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精选(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精选(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8 08: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34小题)
1.(2019秋?中山区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C.氧气用于气焊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2.(2019秋?甘井子区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玻璃破碎 C.酒精挥发 D.冰雕熔化
3.(2019秋?大东区期末)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D.把鼻子凑到集气瓶口附近闻气体的气味
4.(2019秋?大东区期末)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铜丝导电 D.食物腐烂
5.(2019秋?皇姑区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积雪融化 B.琢玉成器 C.铁钉生锈 D.霓虹闪烁
6.(2019秋?沙河口区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纸张燃烧 C.粮食酿醋 D.矿石粉碎
7.(2019秋?锦州期末)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挥发 B.爆炸 C.过滤 D.燃烧
8.(2019秋?锦州期末)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难溶于水
B.水在4℃时密度最大
C.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9.(2019秋?丹东期末)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在火灾现场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线拉断 B.消防用水汽化
C.屋顶燃烧 D.拱柱摔碎
10.(2019秋?大洼区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动植物呼吸
C.电灯发光 D.活性炭吸附毒气
11.(2019秋?辽阳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作为清洁能源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12.(2019秋?昌图县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B.冰雪融化
C.煤气燃烧 D.酒精挥发
13.(2019秋?灯塔市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可作润滑剂 B.氧气用于炼钢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金属钨可作灯丝
14.(2019秋?鞍山期末)下列用途中,主要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干冰作制冷剂
C.用氢气作燃料 D.用金刚石裁玻璃
15.(2019秋?和平区期末)地方特产的下列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龙井茶叶 B.酿造茅台原浆
C.晾晒云南米线 D.东坡肘子切片
16.(2019秋?沈河区期末)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难溶于水 B.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C.一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D.金刚石硬度大
17.(2019秋?法库县期末)下列对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8.(2019秋?兴城市期末)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
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9.(2019秋?锦州期末)下列有关液体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量取液体 D.滴加液体
20.(2018秋?沈北新区校级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空气液化 B.矿石粉碎 C.海水晒盐 D.食物变质
21.(2018秋?新抚区期末)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划玻璃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
22.(2018秋?新抚区期末)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品红扩散 C.纸张燃烧 D.酒精挥发
23.(2018秋?新抚区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连接仪器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24.(2018秋?沙河口区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铁器生锈
25.(2018秋?大石桥市校级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石桥南楼某矿厂从矿山开采镁矿石
B.石桥大酱是用黄豆为原料发酵制成的
C.高坎某粮食加工厂把水稻磨成大米
D.虎庄某企业用铝合金材料制门窗
26.(2018秋?西岗区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氦气填充气球 B.氧气用于制炸药
C.水银填充温度计 D.石墨作电极
27.(2018秋?辽宁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玻璃破碎 C.水结成冰 D.粮食酿酒
28.(2018秋?辽宁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29.(2018秋?和平区期末)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炭燃烧 B.海水晒盐 C.粮食酿酒 D.饭菜变馊
30.(2018秋?灯塔市期末)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粮食酿酒 C.冰雪融化 D.水蒸发
31.(2018秋?皇姑区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石蜡融化
C.水的蒸馏 D.酚酞试液变红
32.(2018秋?大东区期末)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煤油燃烧 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
33.(2018秋?铁岭期末)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钢铁生锈 C.石蜡熔化 D.压榨果汁
34.(2018秋?沈河区期末)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烛芯周围石蜡熔化 B.产生明亮火焰
C.放出热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5.(2019秋?鞍山期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36.(2019秋?铁西区期末)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根据学过的知识,依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此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还有   、   。
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4小题)
1.【解答】解: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雕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能随意丢弃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C、很多药品具有毒性、腐蚀性等,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故选项说法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铜丝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积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琢玉成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钉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霓虹闪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氢气难溶于水是利用氢气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水在4℃时密度最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电线拉断只是将其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消防用水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木质屋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拱柱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10.【解答】解:A、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动植物呼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活性炭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1.【解答】解:A、氢气作为清洁能源是利用氢气氢气燃烧后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生锈吸取氧气和水,生成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C。
12.【解答】解:A、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煤气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C。
13.【解答】解:A、石墨可作润滑剂,是利用石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石墨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金属钨可作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氢气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A、采摘龙井茶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酿造茅台原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晾晒云南米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肘子切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6.【解答】解:A、氢气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不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是无色气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7.【解答】解:A、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可溶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颜色、气味、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B。
18.【解答】解:A.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浮在水面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蜡烛跟着被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20.【解答】解:A、空气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食物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1.【解答】解:A、金刚石用于划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解答】解: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品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3.【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24.【解答】解:A、纸张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器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5.【解答】解:A、大石桥南楼某矿厂从矿山开采镁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桥大酱是用黄豆为原料发酵制成的,发酵了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高坎某粮食加工厂把水稻磨成大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虎庄某企业用铝合金材料制门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6.【解答】解:A、氦气填充气球是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制炸药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水银填充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7.【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现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8.【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29.【解答】解:A、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饭菜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30.【解答】解:A、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1.【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水的蒸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显碱性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煤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变质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铁钉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33.【解答】解:A、瓷碗破碎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压榨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34.【解答】解: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烛芯周围石蜡熔化、产生明亮火焰、放出热量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5.【解答】解:(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处最先碳化,a处处于火焰的外焰部分,说明了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做法合适;
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做法合适;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做法中不合适;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做法合适。
(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的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蜡烛重新燃烧。
故答案为:(1)小。 (2)外焰。 (3)C.(4)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36.【解答】解:如图所示的实验,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形成红色喷泉,说明氨气易溶于水,并且氨水显碱性;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故答案为: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