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精选(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精选(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8 08: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19秋?中山区期末)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燃料的充分燃烧 B.农家肥料的腐熟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2.(2019秋?锦州期末)下列做法符合 安全要求的是(  )
A.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B.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3.(2019秋?丹东期末)2019年3月,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30名救火英雄牺牲,下列救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着火可以设置隔离带,清除部分可燃物
B.救火时要注意观察火场地形是否复杂,避免遇到林火“爆燃”现象
C.发生险情时,要顺风逃生,要往山上逃生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
4.(2019秋?丹东期末)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查找
B.用明矾净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炒菜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D.高层楼房着火时,要尽快乘电梯逃生
5.(2019秋?灯塔市期末)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的原理错误的是(  )
A.剪断烛芯﹣隔离可燃物
B.吹灭﹣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用杯子把蜡烛罩上﹣隔绝氧气
D.用湿抹布熄灭﹣隔绝氧气
6.(2019秋?昌图县期末)在下列安全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家中炒菜的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7.(2019秋?昌图县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热
B.转化观:水能变成汽油
C.微粒观:氯化钠由分子构成的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8.(2019秋?昌图县期末)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再采用合适的方式灭火
B.某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珍贵古籍,一旦着火,应该选用干粉灭火器来而非水来灭火
C.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因为外界条件而改变
D.一旦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按照先拨打报火警电话119,后尝试自行灭火,不得已再撤离火场的优先顺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9.(2019秋?灯塔市期末)面粉生产车间严禁吸烟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护环境
B.防止火灾
C.防止爆炸
D.保护工人免受尼古丁的危害
10.(2019秋?辽阳期末)小睿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11.(2019秋?鞍山期末)加强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有关灭火及对应的原理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B.吹灭蜡烛火焰﹣﹣﹣﹣﹣﹣﹣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D.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隔绝空气
12.元旦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
C.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13.(2018秋?新抚区期末)如图表示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4.(2018秋?丹东期末)下列灭火方法(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草场着火开辟隔离带
B.油、气着火用干粉灭火器
C.精密仪器,珍贵书籍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D.普通可燃物着火用水灭火
15.(2018秋?西岗区期末)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氧化钙与水反应 B.镁与盐酸反应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16.(2018秋?辽宁期末)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C.在室内使用煤炉时,要注意通风,防止发生煤气中毒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粉尘爆炸
17.(2018秋?和平区期末)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再采用合适的方式灭火
B.某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珍贵古籍,一且着火,应该选用干粉灭火器而非水来灭火
C.一且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按照先拨打报火警电话119,后尝试自行灭火,不得已再撤离火场的优先顺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D.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因为外界条件而改变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8.(2019秋?甘井子区期末)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   ,燃烧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热能。
(2)汽油或   是汽车常用燃料,在汽油中可加入适量的   作为汽车燃料,既可以节省   资源,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19.(2019秋?西岗区期末)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
(1)化石燃料均含有   元素,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小的化石燃料的是   。
(2)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   。
(3)除水力、风能、核能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   。
20.(2019秋?中山区期末)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它们在物质分类中都是   。
(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可用作燃料的一种产品是   。
(3)将煤作燃料,主要是利用   与氧反应放热,为了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21.(2019秋?沙河口区期末)目前,汽车、轮船常使用的燃料之一是   。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   。据资料显示,北方某些地区冬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增多,其原因之一可能是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的一种做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2.(2019秋?沙河口区期末)为了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Ⅰ:分别将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并按照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白磷或红磷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
实验Ⅱ:利用 80℃的热水、少量干燥的白磷和红磷,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
(1)实验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实验Ⅱ,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得出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请写出其中的对比之处及其相应的结论
(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什么?
