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采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采山》并演唱二声部。
2.认识全十六、小附点的节奏,并能根据歌曲拍击节奏。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感受加入二声部合唱效果,并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掌握前十六、全十六和小附点的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3.在多形式的歌曲演唱中,体验活泼、快乐、奔放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小附点、全十六节奏的学习。
2.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难点:
十六分音符不同搭配下的衔接。
咬字和吐字。
二声部的掌握。
课 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
快乐是儿童健康情绪的主色调,儿童学习过程本身应当让孩子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针对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法、合作交流法、游戏激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感受雨后大山清晨美景。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和老师一起去感受春的气息。春姑娘伴着一阵春风悄然来到人间,花草树木们都挺直了腰。大山顿时变成翠绿色,一场春雨后,大山里长出许多新鲜的蘑菇和木耳。你们听,下雨了……
(二)模仿小鸟小雨声音,进行发声练习。
师:沙 沙 0 沙 沙 0
师:小鸟也在欢快地唱着歌呢。啾啾啾啾
师:那让我们模仿一下轻快的小雨滴的声音,小雨在山头上,高高的。
师:那我们来模仿一下清脆的小鸟的叫声。(均匀一点)
师:跟着钢琴来模仿一下。这雨声、小鸟声,他们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那让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模仿一下,感受一下。(合着伴奏加入雨声、小鸟声)。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快速融入情境,进行发声练习,为歌曲拓展二声部教学做准备。)
二、聆听歌曲、感受音乐
(一)聆听歌曲《采山》,感知内容。
师:多美的森林交响曲啊,瞧!几个小姑娘唱着歌跑来了,仔细听,她们都唱了什么?老师看一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师:歌中小姑娘在唱什么呢?
生:回答
(二)教师自弹自唱,学生再次感知内容。
师:A:没听出来吧?这首歌歌词很密集,听老师唱一遍,相信认真听的孩子会听出来的。
B:你的小耳朵真灵,除了采蘑菇,她们还采了什么呢?听老师范唱,相信认真听的孩子会听得更清楚。
C:请你,请你。孩子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小姑娘采的东西可多了,听老师唱一遍,你还会发现什么呢?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采野果,采山菜!
师:你们听得可真仔细。
(三)教师表演唱,学生感悟歌曲情绪。
师:山里的人们把进山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叫作采山,就像我们在茶山上采茶叶、挖竹笋、采野菜一样。孩子们最喜欢到山里采山了,请听老师带来的表演唱,从老师的动作、表情、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欢快、喜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初步感知歌曲内容及表达情感。)
三、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一)读歌词,拍节奏
1.师读生拍
师:采山是快乐的,游戏也是快乐的,和老师一起玩一个游戏,我来读,你来拍,看谁的节奏感最强!准备好了吗?
师:孩子们,完成的不错。
2.生读生拍
师:孩子们,一起来挑战一下,边读歌词边拍节奏。
抽学生读,解决难点。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句。(找出读错的地方)
师:我们班的孩子节奏感真强,通过读歌词、拍节奏就解决了全十六、小附点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我读你拍的节奏游戏,掌握全十六节奏、小附点节奏,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知识,同时解决歌曲难点,也为进一步学好歌曲做铺垫。)
(二)唱旋律、学歌曲
1.聆听旋律,找出相同乐节。
师:会拍还要会听,听老师唱一段旋律,看谁能找到相同的乐节?小耳朵仔细听,准备好了吗?(师合着伴奏唱旋律,并写出1.2.3.4.5.6乐节)
生:(第1乐节和第2乐节是一样的。)
A:你的旋律辨别能力真强,再听老师唱一遍,其他乐节还有相同的吗?
生:(第4和第6乐节也是一样的。)
B:孩子们,你们太让老师惊讶了,你们是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旋律辨别能力最强的!让我们一起见证一下,看孩子们回答的正确吗?
2.师再次演唱曲谱,画出旋律线。
师:正确吗?掌声送给这两位音乐小天才!
