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苗山画眉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辽海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是苗山画眉鸟》为主要课程的综合音乐活动。
教材分析:
《我是苗山画眉鸟》是一首具有苗族风格的儿童歌曲,五声调式一段体结构,2/4、3/4拍,中速,活泼。第一段歌曲结尾处倒数第三小节出现3/4拍而后紧接2/4拍子结束,节奏一放一收情绪热烈。第二段结束处,速度渐慢,曲调六度向上延长音,快乐的情绪得以尽情释放,而后原速结束在四度向上的高音“1”上,干净利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一、通过对歌曲《我是苗山画眉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风俗、苗族文化,增强学生对苗族风土人情的进一步了解。
二、通过歌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变化音的演唱方法。
三、指导学生用甜美的声音、饱满的热情,演唱《我是苗山画眉鸟》,激发培养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与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风俗文化与风土人情,解决歌曲中的变化音与下滑音的演唱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解决并掌握歌曲中2/4和3/4拍的节拍变化,使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及电教设施:
钢琴、打击乐、竖笛、电脑课件、歌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音乐。
1、学生听音乐《苗岭早晨》走进教室。
2、教师身着苗族服饰,表演苗族舞蹈。
[设计意图:在欣赏笛子独奏《苗岭早晨》,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清大自然气息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中;并为新歌教学的导入做以铺垫。]
二、游戏激趣,新课导入:
1、复习苗族儿歌《高高苗岭什么最亮》。
语言设计: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的裙子漂亮吗?这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苗族)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苗族的歌曲,下面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介绍苗族:
⑴学生自己来介绍苗族:
语言设计: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对苗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⑵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苗族: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苗族的历史、服饰、节日、歌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声势游戏:
语言设计:苗族的姑娘们在唱歌跳舞的时候,小伙子们都会在旁边为她们拍手,呐喊助威。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出示课件)女同学按节奏读第一行歌词,男同学读第二行歌词。
⑴分组练习。
⑵集体读词。
⑶加入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4、欣赏歌曲《我是苗山画眉鸟》,说说歌曲内容。
语言设计:同学们,苗山的画眉鸟听到大家的呐喊声也飞到的我们的教室了,它想为我们唱一首歌,请大家欣赏一下,听一听它唱了些什么?
三、审美体验,学习新歌:
1、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试唱下面的曲谱,并学习它在竖笛上的吹奏方法。
1 = F 2/4
5 3│1 -│3 -│1 -│b3 2│1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解决歌曲难点,让学生掌握变化音的演唱方法。]
2、节拍变化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此练习,让学生适应节拍的突然变化,找准节奏点。为新课教学解决难点。]
3、练习用竖笛吹奏曲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随琴默唱歌曲歌词
6、随伴奏演唱歌曲《我是苗山画眉鸟》
[设计意图:用视唱歌曲曲谱解决歌曲中的b3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按节奏读词解决2/4和3/4拍的节拍转换,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演唱歌曲。]
四、分组学习、展示个性
方法:将同学分成三组:打击乐组、歌表演组、演唱组。
形式:分组讨论,老师到各组指导,给予意见。
打击乐组:学生互相讨论为歌曲配上合适的打击乐器和伴奏型;
歌表演组:根据苗族的舞蹈动作创编舞蹈;
演唱组:同学们用力度变化的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语言设计:同学们,歌曲我们学会了。为了更好的来演唱,下面我们分成打击乐伴奏、舞蹈创编和演唱三个组,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组与自己的组员们讨论,研究出一套能够更好表现歌曲的方法。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加入打击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用适合歌曲意境的打击乐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加入歌表演让学生在说苗族、看苗族、唱苗族歌曲的同时,亲身的体会苗族歌曲所带给他们的不同以往歌曲的感觉;为歌曲演唱加入力度的变化,提高学生驾御歌曲的能力,让歌曲随着自己的理解去表现、演唱,突出自己的个性。]
五、课堂小结,情感延伸。
语言设计:同学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苗族兄弟他们的生活很艰苦。因为他们生活在大山里面,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他们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苗族兄弟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日子越过越好。老师希望大家有机会时一定要到苗寨去看一看,去体验一下,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在祖国大家庭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学生们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福伦小学
徐爽
《我是苗山画眉鸟》教学反思
辽海版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歌曲《我是苗山画眉鸟》是一首具有苗族风格的儿童歌曲。五声调式一段体结构2/4、3/4拍,中速,活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的课标要求,我把指导学生用甜美的声音、饱满的热情,正确演唱《我是苗山画眉鸟》,激发培养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与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就紧紧地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而展开了。
本课教学活动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走进音乐。开始我就让学生在《苗岭早晨》这首轻松、欢快的乐曲声中走进了教室。接着老师表演了一段苗族舞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直接把孩子们带入音乐的世界里。
第二个环节是游戏激趣,新课导入。在这里我通过一段短小的声势练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歌曲的难点部分,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同时让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各部位一起活动,增强了他们的节奏感,也培养了他们的身体谐调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三个环节是审美体验,学习新歌。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读歌词。在理解歌曲基础上学唱歌曲,在学习过程中找难点,解决难点,使学生不仅能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更能有感情地演唱。让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及表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也顺利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四个环节是分组学习,展示个性。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加入打击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用适合歌曲意境的打击乐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加入歌表演让学生在说苗族、看苗族、唱苗族歌曲的同时,亲身的体会苗族歌曲所带给他们的不同以往歌曲的感觉;为歌曲演唱加入力度的变化,提高学生驾御歌曲的能力,让歌曲随着自己的理解去表现、演唱,突出自己的个性。
第五个环节是课堂小结,情感延伸。教师通过讲诉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真正达到本课的教育目的。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激励下自主学习,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减轻学习的压力,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福伦小学
徐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