(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说明空烧杯的主要作用。
(5)结合相关知识,说明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
四.解答题(共11小题)
23.(2019秋?中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加热器钢板上的三个小槽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白磷、红磷、被沙子覆盖的红磷,用电炉给钢板加热,观察到:①中白磷最先燃烧且越烧越旺;②中红磷一段时间后开始燃烧;③中红磷没有燃烧。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24.(2019秋?甘井子区期末)你知道吗?当遇到小范围的木材、棉、毛、纸张等火灾时,可以打开一个大瓶可乐的瓶盖,用手指堵住瓶口使劲晃动,接着将瓶口对准火源松开手指,可乐随即喷涌而出,可以把火扑灭。
(1)解释“可乐灭火”的主要原因   。
(2)油锅起火不能使用大瓶可乐灭火,说明理由   。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物失火时,也不能使用“可乐灭火”,一般使用哪一种灭火器   ?使用时为什么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离喷射口远一些   ?
25.(2019秋?大东区期末)燃烧与灭火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小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2)图一所示实验的灭火原理是   。
(3)图二所示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同时烧杯内壁会变黑,该实验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种)   。
26.(2019秋?沙河口区期末)据报道,2022年底前我市主城区的居民,将告别使用了110年的人工煤气,普遍使用上高效、安全的天然气。根据下表中提供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天然气
人工煤气

主要成分
甲烷(CH4)
H2、CH4、CO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
爆炸极限
5%~15%
4.8%~50%
有害性
一般不使人中毒
极易使人中毒
热值
约3.5×107J/m3
约1.5×107J/m3
(1)与人工煤气相比,为什么说天然气做燃料更高效、安全?
(2)天然气燃具的进空气管道比人工煤气燃具的粗。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V)与分子数(N)之间成正比”的结论,说明其中的道理。
27.(2019秋?丹东期末)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和实验室中的问题:
黑火药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点燃时硝酸钾放出氧气,可燃物   遇到氧气后发生剧烈燃烧,在高热下又发生其它的化学反应,最后生成三种物质,请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反应原理为:2KNO3+S+3C一定条件?   +N2↑+3CO2↑
28.(2019秋?丹东期末)在庆典场合,经常看到漂浮在空中的气球,如果填充气球的气体是氢气,会存在一定危险。2019年广州商学院门口发生汽车爆炸事故,爆炸原因是车内装载了氢气球和氢气打气瓶,并且发生了气体泄漏,当用车钥匙遥控(通电)开车门时发生爆炸。
(1)请解释爆炸的原因   。
(2)现在一般用氦气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这一“替代”说明氦气具有哪些性质:   。
29.(2019秋?辽阳期末)能源、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是由   炼制而成的。
(2)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它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应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填字母)。
A.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节约纸张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30.(2019秋?灯塔市期末)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回答:
(1)天然气是一种   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汽车尾气含有许多有害气体,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通过催化转化器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中有   种氧化物。该反应之所以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因为   。
31.(2019秋?和平区期末)利用所学习的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 )森林突发大火消防队员常使用一种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可以喷出类似十二级台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该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   请你再举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森林大火的灭火措施   ;
一般不考虑用水灭森林大火的原因是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1月份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身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C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①通过阅读用题中信息回答问题。请说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
②燃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③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H4 B.CO2 C.N2 D.面粉
32.(2019秋?建平县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
33.(2019秋?沈河区校级期末)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   、   (填化学式)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   能.