师:一二乐节组成了第一乐句,三四乐节组成第二乐句,五六乐节组成第三乐句。所以这首歌曲就有三个乐句,六个乐节。
3.试唱乐谱,感受旋律。
师:我们就唱一唱相同乐节的曲谱吧。基本拍准备,一二、一二。我先弹、你再唱,唱。
师:刚才老师听到这位孩子唱的特别的准确,坐姿也端正,孩子们,坐直了!
师:第四、第六乐节唱一唱。基本拍准备,一二、一二。我先弹、你再唱,唱。
4.词曲结合,演唱歌曲。
(1)师生合作,接龙演唱
师:我们班孩子的识谱能力真强,加入歌词试一试。相同乐节1、2、4、6你们的,不同的乐节3、5我的,听明白了吗?(师弹伴奏学生跟唱)
师:交换来唱一唱。
(2)生完整演唱第一段
师:真能干,我们把第一段歌词完整的来唱一唱。
(3)加快速度演唱
师:老师加快速度了,再来唱一遍。
(4)生自学第二段
师:咱们自学第二段,来挑战一下!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5)结束句重点指导
师:孩子们,什么装满了小竹篮?“直向梦里钻”悄悄的钻到梦里面。
(6)合伴奏演唱(站起来演唱)
师:让我们合着伴奏音乐唱一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从相同乐句歌词入手学习,挖掘乐句的音乐要素、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参与、体验、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体验歌曲快乐。)
四、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一)生自我展示,学生评价
师:请坐,孩子们唱的真好听,那谁来展示一下呢?小演员上台了,观众认真听,认真看,待会来评价评价。
师:他们唱的怎么样?
生:评价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二)艺术处理,师生清唱
1.学生演唱,加入采山动作。
师:孩子们,挎上小竹篮跟着老师一起去山上看看都有什么野菜呢?走起来,(踩着小雨去采山……)得意的。(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我们要轻轻地放进小竹篮里,要不就会弄坏他们。(演唱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采来山菜嫩又鲜)
师:采了这么多丰收的果实,真高兴啊,我们要(带着香甜回家走,歌儿飘上山尖尖。)
师:孩子们,你们的歌声在半山腰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带着香甜回家走,歌儿飘上山尖尖。)
2.根据学生演唱效果,再次处理歌曲情感
师:就这样,继续来。第二段,走起来(踩着小雨去采山,小小身影林中钻……得意的花呀花满蓝,果呀果满篮……)丰收了,我们要回家了,(唱着歌儿回家走,笑声直向梦里钻)孩子们,我们唱着的歌儿在山脚呢,我们要让我们的歌儿回荡在大山里,再来唱一唱。(唱着歌儿回家走,笑声直向梦里钻,悄悄的直向梦里钻。)
师:我们合着伴奏感受采山的快乐吧!全体起立!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艺术处理,让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内涵。)
五、声部拓展、完美演唱
(一)二声部练习
师:请坐,我们采山多快乐呀!小雨和小鸟也来为我们庆贺。(师唱小雨和小鸟声音)。
师:那让我们加入小雨和小鸟的队列中吧。
(二)分组配合
师:真好听,那老师请第一组的孩子模仿小雨和小鸟的声音,演唱5、6乐节的歌词,听明白了吗?请第二组的孩子们听歌曲、做动作、用表情表现采山的快乐!
师:请第二组的孩子演唱歌曲并做采山的动作,请第一组的同学设计小雨和小鸟的动作。看谁的想象力丰富!
(三)合作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那老师请第一组的同学模仿小雨和小鸟的声音,演唱5、6乐节,请第二组的同学来演唱歌曲,看谁是最快乐的采山娃!
(四)再次演唱,加深印象
师:孩子们,我们的歌声没有飘到山尖尖上呢。再唱一遍,相信孩子们唱的更完美!
师:孩子们,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孩子们,快乐是需要分享的,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台下的老师们吧,让快乐的歌声在慧智厅上空飘荡!
师:全体起立,孩子们,咱们进山喽!
师:和孩子们采山真快乐!好了,和下面的老师说再见。向左转!老师再见!孩子们,提上我们丰收的小竹篮,唱着歌儿一起回教室吧!让我们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小朋友!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采山》是首单曲调歌曲,加入二声部进行创新教学,学生在丰富的歌曲教学中提高音乐练习演唱,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表演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热情,更能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也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