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2. 彼得与狼(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辽海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2. 彼得与狼(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28 13: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于1936年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使孩子们受到教育的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乐曲结构为自由发展的奏鸣曲式。充分运用不同乐器不同的音色及演奏特点写出了新颖不俗的逼真的“人物”形象旋律,既丰富了音乐 的表现力又便于记忆。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根据音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较强的学生还能在音乐欣赏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但原有的知识部分学生出现遗忘,应注意全面系统的讲述。
设计意图:
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使传统与创新走向融合,既抓重点乐器的音色,创作特点相结合的教学,体现对不同乐器的听觉体验,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丰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能力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情感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知道音乐也能讲故事,从而喜欢交响童话,并能从故事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教学重点、难点:
听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感受并体验乐器音色刻画出来的人物和动物的性格特征,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听交响乐《铁匠波尔卡》,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听《铁匠波尔卡》,模仿铁匠打铁动作,垒铁,大锤凿,小锤敲,订钉,磨刀,推煤进炉等一系列动作,让同学们感觉到音乐的神奇。不同声音让人有不同的想象。
师:通过刚刚大家听到的乐曲《铁匠波尔卡》,大家想到了些什么?
生:
师:音乐就是这么神奇,它能让听到它的人们联想到一些有关的事情。那这么神奇的音乐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它是由一个个乐器通过不同的音色特点来塑照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介绍乐器:
提琴家族,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圆号,大管。(播放PPT)
由于同学们对不同乐器了解的程度不同,每种乐器以不同的方式提问。教师总结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擅长演奏的风格。个别乐器请学生进行演奏或吹奏的动作模仿。
设计意图:并不是所有同学对所有乐器都有所了解,先介绍音色特点,便于接下来的学习。
2.故事人物的介绍:
提问:是否有同学听过《彼得与狼》的故事。
如果有,请同学们说一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果没有,由老师来介绍故事人物。
设计意图:先揭示故事中人物,便于学生有方向的寻找音乐中的形象。
3.听音乐连线
听辩音乐,说一说是由哪种乐器来演奏,并且猜一猜如果这种乐器来诠释故事中的人物,应该是哪个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既复习了乐器的音色特点,也揭示了故事中的人物,更便于理解音乐。
4.听辩交响童话:
分段听交响童话,请同学们找一找每段都出现了那些人物。个别段落请同学们试着创编一下,你所认为的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全曲较长,学生一次听完全曲,难以记录故事人物和音乐旋律。
5.视唱两条旋律:(1)彼得主题旋律片段
(2)老猫主题旋律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听赏音乐,大家对《彼得与狼》部分旋律片段有所记忆,此处加了两条情绪完全相悖的旋律的视唱,提示同学唱好视唱一定要加入情感。
5.完整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对交响童话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啦大家完整欣赏一遍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听的同时注意你听到的乐器所代表的人物。并请同学讲一讲你所听到的故事《彼得与狼》。
六、结语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乐器,聆听了它们的音色,了解了它们能够表现的形象特点。也听了《彼得与狼》这个童话故事。童年是美好的,相信普洛克菲耶夫创作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一段美好而快乐的音乐记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喜欢音乐,热爱音乐。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保二小学 朱琳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