2020-2021学年辽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解答】解:
A、燃烧的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B、农家肥料的腐熟,属于缓慢氧化,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C、镁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进行,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吸热反应,故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室内起火,不能开窗通风,以免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说法错误;
B.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说法正确;
C.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说法错误;
D.发现燃气泄漏,应先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开窗通风,不可开灯,以免引发燃烧或爆炸,说法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森林着火可以设置隔离带,清除部分可燃物,属于灭火的方法中隔离可燃物,故A说法正确;
B、救火时要注意观察火场地形是否复杂,避免遇到林火“爆燃”现象,增加可燃物容易使火势增大,故B说法正确;
C、发生险情时,要逆着风向逃生,故C说法错误;
D、可燃性气体容易引起爆炸,所以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要立即开灯查找,以免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B.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将硬水软化,说法错误;
C.炒菜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是因为氧气不足造成的,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说法正确;
D.发生火灾时常会发生停电,所以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说法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剪断烛芯属于消除可燃物灭火,对应正确;
B、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对应错误;
C、用杯子把蜡烛罩上是隔绝氧气灭火,对应正确。
D、湿抹布盖火,属于隔绝氧气灭火,对应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A.家中炒菜的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切不可用水浇灭,以免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B.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免发生危险,说法正确;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布盖灭,说法正确;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说法正确。
故选:A。
7.【解答】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A正确;
B、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而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不可能变成油,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再采用合适的方式灭火,以防触电,正确;
B.某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珍贵古籍,一且着火,应该选用干粉灭火器而非水来灭火,以防造成书籍损坏,正确;
C.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因为外界条件而改变,正确;
D.一且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按照先尝试自行灭火,然后拨打报火警电话119,不得已再撤离火场的优先顺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面粉生产车间中漂浮很多面粉颗粒,面粉颗粒是可燃物,当与空气混合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故要严禁吸烟。
故选:C。
10.【解答】解:A.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说法正确;
B.玻璃棒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火柴棒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氧气,说法错误;
D.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内因);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外因),说法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B.嘴吹灭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错误。
C.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D.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可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使火熄灭,故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布手帕不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A、管道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管道煤气有毒,故A正确;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利用放出的热量取暖或煮饭等,故B正确;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故C正确;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煤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14.【解答】解:A、森林、草场着火开辟隔离带,利用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气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精密仪器,珍贵书籍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否则容易受损;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普通可燃物着火用水灭火,利用的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B、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不正确;
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煤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在室内点煤炉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煤气中毒,故正确;
D、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故正确。
故选:A。
17.【解答】解: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再采用合适的方式灭火,以防触电,正确;
B.某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珍贵古籍,一且着火,应该选用干粉灭火器而非水来灭火,以防造成书籍损坏,正确;
C.一且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按照先尝试自行灭火,然后拨打报火警电话119,不得已再撤离火场的优先顺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错误;
D.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因为外界条件而改变,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8.【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汽油或乙醇汽油是汽车常用燃料,在汽油中可加入适量的乙醇,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故答案为:(1)甲烷;化学;(2)乙醇汽油;石油。
19.【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天然气是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小的化石燃料;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3)除水力、风能、核能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还有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氢气等;故填:太阳能(或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故答案为:(1)碳;天然气;(2)二氧化硫;温室效应;(3)太阳能(或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20.【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
(2)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不同产品,汽油、煤油、柴油都可以做燃料;故填:沸点;汽油;
(3)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利用碳与氧反应放热,为了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将煤粉碎,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天然气;混合物;(2)沸点;汽油;(3)碳;将煤粉碎,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1.【解答】解:汽车、轮船使用的燃料有汽油或柴油,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北方某些地区冬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增多,其原因之一燃烧煤炭取暖造成的;可以使用脱硫煤。
