷发若诱发地震,则附近海面上人们的感受是(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只有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2019年5月7日5时19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罗贝省(6.96°S,146.49°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7.关于地震及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震级大小与震源深度有关 D.地震波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500m高处。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9.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一天来到美丽的大蜀山,它突发奇想,从大蜀山“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如果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莫霍界面-地慢-古登堡界面-地核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慢-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1.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A.a+b+c B.a+c+d
C.b+c+d D.c+d+e
23.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主体是河流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
25.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②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本以正身,改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_____作用增强( )
A.① B.② C.③ D.④
2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 )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代表地面辐射 B.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 D.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30.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31.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 B.增强②
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D.增强④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2.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33.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18时—次日7时 B.7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中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5.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 B.18时至次日6时
C.8时至16时 D.6时至18时
读“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6.若用该图表示海陆热力环流,则关于白天黑夜以及C、D之间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时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CD之间为清爽湿润的海风
③此时为黑天,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④CD之间为温暖干燥的陆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7.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38.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表示地面摩擦力 B.b为地转偏向力
C.c为实际风向 D.此风在南半球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问题。
3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N>PM,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③ C.⑦或⑧ D.③或④
40.若此图表示近地面等高面,PN<PM,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④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20分)
41.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表示地球的字母是________;与其相邻的两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填行星名称)(3分)
(2)图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行星运行轨道之间。(2分)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能反映出来的是什么?(2)分
42.如图为地震波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左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波,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波。(2分)
(2)在右图中,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E表示_______________界面。该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F处,地震波①完全消失,地震波②的速度也突然______________,该处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界面。(4分)
(3)科学家们以E界面和F界面为界,自外向内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圈层。(2分)
43.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天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5分)
材料一: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中甲)。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____(左或右)偏,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____(填字母)。(2分)
(2)乙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温最高的是____。(2分)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____。(1分)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B
6.C
7.D
8.D
9.B
10.C
11.D
12.A
13.A
14.D
15.B
16.B
17.D
18.C
19.D
20.A
21.A
22.A
23.C
24.D
25.C
26.D
27.C
28.C
29.C
30.B
31.D
32.B
33.B
34.B
35.C
36.A
37.A
38.C
39.B
40.D
41.(1)C;金;火
(2)D;E
(3)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42.横波 纵波 莫霍界面 增加 下降 古登堡界面 地幔 地核 高
43.左 B B A ①③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