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巩固题
1.判断题(打“√”或“×”)
(1)射线比直线短.(
)
(2)一条线段长6
cm.(
)
(3)射线OA与射线AO是一条射线.(
)
2.手电筒射出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
(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折线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
B.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
D.线段CD和线段DC是同一条线段
能力提升题
1.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
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
(2)
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
(3)
射线
AB
和射线
AC
是同一条射线吗?
(4)
图中有几条射线?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
A
B
C
2.
如图,在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
,根据下
列语句画图:(1)
做射线BC;(2)
连接线段AC,BD交于点F;
(3)
画直线AB,交线段DC的延长线于点E;
(4)
连接线段AD,并将其反向延长.
A
B
C
D
拓广探索题
往返于A、B两地的客车,中途停靠三个站,每两站间的票价均不相同,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A
C
D
E
B《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用正确的方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
3.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明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意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1、师生活动
(1)创设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树时,要把一排树栽齐,怎么办?
(不急于评价学生的答案,学完这节课后希望大家有自己满意的答案);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和生活中丰富的图片,学生直观上观察图片。引出课题:线段、射线、直线。
(2)提出问题: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它们,首先来看它们的概念
根据小学学习的经验,我们知道,线段,有几个端点?能不能延长?(学生口答)再举一些生活中关于线段的例子。
(3)巩固概念: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一重量级武器,是什么?(金箍棒)从耳朵里掏出来时,我们近似的可以看成什么?(线段)好,大家想想一下,现在金箍棒在我手心,我们一起施法,让它变变变,你能想象出它的一端怎么变化?(无线向上),那数学上,我们就可以近似的将它看成什么线?(射线)(教师引出射线概念)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射线的例子。老师将金箍棒在手里转转转,我想让它继续变长,向两个方向延长,可以得到什么?(直线)(教师引出直线概念)引导学生再举一些生活中直线的例子。说一说,再线段的基础上,射线、直线的形成过程。
(4)猜一猜,以谜语的形式感受三条线的特征
2、设计目的
(1)用生活中大量的图片引入话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索欲望。
(2)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中的“线”,开始“数学化”------逐渐接近“线”的概念。
(3)分析归纳是真正的“数学化”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相应能力的机会。
(4)巩固概念活动就是典型的抽象活动------形成概念。
3、活动预期
(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短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较高的课堂关注。
(2)学生充分感悟射线和直线的“无线延伸”。
(3)经历抽象过程,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能有较为理性的理解。
第二环节:再探联系,数学表示
1、师生活动
(1)引出表示方法:我们学习了新图形,当然要给出它们的表示,才能方便和别人交流。我们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那我们把两个点分别用大写字母A、B表示出来,这条线段,也就可以表示为什么呢?(线段
AB(或线段BA)),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a来表示,那么读作什么?(线段a)好了,大家在你的学案上表一表,再写出来。咱们一起再来看射线,我们知道,射线有一个端点,为了突出端点的重要和延伸的方向,我们是这样标出的(射线OA),大家思考,我能不能表示为射线AO呢?(对,不能。延伸方向表示的从A到O).那大家再学案上自己标注一下。直线呢?没有端点怎么表示呢?让学生先猜测,再给出结论。
(2)比较归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比较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完成表格的填写。
名称
图形
表示方法
延伸方向
端点个数
长度可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3)练习强化。给出三组不同类型的练习。巩固知识点。
2、设计目的
(1)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真正体现“做数学”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观念。
(2)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使概念的数学表示成为了必然。
(3)通过比较和归纳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归纳与概括能力等
3、活动预期
(1)学生通过画图、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理解。
(2)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发现表述不清的问题,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期望产生的“冲突”。
(3)通过完成表格,让学生全面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学生在用字母表示三种线的时候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如用两个小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等。
第三环节:探究性质,回归生活
1、师生活动
(1)画一画和情境设置。⑴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⑵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画一画,初步感受。再结合生活情境,猜想并验证。
(2)引出问题。上述现象说明了一个怎样的事实?学生描述从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解决课前问题。学生能得出正确结论。体会数学应用于生活。
(4)应用举例,分组活动,找找生活中的例子。
2、设计目的
(1)设置情境就是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设置该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逐渐接近直线的性质。
(3)使学生在归纳交流过程中理解直线的性质
(4)应用举例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活动预期
(1)希望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暴露出其真实的思维层次和方式,如认为只钉一个钉子就能固定或将两个钉子钉在木条的两端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实,交流后能归纳出较为准确的表述。
(3)大多数学生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利用性质的实例。
第四环节:内化知识,拓展升华
1、师生活动。
(1)拓展:过平面上的三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过平面上的四点呢?
(2)反思与小结。
(3)欣赏与创造。
2、设计目的
(1)探究题旨在巩固概念的同时,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2)在总结反思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梳理及思维方法的构建
(3)图案设计活动是让学生感受用最基本的元素、最简单的关系,可以进行全新的创造。
3、活动预期
(1)会有一部分学生想不到分类考虑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2)在梳理本节课知识结构的同时,学生会体会到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如观察、类比、抽象、归纳等。
(3)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共23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4章
基本平面图形
4.1
线段、射线、直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4章
基本平面图形
4.1
线段、射线、直线
1.能结合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用正确的方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
学习目标
3.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明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意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探究一
直线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形成,射线有_____个端点)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形成,直线_____端点)
以下三个箱子中各有一个数学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有始无终——
打一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
打一线的名称
无始无终——
打一线的名称
线段
射线
直线
猜一猜
M
N
d
F
H
G
H
m
(1)
(3)
(2)
画一画
名称
端点个数
长度可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图
形
表示方法
延伸方向
名称
图形
表示方法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长度可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直线CD或直线DC
直线
m
O
两个
不能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一个
无
一方
两方
⑴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⑵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A
·A
·B
合作学习
探究三: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直线的基本性质: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
根据
道理.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植树时,要把一排树栽齐,怎么办?
谈一谈
名称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长度可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直线CD或直线DC
直线
m
O
1、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两个
不能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一个
无
一方
两方
A
B
C
A
B
C
美图欣赏