故填:汽油或柴油;可燃冰;燃烧煤炭取暖造成的;使用脱硫煤。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2.【解答】解:(1)在图1实验中,观察到白磷或红磷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氧气被耗尽而熄灭,这一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填:燃烧需要氧气;
(2)在图2所示实验中,白磷与红磷均具有可燃性。铜片上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探究可燃物照烧是否需要氧气;故填: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4)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是一种有毒物质,若没有烧杯罩着则会使得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所以烧杯的作用是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撒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故填: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撒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四.解答题(共11小题)
23.【解答】解:对比①和②处的白磷与红磷均与氧气接触,用电炉给钢板加热,观察到:①中白磷最先燃烧且越烧越旺;②中红磷一段时间后开始燃烧,这一现象说明红磷的着点比白磷高;③处的红磷用沙子覆盖的目的是隔绝氧气;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且和氧气接触;
故填: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且和氧气接触。
24.【解答】解:(1)可乐是碳酸饮料,分解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乐灭火”的主要原因是:隔绝氧气;
(2)油锅起火不能使用大瓶可乐灭火,理由是: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可乐会将有溅出,扩大火势;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物失火时,也不能使用“可乐灭火”,一般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离喷射口远一些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会冻伤手。
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
(2)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可乐会将有溅出,扩大火势;
(3)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会冻伤手。
25.【解答】解:(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02)图一所示实验的灭火原理是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由以上实验的现象可知,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又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可以防止二氧化碳造成的窒息;
(4)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故填:
(1)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4)严禁烟火。
26.【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以及信息可知,天然气的爆炸极限小、一般不使人中毒,更安全,热值高,更高效;故填:天然气的爆炸极限小、一般不使人中毒、热值高;
(2)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等分子个数的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时,甲烷需要的氧分子个数多,由“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V)与分子数(N)之间成正比”可知,天然气燃具的进空气管道比人工煤气燃具的粗;故填:等分子个数的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时,甲烷需要的氧分子个数多。
27.【解答】解:硫磺、木炭属于可燃物,所以硫磺、木炭遇到氧气后发生剧烈燃烧;
由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则右侧还缺少2个钾原子,1个硫原子,所以化学式为K2S。
故答案为:硫磺和木炭;K2S。
28.【解答】解:(1)通常用来填充气球的气体是氢气,这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但大量使用氢气球存在一定危险,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危险。
(2)现在多用氦气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这一“替代”,说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答案为:(1)氢气在汽车的有限空间内通电时发生急剧燃烧产生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爆炸。
(2)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没有可燃性)。
29.【解答】解:
(1)汽油或柴油是由石油炼制而成的;
(2)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是:乙醇能减少燃烧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石油等资源等。
(3)A、尽量乘坐公交车,不开私家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节约纸张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答案:
(1)石油;
(2)乙醇能减少燃烧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等;
(3)D。
30.【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H4 +2O2点燃?CO2+2H2O;
(2)乙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属于有毒的物质,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N2和CO2,反应方程式为:2CO+2NO 催化剂?N2+2CO2;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答案为:(1)化石;CH4 +2O2点燃?CO2+2H2O;
(2)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2CO+2NO催化剂?N2+2CO2; 三;有毒的反应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31.【解答】解:(1)高速气流吹火,使火的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至于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火就熄灭。再根据灭火的其它原理,可以选择:①消除可燃物(设置隔离带)、②隔绝氧气(或空气)(用沙土覆盖等)任何一种方法即可。一般不考虑用水灭森林大火的原因是很难将足量的水及时运送到森林火灾现场;
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设置隔离带(或将火势蔓延的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很难将足量的水及时运送到森林火灾现场(合理即可)
(2)①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性;
②点燃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B;
③氢氧化镁受热分解成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达到了灭火的目的;氢氧化镁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镁和水;故填:氢氧化镁受热分解成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Mg(OH)2△?MgO+H2O;
(3)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遇到明火的时候可能发生爆炸;
A、CH4属于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的时候可能发生爆炸;
B.CO2不属于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的时候不可能发生爆炸;
C、N2不属于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的时候不可能发生爆炸;
D.面粉属于可燃性粉尘,遇到明火的时候可能发生爆炸。
故填:AD。
32.【解答】解:【实验1】只有a处的白磷同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a处白磷燃烧,同时观察到现象是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实验2】开通电源后,铁具备了燃烧的条件,所以会看到铁丝剧烈燃烧;
【实验3】根据看到的现象可知,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
【实验1】a、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4P+5O2点燃?2P2O5;
【实验2】铁丝为可燃物,集气瓶中充满氧气,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温度升高至铁丝的着火点,因此铁丝可以燃烧;3Fe+2O2点燃?Fe3O4
【实验3】2Mg+CO2点燃?2MgO+C、燃烧不一定总需要氧气助燃.
33.【解答】解: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两种氧化物溶于水会生成相应的酸,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汽油是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会放出热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故答案为:(1)汽油;
(2)SO2;NO2;
(3)甲烷; 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